在后世瓦吉德·阿里·沙哈几乎被追赠了所有非印度教徒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
不过他却被英国人说成了一个无能的暴君,瓦吉德·阿里·沙哈索自然不服想要找英国当局理论。
但此时奥德土邦内的那些商人和地主却跳出来声称瓦吉德·阿里·沙哈索残暴、无能,并揭露了一大堆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连民众们也开始唾弃瓦吉德·阿里·沙哈索,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英国人的提议被迫离开王宫在英国人的软禁下生活。
很快奥德土邦的民众就开始怀念起那位懒惰无能可能还有点残暴的统治者,因为英国人在局势稳定之后就开始倒查欠税,并实施了新的税法一次要提前预支三年的税款,如果无法缴清就会被没收土地。
土邦内的免租地被重新审查,只有英国当局觉得有资格的人才可以继续租赁,结果自然大量土地被回收。
(免租地类似于一种扶贫措施。所谓的免租地并非是完全免租,而是租金较低。)
那些地主和商人也没得到好果子,达尔豪西勋爵全面取消了塔卢克达尔制度。
所谓塔卢克达尔其实是当地的一种特殊制度,地主和本土精英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半自治地位。
取消了塔卢克达尔制度之后,英国当局并没有给与那些地主们补偿,反而是理所当然地占有了这些土地,并将其拍卖。
从短期来看英国当局获益颇丰,甚至缓解了本土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然而它却成功地将英国在印度的敌人团结在一起,成为了日后动荡的源泉。
拉克希米·葩依的祖国章西自然也没能逃过一劫,甘加达尔·拉奥的谋划、拉克希米·葩依的努力、弗兰茨的牺牲都被证明毫无价值。
甘加达尔·拉奥虽然有了“子嗣”,也成功得到了英国人的承诺。
然而甘加达尔·拉奥死后,达尔豪西勋爵便随便找了个理由剥夺了甘加达尔·拉奥儿子和养子的继承权。
这让拉克希米·葩依感到既愤怒,又绝望,她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是徒劳无功。
无奈之下这位章西女王只能写信给弗兰茨,弗兰茨自然是有他的办法。不如说弗兰茨早就想好如何将印度搅得天翻地覆。
亦如英国人的思路,奥地利帝国想要统治印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奥地利在印度给英国人找麻烦。
再说回印度,在弗兰茨看来这位章西女王缺乏足够的野心。其实也不只是她,整个印度民族大起义从上到下的所有领袖都缺乏野心。
尤其是他们选出来的那位名义上的领袖,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
这位笔名为“扎法尔”,并且已经年过八旬的老皇帝根本就没有反抗英国人的想法。
印度人总是喜欢将这次起义与同一时期太平天国和明治维新相比,但其作用和影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无法与后两者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