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觉得奥地利帝国能成功,虽然觉得奥地利帝国的行为不过是在找死,但英国政府还是决定落井下石,加速奥地利帝国殖民计划的崩溃。
这一次英国内部的意见倒是很一致,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流程,不过之前是用来对付法国人的。
第一招便是在报纸上曝光,推动国际舆论压力,将其孤立。
具体内容不过是邪恶的专制帝国奥地利正在残忍迫害善良正直且爱好和平的黑人。
然后号召各国孤立奥地利,其次这也是类似于三体中的曝光手法,可以让有实力有想法的国家去和奥地利竞争。
第二招则是散布谣言激起当地土著的愤怒,然后再给予其适当的资助。
这是英国佬从巴尔干地区学会的新技术,这招很符合英国佬此时的需求,廉价、高效。
第三招就是利用英国自身在海上的优势,打着反对奴隶贸易的旗号拦截奥地利帝国的船只、检查奥地利帝国的货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扣押。
不过以此时的局势,英国政府断然不会胡乱使用这一招,毕竟他们只是想捣乱,而并不是惹祸上身。
与此同时世界另一端的印度也发生了一些事情,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英国国内的风评一直在下降,利润也大不如前。
英国印度总督达尔豪西勋爵作为一个公司派的铁杆支持者,他很想做出一些成绩来扭转当前的情况。
事实上达尔豪西勋爵确实做了很多,他一上任就开始强推“失权原则”(又称“失联附庸”),连续吞并萨塔拉、宅特布尔、斋特布尔、桑巴尔布尔四个土邦。
之后达尔豪西勋爵又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将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扩展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不过东印度公司的风评并非因此而扭转,达尔豪西勋爵便更加变本加厉,他直接派人接管了贝拉尔和那格浦尔,事后给出的解释是用以补偿对其的军事援助。
最后居然以统治不善的理由吞并了富庶的奥德土邦,瓦吉德·阿里·沙哈实际已经统治奥德土邦34年很有威望。
达尔豪西勋爵可不管那么多,他直接派兵进入奥德土邦控制住当地的国王和官员开始强硬调查。
根据英国方面的调查奥德土邦行政腐败、税收混乱且低效、贵族和军队滥用特权。
于是乎达尔豪西勋爵基于人道主义和文明使命决定解除当地武装,重组警察和监狱系统,遣散本土官员由东印度公司择优聘用。
实际上奥德土邦算是此时印度最富裕的土邦之一,瓦吉德·阿里·沙哈在当时的印度已经算是一位不错的君主。
奥德土邦在他的治理下每年都能收入数千万卢布,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被英国人收走作为保护奥德土邦的补贴。
虽然奥德土邦和此时印度绝大多数富裕的土邦一样支柱产业是棉花、鸦片和香料,但瓦吉德·阿里·沙哈一直在大力补贴本土纺织业,所以奥德土邦是少有几个能挡住英国纺织品入侵的土邦之一。
由于无法进行军事改革,瓦吉德·阿里·沙哈索性将自己的钱都投入到艺术之中希望可以为后人留下一些遗产。
他的艺术赞助奠定了勒克瑙的“纳瓦比”传统,深刻影响了现代印度的音乐、舞蹈和美食。
第129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