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一世弗兰茨从第一次见到拉克希米·葩依之时就开始培养她的野心,所以此时才能接受弗兰茨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言论。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规模不小,但从本质上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
有些人是想要复国,有些人是想要拿回自己的土地,有些人想要恢复莫卧儿帝国,有些人则是反对英国当局剥削过重,甚至有些人只是单纯地反对宗教压迫而已。
各地的领袖更是各自为战,暗中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攻伐。
同时由于野心,这些人也缺乏进取心,只想着守住好不容易夺回来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及时痛打落水狗给了英国人调兵遣将的喘息之机。
此外这场起义也不够大,至少没有扩展到整个印度次大陆。英国的平叛主力中就有不少的锡克教徒、廓尔喀人和普什图人。
至于装备和训练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初期很多战场印度方兵力优势都达到了十比一,甚至二十比一。
如此巨大的兵力差已经不是单发步枪和老式火炮所能抹平的了,如果印度人有足够的决心,哪怕是英国所有的将领全部化身威灵顿也无法取胜。
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虽然作为领袖不咋地,但号召力还是有的是一个合格的吉祥物。
只看掌握它的人会不会使用了。
所以弗兰茨为章西女王讲述的是曹操的故事
此外弗兰茨还通过秘密渠道给她提供了一笔资金和装备让她发展自己的势力,训练自己的武装。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那就只能靠她自己了,毕竟弗兰茨是奥地利的皇帝不可能整天盯着印度的事情。
当然如果事情败露,那么也只能说明传说中的章西女王也不过如此。
不过弗兰茨也不会把宝只压在一个女人身上,实际上通过这些年来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弗兰茨已经掌握了一大批想要反抗英国的有识之士。
这些人中有野心家,有理想主义者,也有投机商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赶走英国人。
英国的印度总督达尔豪西勋爵做了很多,但他的支持者罗伯特·皮尔早已离世,东印度公司也已病入膏肓。
即便达尔豪西勋爵做了再多也没法扭转风评,而且作为黑手套的他得罪了太多人。
最终达尔豪西勋爵被迫卸任回国,而取代他的是查尔斯·坎宁,查尔斯·坎宁的历史评价是一个温和、谨慎、理智、耐心的改革者。
但实际上查尔斯·坎宁所的野心并不比达尔豪西勋爵差多少,他衷心地希望英国女王加冕印度斯坦的皇冠。
光是这一条就足见其疯狂.
不过不得不说查尔斯·坎宁确实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想法最终在几十年后成为了现实。
然而刚到印度的查尔斯·坎宁还在延续达尔豪西勋爵的政策,并且前者认为后者做的还不够。
在查尔斯·坎宁的默许下《印度教寡妇再婚法案》、《印度提单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被通过。
尤其是《印度教寡妇再婚法案》虽然在后世评价非常高,被认为是重大的社会改革,但在当时却是在对着印度教徒贴脸开大。
不过查尔斯·坎宁的主要任务并非对印度进行改革,他的任务是从印度吸血反补英国经济来缓解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常来说增加收入的方式只有开源和节流,开源自然是指要增加税收,而节流则是要去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那些失去了土地和武力的王公贵族自然就成了查尔斯·坎宁开刀的对象。
第130章 弗兰茨的指点(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