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离开茅山,一路上山下江路经三十余州,横跨江南、淮南、黔中、剑南四道,跋涉数千里。目的地终于到了眼前,如今已是小暑。
老唐在漳州已经告别,余下的四人一路有惊无险,顺利抵达兰州,不过有皇甫青山在,想出岔子也难。找了间客栈休息后,不适应此处气候的刘诗莺已经独自回房,三人便在楼下随意落座,准备吃点东西。
透过窗户,半数山头终年隐匿于云中的昆仑山脉,已经清晰可见。
在进城之时,皇甫青山已经说过他也准备告辞,昆仑处于两国边界,之上的隐士高人与他倒不是有什么过节。只是人妖自己也清楚,碍于正道压力,昆仑必然不会由着他随随便便就登山。
天机武库同为“武学圣地”与“四大险地”之首,宗师之多超乎想象,仅论脱胎境之上的高手,就有不下于百位。纵使“人妖”修为堪称人间顶峰,可面对已有近百年汇聚最多当世高手的天机武库,也不敢轻易冒犯。
皇甫青山此次入中原,看似是游荡闲玩,可与他同行的许恕之却知道,皇甫青山一路上莫名地失踪了几次。短则个把时辰,长则半天,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附近。
在西域臭名昭著,在中原人人喊打,孑然一身的“人妖”并无朋友。即便是他映像还不错的陈余落问他,皇甫青山也只是闭口不言,可他倒是毫不介意告诉许恕之。
在许恕之身上,皇甫青山仿佛看到了唯一至交陆青云的影子。
当年那个一把剑走江湖的风流男子,外人看来占尽同辈风头,独领风骚,实则是个谦逊温良的侠客。江湖人容不下有人破旧立新,威胁传承已久的武道正统,便想方设法给他按上了一个“邪魔外道”的名头。
皇甫青山对陆青云知根知底,这人骨子里念着旧情,始终没有像他这样彻底站在正道对立面,这才会被一批又一批人给硬生生耗死。虽说他这个做朋友的怒其不争,但更多的还是惋惜。
此番时隔十五年,故人不在,皇甫青山其实是特地来看一看他的传人。
不至于惊艳亮眼,但也没有让他失望。
天赋根骨只在其次,关键还是这个年轻人少年老成,律己有秋气,处事带春风,或许是耳濡目染,已经极有陆青云的神韵。
轻敲桌面,皇甫青山调笑道:“哟,想不到你小子还有点良心,我还当你巴不得我早点走呢。”
这些日子斗嘴已成习惯,徐讳林本想着立马反唇相讥,不过少年转念一想,这个凭空多出来的叔叔人也不坏,何况又要分开了,还是积点口德,便歪着脑袋“哼”了一声。
面带笑意的许恕之替皇甫青山斟酒,挽留道:“师叔多留些时日也好,我与讳林事情办完之后就要回程,暂时还不知以后何去何从。况且江湖混杂,我这点三脚猫功夫…只怕遇到危险照顾不到讳林了。”
皇甫青山摇头道:“走是肯定要走了,以后说不定会长住中原,不怕见不着面。”
“你小子少妄自菲薄,有迟早要列入武库内功心法榜首的《引气诀》,再加上佛门宝典《心经》,已经是天下独一份的机缘。这段时间虽然修炼驳杂,可进度之快比起某些天才都要高出不少,一心多用都能如此,你让别人还怎么活?”
皇甫青山对许恕之可以说是什么都满意,唯独对他没有自信很是想不通,可这也是性格使然,并不是坏事,也就懒得啰嗦。
大概是因为许恕之先后遇见之人,不是普普通通修为一般的练家子,便是如陈余落、杨青帝之流的顶尖宗师,许恕之还真不清楚自己斤两。即便前不久已经顺利结丹,已经可以说是步入高手行列,可他自始至终还是没有什么概念。
皇甫青山对待许恕之,就像换了个人似得,从不藏着掖着,笑眯眯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我都有些等不及想看看,再过十年,你能走到什么地步了。我这次可不是白跑一趟,隐秘造访了不少门派,已经被说动了的就有五六家。”
“师叔是打算入驻中原?”许恕之想了想,总觉得这么做不像是师叔的性格。
鼻孔出气的皇甫青山直翻白眼,一脸恶心道:“就凭这些个臭番薯烂鸟蛋的野鸡门派,请我去当掌门也要看我心情啊。”
徐讳林挪动屁股,离他这位叔叔更远:“不吹牛会死!”
32.第三十二章分别(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