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弥坚的白玉竹修为出神入化,已是半只脚步入瑶池境的宗师,南宫及与刘北辰本来都以为是他会对上楼官。
这会儿两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白前辈始终不急着找那第四人,原来,那个超出他们想象之外的妖孽何如是,才是最强手。
纵然如此,双目紧闭的刘北辰还是语气极其平淡,茫然道:“只是不知,那楼官如今又是何等境界啊。”
刘北辰这位腿法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五年前便败在楼官手中,落败之时,仍是不知这位万人敌究竟有没有出到九分力。此人最近一次出手,便在五年前,如今又一个五年,依照他以往一贯的进境速度,只怕仍旧无敌。
心静如水的白玉竹笑拂长须:“世间哪有真无敌?人生不过百年,何须瞻前顾后,潇洒来去,无愧良心便可。”
一旁的南宫及笑出声来:“这话可就不对了,前辈您这人生可不止百年呐。”
白玉竹开怀大笑:“老而不死是为贼,老夫也算是向天偷命,更该自豪才是。”
大战当前,依旧谈笑风生,一代宗师,理当有此气度。
老人轻轻挥袖,“破晓”破空电掣,射入云霄,老人身形随后跟上。
只听见一声,“走了。”
昆仑玉珠峰,有一人大修飘摇走入云端,御剑东去。
……
天庚皇宫最高建筑九霄殿顶楼,八卦九宫方位构造,设有衍天大阵以推演易数占卜吉凶。
钦天监监正南怀瑜面色古井不波,微陷的眼窝里,异常清明的眼光直视前方,佝偻着背,垂手站在观星台旁。
身前伟岸男子,九龙江崖立水升龙袍,风姿卓越,轻拍栏杆不怒自威,自然是当今天子赵洙。
皇帝赵洙似乎是浑然不知外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江湖传闻,尚有心情俯瞰皇宫全景,感叹道:“我天庚自先帝起就厉兵秣马,历时四十多年打下这片江山,才有朕如今这份基业。想来那呼延平山的皇府大院,被他苦心经营二十多年,也小不到哪儿去啊。”
忽而话锋一转,问向另一旁站姿如枪的佩刀男子:“楼将军,据你手下鹞子营传回来的消息,似乎除了西域当真没有动作,这南遥部洲十八族与剩下旧国遗民,可都是摆明车马要跟朕叫板了?”
身穿便服的八尺俊伟男子默然点头,目光不经意间瞥过顶楼五人中仅剩的另两位佩刀男子,欲言又止。
赵洙眼神示意他不用开口,摆手笑道:“你这兵部尚书虽说常年坐镇关外,可好歹也是闻名九洲的‘天下第一儒将’,下次上奏折,可别再找李参军代笔了啊,省的内阁几个大学士又要跟我唠叨你玩忽职守、目中无人,你不嫌烦,朕还嫌聒噪。”
这话看似责备,可其中的倚重信任之意,便是地位超然的监正大人也不禁稍稍抬了抬眼皮子。
镇南大军的骑军、步兵统领之位,好歹也是从二品的武将官职,如此仓促任命,当然是事出有因。
南方素来局势混乱,天庚正处于与草原剑拔弩张的多事之秋,又多添乱子,确实叫人头疼,只是皇帝陛下也没有追究责任的意思。
毕竟剑南道地形复杂,又临近十万大山,南朝八国各有身手不俗的死士,要想独自一人突破防线,实在太容易不过。
镇南将军王知虎资历深重,自从坐镇南疆后,统筹全局,还算稳住了局势,况且他用兵谨慎,不容易出差错。
只是高手还需高手治,八国残留党羽虽说不成气候,可也禁不住武道宗师来你军营冲杀捣乱个几次。这才有了临时授命两位统领,增兵五万,同时还派出了九寺近乎大半的高手死士前往南疆。
一旁的南怀瑜声音沙哑,不咸不淡道:“十八族按兵不动,未尝没有借八国之手消耗我方军力的小人心思,八国则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咬牙出力。若是再给我们几年蚕食,届时已是民心涣散,复国便成了空谈。”
赵洙点头,不以为意道:“十万大山地势险要,可对敌我双方而言,皆是易守难攻,谁先动手都是注定吃亏,等着便是。”
老监正双手兜进袖子里,点点头便不再言语。
正值国力巅峰的天庚,自上到下,皆是这种我自巍然不动的底气。
已经谈完正事的赵洙慢慢踱步,轻笑道:“此次比试,听长陵说他也想凑热闹,反对我倒是不反对,就怕他去了丢人现眼。哈哈,不知偃林你意下如何?”赵洙习惯使然,称呼楼官仍旧还是只叫他的字,偃林。
31.第三十一章天下宗师尽聚洛阳(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