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落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就提出了这个看似无理的请求。
尽管年事已高、双腿全无,但老人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风雨楼曾经的辉煌。况且,作为老一辈最早踏足瑶池境的宗师,放眼如今,顾长生仍旧是俯瞰众生的高手。
世间门派,凡能以“楼”“阁”字头命名,历来都是在江湖上势大位高、能执牛耳的门派。譬如早年凌驾诸派的“一楼二阁”,高高在上近百年,地位无人撼动。昆仑作为武学圣地,也同样无法盖过三大派的风头。
有他顾常丰所在的风雨楼,更是力压悬剑阁与清风阁,乃是当时公认的世间第一门派。门下的弟子徐图、南宫及等人,亦是在同辈中独领风骚。
只是宗门太大,也导致内里派系极其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站在江湖之巅后,门派内部的分歧矛盾渐渐阔大,六脉子弟亦是貌合神离。
后来徐图离开漳州自创一派,带走了戴云六峰近半数高手;再有陆青云横空出世力压其余各派才俊……站得越高,摔得越重,以至于分崩离析后的“听风阁”“落雨楼”实力大损,被无极宫挤出三大派之列。
只是不同于多数的前辈高人,顾常丰的隐退,颇有点急流勇退的味道。
四十年前击败悬剑阁当代剑魁,顾常丰本该是风头最劲、气势最高的时候,却忽然消失踪迹,好似凭空从人间蒸发。此后,再无顾常丰的消息面世。
陈余落属于少数知晓内幕的人之一,只是她也是现在才亲眼见证,顾常丰不为人知的那一场生死局,败得如此惨重。
武道极致后,顾常丰不甘止步不前,先后造访昆仑、姑苏剑池等地与诸位宗师切磋,顾常丰屡战屡胜、难逢敌手,气势节节拔高。
最后走入极北冰川、南方大漠,一处处险地闯过,直到在西域一处荒芜戈壁,顾常丰遇见了一位武道宗师。巧的是,此人竟然也是中土人士。
此人年纪轻轻,可他却自称已经行走天下十余载,看遍人间众生百态,踏过十万里山川河流,阅经书藏本破万卷,天下武学尽在心中。
顾常丰自然不信,咄咄逼人,逼着此人出手。
唯有早前的“风雨楼”中个别几人,才知其中秘辛,顾常丰大败之后立即前往东海,只传回一封密信。将当日之事转述给了门中后人,便隐世而居。
那人名为李青莲,剑号“巨阙”,自称“谪仙人”。
虽说他事先已经告诫顾常丰不要轻易出手,可打败众多高手后,顾常丰从内而外俱是散发着一往无前的气势,自然不信邪,坚持要向此人请战。
结果显而易见,顾常丰败了,输的心服口服。
顾常丰生平有起有落,也算是老而弥坚。闯荡江湖一甲子,与人比武的次数多到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胜多败少,但败得最彻底、印象最深的,同样是这生平最后一次。
陈余落坐上宗主之位后,有机会看过那封密信,顾常丰有一句话写得最是触目惊心,她记忆犹新。
“三尺剑锋,三千尺剑气,剑气之盛直冲斗牛!”
“九天之上有剑仙青莲垂云端,剑道之高高出江湖数百年。”
“吾等萤火,如何与皓月争辉,束手待毙而已。”
此人当时年纪是三十还是四十?陈余落不敢细想,生怕动摇心智,坏了武道根基。
也正因此,素来被世人赞誉为天才的陈余落,自己反而从不觉得如何天资过人,毕竟那个名叫李青莲的谪仙人,可是连她都觉得高不可攀之人。
面前这位师叔祖,年轻时好勇斗狠,不服天下英雄,一位位挑战过去,最终问鼎江湖。昔日也是众多江湖人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此时却已是锐气全无,平易如邻家长辈。
顾长生不清楚陈余落的复杂想法,也已经懒得牵挂江湖恩怨,只是摆摆手,摇头道:“老了就是老了,功夫也都放下了,江湖事江湖了,我出了江湖,自然就没打算回去过。”
陈余落大概是没报多少希望,所以并没有追问什么,只是点点头以示理解。
老者表情并无落寞,反倒是带着笑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那没出息的儿子这辈子唯一干的一件好事,就是老来给我带来了这么一个孙女。如今每日都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膝下有子,多好!江湖恩怨,刀光剑影,厌倦了。”
22.第二十二章山雨欲来(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