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九华寺(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既然如今天庚王朝一家独大,放眼寰宇已经目无余子,理当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好不容易得以喘息的江湖人,如今被朝廷再度逼迫,确实已经没有了心平气和说话的耐性,便只好手底下见真招了。

    五年前那一战,场面之恢弘动荡,大受江湖人追捧,便是后来江湖上无人不知、被广为传颂的“诸神之战”。

    参战的高手,无一不是当世最拔尖的武道宗师。如今武库评出的十大高手中,楼官、齐宣凰、徐图、陈自凉、曹神官,都曾在当年那场比斗中出手。

    无念精神一震,与有荣焉地挺起胸膛,自豪道:“那可不,师叔这体型跟大山一样,我仰着头看都脖子酸。若是到了山下,都不用说话,往那一站就很唬人,肯定吃不了亏。”

    上玄笑眯眯点点头称是,费力仰着脑袋看向身旁师弟,自嘲道:“师兄白活一把年纪,可老来回忆,年轻时也未曾在江湖上留下什么名声善举,反倒有好些人尊我为佛首,问心有愧呐。所以这次你下山,可得替师兄我好好涨涨脸面,乐善好施、救世济民需身体力行,出家人可不是只会念经就成。”

    青玄双手合十,低头称是。

    每每到师父讲大道理的时候,无念就忍不住犯困,这会儿又开始打盹了。

    不仅是九华寺,而是放眼整个佛门,唯一一位立地顿悟得金身的人,无念小和尚还是五百年来头一个。所以一直身不由己都在神游物外的他,很容易犯困。

    夏日夜风清凉,无念双膝盘坐后睡去,摇头晃脑却始终不曾倒下。上玄与青玄对视一眼,两位九华寺硕果仅存的“玄”字辈高僧,不约而同地微微一笑。

    世人赞誉九华寺有两大活佛,一人菩萨低眉,一人金刚怒目。殊不知,他们这个小徒弟,那才是货真价实的罗汉转世。

    青玄僧人压低声音,语气中不乏担忧:“逍遥派归顺朝廷后,反响不小。何况如此一来,等于天下第四的肖人凤也站在了那一边,届时出战,怕是我们输面更大。”

    他欲言又止,师兄能够出面当然最好,可他又不得不担心,如此一来,那楼官恐怕只会选师兄做对手了。

    南朝乱世三十年,八国鏖战十年,后来天庚一统天下立年号开元,再到如今开元十九年,无人敢自称无敌。

    近五年,终于有了不同见解,举世公认,“人间无敌”已经与楼官画上了等号。

    而且这位武道宗师,当下才四十岁,走得又是最蛮横的以战养战路子。未来二十年,怕是一道注定要让天下武夫碰壁无数、也终难逾越的伟岸城墙。

    活了足足五个朝代的上玄僧人何事看不穿,自然不会杞人忧天,反倒是笑着安慰师弟:“偌大个江湖,一山总比一山高,何须担忧。再说了,天塌下来有高个儿挡着,喏,师弟你个儿就挺高,你说是不是该你挡着?”

    讲禅机论佛法,一百个青玄都不是他师兄上玄的对手,只好叹息认栽。

    见师弟吃瘪,上玄自得其乐拍膝大笑。

    正事谈完,上玄僧人顺带说起了题外话:“今日上山那个背剑的孩子,可知道是谁?”

    青玄与他皆是般若心经大成的得道高僧,以“天眼”观九华山以内事物,只需留心便可临如亲至、身感其境。与道家“神游物外”的神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余落登山时,这位魁梧僧人便注意到了一旁“剑气耀眼”的徐讳林,天赋根骨之佳,便是比之“天生佛子”的无念也不逞多让。

    粗中带细的青玄回道:“想必是徐图的外甥,陆青云的儿子。”

    徐素心与徐图父女不相认,当初可是闹得满城风雨,同属一脉的风雨楼又分崩离析,成了如今老死不相往来的“听风阁”与“落雨楼”。再加上陈楼主的地位特殊,徐讳林的身份在青玄眼中自然清清楚楚。

    上玄僧人点头长吟:“嗯,虎父无犬子,未来江湖剑道,照样是精彩纷呈,今人不输旧人。”

    魁梧僧人淡淡道:“我反倒看那许施主,更入眼。”

    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上玄轻轻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