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九华寺(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九华山下,唯一能纵马畅行的,便是许恕之来时所走的五十里山路。

    此路随地势而走,蜿蜒曲折,再快也需要大半个时辰才能走到头。

    由于事先查探过,所以许恕之并不着急,运功恢复后直至精气神饱满,这才掐好时辰,徒步进山。

    洪涛若是被他猜中,必定会回去找人报复,许恕之便存着尾随跟上后,彻底一网打尽的心思。

    侥幸逃走的洪涛,强忍手臂剧痛驾马,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回头如何将这小子大卸八块,以泄心头之恨。

    先前被这小子偷鸡,以至于折损太多人,这才会落荒而逃。等喊上兄弟们,他不止要这小子连同那破村所有人去见阎王,还要将这山脚下彻底夷为平地。

    洪涛这类军伍出身的江湖人,说到底还不是武林人,终究不清楚,九华山下,可不是他一手遮天的地方。

    ……

    九华山半山腰宏伟气派的天王殿北面,只需绕行几里路,就可见规模较小的老旧院落。此处,才是有千年传承之久,九华寺的真正底蕴所在。

    后山倚着山壁,有条险峻古道,不足丈宽。古道尽头,有处三丈见方的洞穴,由天然风沙形成,地面平整。九华寺方丈室,以天地为被盖。

    这里几乎没有外人来,所以便不曾设地桩护栏,只竖着一块石碑,无字无画。

    满月当空时,上玄方丈端坐崖边,身后站着两位肩批袈裟的和尚。

    一位身材魁梧九尺有余,金刚怒目,即便一言不发,也让人不敢亲近。

    另一位,却是个面貌青涩的小光头,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脸困倦。

    高大和尚不仅天生体魄雄壮异于常人,就连讲话时也声如洪钟,旁边的小和尚只好捂着耳朵。四下无人时,大和尚依旧极守礼数,瓮声瓮气道:“师兄,陈施主来找你,怎地你叫我下山?”

    上玄法师捻着佛珠,慢悠悠道:“无念,我问你,为师年岁几许?”

    法号“无念”的小和尚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咋呼道:“师父,您都一百二十七岁啦!”

    老和尚被徒弟逗笑,哈哈道:“可不是?为师年岁已高,硬去凑热闹,怕是坏了年轻人的兴致。再者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打打杀杀多不好。”

    小和尚可不管这些,有错就要指出来,目光犀利道:“师叔也是出家人,师父你让师叔去打打杀杀就说得过去了?”

    魁梧和尚一言不发,与长相截然相反,法号“青玄”的他心细如发,已经猜出了部分事实。

    上玄老和尚感叹了一声,摇头道:“我们出家人参禅悟道,终究不是参一个人的禅,普度众生,还需入世修行。何况你师叔也不是去打打杀杀,就是去打架撑个场面,为的更是我们佛门能香火不绝,绵延后世。”

    还有句话,老和尚没说出口。

    朝廷此次也有使者前来拜见,大体意思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江湖招安。

    佛门中人本该不理纷争,可十年前的灭道之举,朝中出谋划策的那人,等于是把吃斋念佛的和尚摆在了道家对立面。这些年大小寺庙香火鼎盛,是好事,可为此便要受朝廷掣肘,实非上玄愿意见到。

    这一次,时隔五年,到底还是迎来了第二场“诸神之战”。

    上玄历经沧桑两甲子有余,先后见证了五代王朝的崛起与落寞。朝代更迭,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沙场上血流成河,南朝短短二十年,江湖人士便死伤大半。

    那时的武人,活得那叫一个忍气吞声,不是沦为军中大将麾下狗,就是王侯门下堂前燕,少有能置身事外的逍遥人。
第十五章 九华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