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诸葛瑾:帮人平叛当然是要收劳务费(2/2)
意识到自己只是被突然的意外惊喜给动摇了,还是应该有定力,按既定节奏办。
而诸葛瑾看得出来,刘备虽然答应了,但内心还有一丝犹豫,一丝不甘。
为了彻底开导其心态,诸葛瑾决定在老生常谈之外,再加一点原先不曾提的新细节、新论证角度。
毕竟当初定下这个计划时,才建安三年的十月底,而现在已经是建安四年的二月底了。
四个月的休整种田季过去了,外部环境又有了很多新的变化。
有些四个月前不适合拿来说、说了容易被当成神棍、论据不足的言语,现在随着更多蛛丝马迹的暴露,就显得更可信了。
于是诸葛瑾整理了一下思路,说出了一番四个月前没说的新道理:
“主公,孙策就在那儿,只要我们准备万全了,并且逮住一个机会,随时都可以消灭。眼下孙策虽刚刚受挫,但根基并未受损,我们犯不着为了这数千战兵的折损,就打乱自己。
以孙策所掌吴会三郡,凑出五万战兵还是做得到的。此番折损后,至少还能凑起四万出头。如果是守备领土,可以征发的比例更高,便是累计拉出七八万大军殊死一搏,也不是不可能。”
诸葛瑾先分析了一下敌情的削弱程度,让刘备清楚孙策并没有真的一下子变很多,最多就是不到两成的战斗兵力削减。
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周瑜让孙权给他精兵五万,可见当时东吴能凑出来的兵力,肯定是超过五万的,守家的话还能更多。
当然赤壁之战前的孙权,比如今的孙策要多占据一个大郡豫章,还拥有庐江的一部分,外加丹阳南部的山越六县。但诸葛瑾估计,现在的孙策如果竭泽而渔,把战争潜力都发掘出来,应该也能勉强凑够五万战兵,打完闽中至少还剩四万。
丹阳郡的孙策占据部分,人口有四十七八万,吴郡七十万,会稽郡有五十万,加起来一百六十多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统计从北方逃避战乱过来的流民,全算上可能有一百八十多万。
江东在汉末受到的战乱破坏不大,而且地广人稀不存在人地矛盾,跟东汉巅峰期人口相比,只有一点点回落,如果算上流亡北士,那就不减反增。
而如前所述,刘备阵营目前掌握的大约五个郡(九江、庐江、豫章、广陵四个整郡,加上丹阳、东海都只占一小半),总人口是二百六十多万。
二百六十万打一百八十万,刘备对孙策的人口规模,并没有实现绝对碾压。
从军队人数来看,七万多野战常备军,对付四万多人,也不算绝对碾压,而且刘备军的军民比还高一些——当然,孙策要是没打输闽中之战,那他还能有七万对五万,这个比例跟二百六对一百八的人口比,基本上就吻合了。
双方的军民比,基本上都是在男女老幼全算上、三十五个人口出一个战兵。
诸葛瑾用简单的数学统计,帮刘备把账重新算了一遍,也算是按捺住了刘备的冲动,有了一个更直观量化的感知。让他意识到还是继续积蓄力量比较好,这样未来一旦动手,才能更有碾压性的优势。
反正孙策的这一百八十万人口,是已经发展到巅峰了,不会再增加。刘备的二百六,却还有上升空间。
而算完数学账之后,诸葛瑾顺势抛出一点最近刚刚露出端倪的新洞见:
“而且,属下劝主公对攻打黄祖用心,为的可不仅仅是江夏郡那区区三十万人口和土地。经过这几个月与朝廷的沟通,主公应该也注意到,曹操想让南方宗室诸侯背后的其他势力互相牵制,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所以,曹操不仅会用孙策牵制主公,也极有可能用荆南某些太守、将来牵制刘表。而如果曹操真在荆南埋下了伏子,暂时隐而未发,我们又没拿下江夏的江南部分,那么将来我们就只能坐视北方有事时、刘表自行关门打狗,把江夏一堵,然后平叛。
但如果江夏的江南部分在我军之手,我军就可以通过长江航道,地接长沙郡,从而接触荆南四郡其他各地。将来曹操如果真有后手,突然举动,我们就可以帮刘表平叛。
因此江夏之重要,绝不仅仅是一个郡,我们要的是夏口的五州通衢地理要害之利。只要掌握江汉河口、临近洞庭潇湘,便可利尽南海,主公可千万不能轻视江夏的重要。”
诸葛瑾这番话,也是着实说得很辛苦。
因为他没法直接报答案,说“我知道历史上长沙太守张羡就是曹操的人,将来会在官渡之战时在刘表背后起事,阻挠刘表背刺曹操协助袁绍。”
但诸葛瑾已经尽量把自己的话和推演证据往那个方向靠,只差最后报出张羡这个人名了。
刘备听了这番分析,果然重视程度陡然提升。
诸葛瑾已经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神算级战略远见。
子瑜说曹操可能有后手,那就多半有后手,己方能趁机多留一个捞一票的口子,为何不留?
未来直接打刘表,那肯定是不行的。刘表只要不支持黄祖,承认了刘备对黄祖的讨伐,那刘表掌权就没有法理瑕疵,刘备不能贸然对其他汉室宗亲动手。
但是如果刘表手下将来有叛将,刘备帮刘表平叛,平完叛之后把吃下去的那些郡直接占住不还,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帮人平叛不用收劳务费的吗?
而且现在的曹操,跋扈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了,刘备已经隐隐约约感知到,未来曹操彻底化身为国贼的时间,或许不会太远。
到时候说不定那些叛贼,还会打着拥护曹操、拥护朝廷的旗号,对勤王诸侯下手。
形势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算了,不想别的了,果然还是先拿下江夏这个五州通衢最重要,别的都可以再说。孙策那边没必要乘人之危,反正危也不是很明显。
换地图有点卡,更得稍微晚了一点。昨天一口气一万二,把上一章地图写完。
总感觉回来需要稍微流水账梳理盘点一下,大家别嫌水。因为我估计有些书友可能都忘了四天前芜湖这边的章节最后写了什么,不提纲挈领盘点一下很多人都忘了接不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