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舍弟诸葛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或许这步骘是个特例,只因诸葛瑾之才,举世罕有。刘备为了笼络诸葛瑾,才特地破例,对诸葛瑾身边故旧沾亲之人无不重用,或许在刘备看来,哪怕他用数十个清贵而无实权的职务,换来诸葛兄弟的忠心,也足够了。”

    孙策还是很信任张昭的,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倒是觉得有这种可能,情不自禁长叹了一声:

    “如果是为了诸葛兄弟这样的天下大贤,倒是不奇怪了。换做是我,能让诸葛兄弟任何一人为我效力,便是许出去几个太守,又有何不可!”

    长叹归长叹,叹完之后,孙策对于步骘本人的能力是愈发轻视了。

    而且他原本这几天就有很多大事要忙,要筹措海船,准备渡海追击王朗的后勤筹备,也就不愿意为了步骘这个不速之客打乱自己的计划。

    孙策就让秦松继续好吃好喝招待,摸清步骘的底细。

    秦松无所事事,就把步骘上岸后的行程查了个遍,倒是有查到步骘在华亭镇登陆后似乎有去过陆家。但去的目的,秦松也很快查明了——步骘在陆家并没有滞留多久,而且离开时多了十几匹马给侍从骑乘,应该只是买马的。

    步骘一行来的时候有多少船只、人手,有多少人留在华亭的海边码头,也都查得清清楚楚,向孙策汇报。而这每一条的汇报,都降低了孙策的戒心。

    一直耗到第三天,孙策才终于抽出时间,在吴郡太守府内接见了步骘,而此刻他内心的戒备已经降到了最低,觉得步骘不过是个传声筒。

    ……

    “车骑将军府从事中郎步骘,见过讨逆将军。”步骘见到孙策后,也完全没有低声下气,一副“我是上差”的姿态。

    孙策没有受到对方的天揖下拜,只受了对等的时揖,自然心中不快,随口反问:“你便是那个诸葛瑾的同窗?这书倒是读得值。”

    好在步骘也很清楚节奏,并没有介意,反而露出一副“我是子瑜兄同学我光荣”的表情:

    “原来讨逆将军连这都知道?真是荣幸,还能让将军如此用心打听我个人的履历,不错,能与子瑜兄同窗,是在下毕生荣幸。”

    这话着实把孙策整得有点不会了:合着这世上还真有如此无耻之人?别人说他是个花瓶,自己没真本事全靠同学,他也就大大方方认了?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孙策不由大笑:“倒也是个爽快人,没想到你还挺有自知之明。说吧,此番刘备……刘扬州派你前来,所为何事?就是为了劝我别打王朗?”

    步骘:“将军所见甚是,将军讨会稽王府君,虽有朝廷诏命,但车骑将军以为,此一时,彼一时也。曹司空让朝廷下旨之时,王府君尚且占据山阴、句章,将军说他勾结严白虎余孽,倒也情有可原。

    但王府君如今已经被将军打得远遁闽中,而严白虎余孽纵然当初曾与他勾结过,现在也已经不可能了,这些浙西山越,还能跟着渡海去闽中不成?

    将军打王府君的本意、根源,是‘扬汤止沸、莫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严白虎与山越群盗余孽,便如人身上的痈疮腐肉,必须刮除,才保本体无虞。

    王府君兵败远遁闽中,便如壮士断臂,所遗痈疮,也留在了那条病变的断臂上。将军不去刮此痈毒残肢上的腐肉,却追着已经恢复康健、正在养生的王府君不放,似乎有违汉臣之道吧?

    若真是为了尊奉朝廷旨意,以为吴会百姓除残去秽、剿除山越为本,不该先对浙西山越动手么?”

    步骘一番话,用辞虽然粗俗浅显,但道理却是不错的。一下子就把孙策追杀王朗不止的法理依据给动摇了——当初王朗在山阴,你说他勾结严白虎余孽打他,朝廷也给了圣旨,这没问题。

    但现在都逃到福建了,他还怎么勾结严白虎余孽?你的本意是打击王朗还是打击山越反贼余孽?王朗就算到了福建后又勾结了当地的山越,那也是福建的山越,跟严白虎余孽不是一群人。

    汉朝的时候,可不是说只要对方是山越,那他就该死的。只有山越中那些扯过旗反过汉朝统治的,才是理当诛杀。

    孙策被这么一问,居然词穷了,他还真没想过自己追杀王朗的圣旨时效性问题。

    不过,孙策觉得自己都把王朗得罪得这么惨了,怎么可能放过对方,让对方将来有机会死灰复燃呢?王朗怎么说也顶着个会稽太守的官职名头,不把他弄死,孙策觉得自己占据的会稽郡大部分地区,占着不安心呐。

    会稽郡是个大郡,相当于后世浙江的浙江以南部分(后一个浙江是指那条江),外加整个福建,一共有二十个县。

    孙策现在已经占据了其中十八个县,算是把会稽拿到手九成了,也就是浙南部分全部拿下。

    王朗手上的,只有东冶县(福州)和侯官县(泉州)两个县,也就是福建全境。但是从人口规模和耕地、县数来说,当时的福建只占到浙南的十分之一。

    拿下福建对于孙策来说是完全没有经济意义的,也征不到什么兵,他就是心虚,想要斩草除根。

    步骘这番话,着实打在了孙策的法理要害上。

    孙策略感恼怒,也忍不住假装强硬试探一下:“那我若是非要斩草除根呢?车骑将军又待如何?难道他要强行抗旨,为王朗出头不成?”

    步骘:“车骑将军素来仁德,以和为贵,除了对付袁术这种反贼、必须以雷霆手段讨逆,此外车骑将军还从未对汉臣发动战事过。

    车骑将军灭笮融,是因为笮融是丹阳贼,灭祖郎,也是因为祖郎也是丹阳贼,灭袁术是讨逆,攻黄祖是奉旨清算杀害朝廷天使的逆臣。

    所以,纵然讨逆将军你倒行逆施,车骑将军也会先礼后兵,把你的不当之举上报朝廷的。但你的一意孤行,也必然被天下谴责,希望将军好自为之。

    自古义师无敌,一味用强,又岂是长久之计!将军便不怕吴会民心疑惑么!”

    步骘步步紧逼,言语貌似迂腐,但都是在帮刘备占据道德制高点。他今日所言、以及孙策的回复,将来都是要留档的,哪怕孙策这边不想留档,他也会留档,而且会逼着孙策纸面回复。

    这种交涉出使,孙策是不可能跟电视剧那样口头说几句就算了的,必须书面应答、自陈理由。而这些将来都会成为战事爆发时的宣称和借口,也能写进檄文增加对方的罪名。

    可别小看这种文戏,如果能跟陈琳檄豫州那样历数对方罪恶,对于战争时的拉拢和迫降,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孙策也隐约知道这番道理,不由看向张昭求救,他也不想为了吞个王朗最后俩县,把自己陷入不义的泥潭。

    毕竟刘备的实力强于他,要是再让刘备占据太多大义名分,将来可就不妙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