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法兰西179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6章 斯堪的纳维亚的权力迷局(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斯塔夫大帝与古斯塔夫三世的命运,如同两盏摇曳的明灯,照亮了瑞典王权与贵族之间激烈的斗争。

    古斯塔夫大帝,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君主,最终却在德意志战场“意外”阵亡,背后中枪的死法至今疑点重重。有人说这是敌对势力的阴谋,也有人猜测是国内贵族的暗中指使,但真相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而数年前,古斯塔夫三世的遇刺,则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推向了顶点。这位性格刚猛、极具政治抱负的君主,执政期间巧妙利用贵族内部的矛盾,以及教士、市民、平民对特权贵族的不满情绪,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他废除封建农奴制的举措,尽管不够彻底,但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一举措成功摧毁了大贵族长久以来的特权基础,为四百万平民与农户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世界的大门。

    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1792年的一个夜晚,在一场假面舞会上,古斯塔夫三世被刺客的子弹击中。当他倒在血泊中时,斯德哥尔摩的民众涌上街头为他哀悼,而贵族院的某些角落里,却传来隐晦的庆祝声。

    宫廷派坚信,这是贵族议会精心策划的集体阴谋,是对王权的公然挑战。

    现任国务大臣罗伊特霍尔姆子爵的发迹史,堪称一部精彩的政治投机教科书。他原本是贵族议会中的普通一员,在古斯塔夫三世发动政变的关键时刻,敏锐地嗅到了权力的风向,果断暗中投靠国王兄弟南曼兰公爵,迅速脱离贵族派,成为宫廷派的忠实追随者。

    凭借着圆滑的手段和出色的钻营能力,他在宫廷派中步步高升,逐渐成为该派的重要领袖。

    古斯塔夫三世遇刺身亡后,后继的古斯塔夫四世�9�9阿道夫也因为昏庸无能,加之与俄国战争失利,最终被国会罢黜。

    在权力的真空期,罗伊特霍尔姆抓住机会,在时任摄政王南曼兰公爵,也就是后来的卡尔十三世的支持下,成功把持了参政院(内阁),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

    然而,这位曾经热衷于宣扬自由、平等的政客,掌权后却迅速变脸,成为一方独-裁暴君。

    罗伊特霍尔姆变得气量狭小,喜欢在王宫宴会上炫耀自己并不出众的诗歌创作和绘画作品,对任何批评和反对意见都无法容忍。一旦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等待他们的往往是牢狱之灾。

    他掌权后,立刻下令查封了三家敢于批评政府的报社,禁止民众自由讨论政治,而在数年前,正是他在公开场合鼓吹新闻自由。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甚至向曾经的战友,那些依然忠于古斯塔夫三世理念的宫廷派成员痛下杀手,以莫须有的“阴谋活动”罪名,将他们投入监狱,处以重刑。

    瑞属波美拉尼亚的归属问题,成为了罗伊特霍尔姆与安德鲁之间矛盾的导火索。这片土地位于波罗的海南岸,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北欧难得的“粮仓”。

    罗伊特霍尔姆早已对其垂涎已久,暗中谋划多年,企图将这片土地纳入家族领地,以此增强家族在瑞典政坛的话语权和经济实力。然而,安德鲁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的计划。

    当安德鲁将瑞属波美拉尼亚的治理权,交到吉科宁伯爵手中时,罗伊特霍尔姆暴跳如雷。

    在他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豪华官邸中,这位国务大臣愤怒地摔碎了手中的水晶酒杯,玻璃碎片飞溅,如同他破碎又扭曲的野心。

    “安德鲁!吉科宁!”他咬牙切齿地低吼着,眼中闪烁着仇恨的火焰,“我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此时,英国正密切关注着瑞典局势。为了遏制法国在北欧的影响力,英国政府精心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巧舌如簧的特使,携带大量英镑黄金,秘密前往斯德哥尔摩。

    特使与罗伊特霍尔姆在一处隐秘的庄园中会面,烛光摇曳下,黄金的光芒与英镑的油墨气息交织。英国特使承诺,只要罗伊特霍尔姆愿意合作,英国将在经济上给予他大力支持,并在国际上为他撑腰。

    罗伊特霍尔姆在权衡利弊后,贪婪地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黄金,心中的贪欲彻底战胜了理智。他毫不犹豫地握住英国特使的手,达成了同盟协定。

    此后,在议会中,罗伊特霍尔姆及其党羽对倾向安德鲁的政治势力展开了疯狂打压。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议案表决时设置重重障碍,在舆论上大肆抹黑安德鲁法国,甚至动用秘密警察,对倾向安德鲁势力的官员和民众进行恐吓与抓捕。

    随着罗伊特霍尔姆与英国的勾结日益紧密,瑞典政坛的局势愈发紧张。支持安德鲁的势力与罗伊特霍尔姆一派形成了尖锐对立,双方在议会内外展开了激烈交锋。

    而这场权力争斗的背后,不仅关乎个人恩怨与家族利益,更牵扯到英法在北欧的势力角逐,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酝酿,随时可能爆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