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峰眨眨眼睛不解其意,“为什么不能杀呀?”
焦挺说:“大人,我们现在的黑衣营只有五百余人,这点人马一旦再出战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殆尽,我们需要补充我们的力量,而那些要被杀死的五百莽夷人战俘,个个是身手非常好的好兵,不如就充实到我们的黑衣营里。”
牛峰想了想,觉得他们俩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对旁边的吴双说:“双儿,你先回家,我和他们去看看。”
说着,翻身上马和石猛和焦挺向午门飞奔而去。
在刚刚过去的那两场大战,尤其是第二次大战,小宋军共俘获了五百多名莽夷人的士兵。
按照小宋国的法律:像这种战俘,尤其是男战俘一定要选个良辰吉日押解到午门外,举行“献俘典礼”。
“献俘典礼”之后,就把这些战俘全部当场处决,以壮国威。
为了显示庄重,这个典礼绝大部分是由赵海宁亲自主持的。
等牛峰三人快马来到午门外,看见远处旌旗招展,到处是御林军,还有大量看热闹的小宋国子民,好像是过节一样热闹。
牛峰三人跑到近前翻身下了马,挤进人群当中,就看见赵海宁坐在高台之上,大臣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由兵部尚书蔡彩蝶主持典礼,只听她高喊了一声,“献俘!”。
四下里顿时鼓乐大作,礼炮轰鸣,文武百官纷纷转身向赵海宁祝贺大胜之增。
接着,许多御林军把五百名莽夷人战俘带到前面早就准备好的行刑场。
蔡彩蝶又高喊了一声,“战俘行礼!”。
那些御林军把那些战俘全部按趴在地上,叩头行礼,等候发落。
蔡彩蝶回过身向赵海宁奏道:“皇上,所以战俘已经押解于此,请皇上示下!”
赵海宁表情严肃地喊了一声,“斩立决!”
她身边的几个传令官也跟着喊“斩立决!”
声音从高往低,从远往近逐渐蔓延开来,响彻全场,所有的官兵子民都发出一阵阵的欢呼,而那些战俘则个个面如土色,表情绝望。
那些御林把那些战俘拉起来向旁边的行刑台上走。
正这时,牛峰大喊了一声,“刀下留人!”
边喊边几步冲到台上,向赵海宁一拱手,“皇上,臣请皇上法外施恩,刀下留人,且饶过他们的性命。”
牛峰的话一出口,现场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他,自小宋国建国以来,就没有一个人敢替战俘求情的。
赵海宁的面色也非常难看,怒视着牛峰。
加庞蓉也非常生气,她走到牛峰面前,大声说道:“牛大人,你敢替敌国战俘求情,你真是胆大包天!”
后面的柴韶华冷笑道:“我看他不是胆大包天,他是心比天高,目中无人,居心叵测,实在是大逆不道!皇上,臣请旨斩了牛峰,以正视听。”
赵海宁听了柴韶华这番话,反而冷静了下来,脸上也恢复了点颜色,不过,她脸年余怒未尽,冷冷地问:“牛峰,你为什么替敌国战俘求情,你这是想造反吗?”
牛峰郎声道:“皇上,臣不敢,臣之所以替这些战俘求情,实在是有另有别情。”
“什么别情,你说说看。”
柴韶华大声地说:“皇上,什么别情,他就是想造反,臣建议皇上不必听他说什么别情。”
赵海宁冷冷地扫了她一眼,“柴丞相不想听,朕倒还是想听一听他有什么别情的,你且退下。”
柴韶华只得讪讪退下。
赵海宁一指牛峰,表情威严地说:“你说吧。”
牛峰一拱手,“皇上,据臣所知我小宋国起于大宋国,大宋国历代国君都是以‘仁孝’治天下,所谓‘仁者无敌’,杀人不如收心,如果我们每战总是把俘虏都杀了,那么以后在战场上敌方必定每战都是死抗到底。以后我小宋国的兵将战死的人会更多;
其次,此次大战,我小宋国也有几百士兵被莽夷人所俘,留下他们可以与敌方交换,这样我们小宋国就会少死几百士兵;
还有,如果这些战俘能回心转意为我所用的话,我们小宋国会增添许多新生力量。
现在,我小宋国兵力不足,而这些战俘多是能征善战之辈,如果他能替我们作战的话,我们会马上增添几百名新生力量,这对于我们小宋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牛峰的这番话震动了全场,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包括赵海宁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流露出讶异,气愤和不解的复杂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