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就是跑出去溜一圈,灰溜溜的回来。
既然在国朝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赵曦也就干脆顺势而为了。
“子容,工坊城这边勘探方面能放出来多少人?最好是立场坚定,忠诚度高一些的工匠。”
遵照现在的说法,即便是勘探方面有造诣的,也依然叫工匠。
“最多五六个。时间还是有些紧凑,再有十来年,臣与存中能再培养一些。”
苏颂对于赵曦的很多想法都清楚。还是在老护卫营时,官家就跟他们几个谈起过这些。
即便没有四皇子这档子事,朝廷再有几年,或者说拿下北辽后,也会开始开发东海周边的小岛。
“先试试水吧。朝廷出面容易让人警觉。虽然国朝现在的实力不在乎什么,可一旦北辽、高丽、扶桑等警觉了,再加上安南那边有也招惹了……”
“西夏、大理也是刚刚收复,尚不能说是完全的稳定,很多事没法推开。”
形势如此。
这样形势不仅仅是因为国朝崛起的时间短,也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西夏和大理没有完全消化,而是他这些儿子们都露头了,让他不得不仓促行事。
按早年的设定,应该是在解决完北辽,稳定了大宋北疆之后,再进一步开拓海权,甚至延伸到高丽、扶桑。
当儿子之中有了这些夺嫡的心思后,赵曦不得不以错就错,就这样全线铺开摊子。
捉襟见肘呀!到底是储备跟不上……
“官家,臣以为这样未必不是良机……”
王安石毕竟是首相,赵曦在商议这些事时,倒不能撇开王安石。
其实,在赵曦看来,君臣坦诚此比让臣工猜心思更有利于治政。
“愿闻其详……”
第八二六章 仓促了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