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二五章 说不清(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是。我记得在讲武堂官家有个记录,说中原王朝的更新换代多少自北向南,也就是说,在官家心里,安南从来都不是国朝的隐患。”

    “二皇子咱们也接触过,虽不适合继承大统,也算是一时之才,绝不是四皇子可比的。既然北辽是心腹大患,官家为何不遣二皇子经略北辽,而是安南呢?”

    “子厚,在苏辙看来,事情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恐怕官家是因势而导……四皇子东出,更像是给二皇子的行为背书。”

    由于皇子们都有讲武堂的经历,苏辙和章惇对于皇子们的认知要比官家更熟悉。

    甚至太子的能力,讲武堂的臣工比官家的认知更全面。

    只不过是大统继承人的事,臣工们不宜掺和,甚至不会跟官家扯皇子们的事。

    “那让四皇子东行又是如何?”

    苏辙的说法章惇似乎认可了。想想整个事情的过程,确实有这种可能。

    “按你所说的,国朝如今的军力,要想取北辽,需要这般麻烦吗?”

    大宋确实有这样的资本,从平灭西夏,收复大理的战事,完全可以这样傲娇。

    章惇没苏辙那么细腻,所以还是有些想不通畅。

    “子厚,可曾记得前段时间太子偶感风寒,朝堂却传言太子病重…~”

    “你是说传言是四皇子……那陈和叔……”

    章惇顿了顿,看了看苏辙,继续说到:“格局太小,雕虫小技,倒是有些高看他了!”

    相比四皇子这种背后小动作的做法,章惇更喜欢二皇子那种直来直去的做法。

    确实,据成都府奏报,二皇子是孤身一人入境。

    不管怎么说,二皇子的做法到底是光棍些,也有份气度,不堕皇家的名声。

    不管是袭杀太子,还是将大理绑上战车,乃至带着残兵入大理征战,总算是有点血性……

    “那东向之行,你可要参与?”

    虽然苏家因为他们父子三人的原因,也算是名望大族,可毕竟在底蕴上跟章惇家有所不如。

    福建章家,在整个大宋,都算是有名的大族。

    “为什么不掺和?既然官家无意用四皇子经略扶桑、高丽,那就当成一次商事吧。”

    “听闻扶桑多银,国朝虽定了金银铜的货币等级,实际上工坊城铸造的银币最少。”

    如今的国朝,已经不再是先帝时那般,不会觉得疆域无用,不认为除了中原其他地方都是蛮荒之地。

    当然,这是因为国力强盛后,让朝臣有了这样的底气,敢于奢望周边的疆域了。

    ……

    二皇子抵朝,吸引了诸多臣工黎民的关注。

    汴梁的轨道车站,今日密密麻麻的人。

    “二弟……”

    二皇子是孤身一人进京,太子也同样是孤身一人接站。

    形势不明朗,或者说朝廷没有明确的说法,朝堂的臣工没人掺和这些事。

    而太子,自然要将老爹给的机会用到极致。
第八二五章 说不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