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不知四季,等到许恕之和徐讳林走到山脚处,才发觉外面早就天寒地冻,荒原之上尽是枯黄一色。
不知不觉,在昆仑一待就是半年,下山之时,已是凛冬将至,眼看就要年关。早就刻下石碑的许恕之,本也无要事在身,便答应司马郎君留到过年前再下山。
许恕之还是那件不起眼的藏青袍子,只是束起的头发已经快要垂至后背腰际,唏嘘的胡茬疏于修剪,比起来时显得沧桑不少。不过对于他这种性子一贯沉稳的人来说,反倒并不觉得突兀。
之所以迟迟不走,是他在等那个迟迟下不了山的徐讳林。
昆仑大小山头不下千座,玉珠峰附近的高人就有将近五百之数,多少都与徐讳林混得熟了。听说那个混球“散财童子”要走,嘴上都是骂骂咧咧说痛快,可这会儿,还不是一个个赶来送别了?
徐讳林背上整整齐齐插着三把剑,潇洒抱拳,与诸位老前辈一一告别。那派头,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将军出征,转身就要披挂上马。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徐讳林确实是转身了,可惜没有上马。微微屈膝后,吃力提起地上的两大捆包袱,一步三回头下山去。
前辈们的一番“好意”,徐讳林心领还不够,还得兜着走才对。
包袱里头,尽是昆仑境内堪称罕见的飞禽走兽。武库前辈们跟着徐讳林白吃白喝许久,也觉得过意不去,便各自掏出了点家底权当送别之礼。如今入冬,腌过的肉风干后不仅更易于保存,而且嚼劲更佳,别有风味,你瞧瞧,多用心。
美滋滋的徐讳林还不知道,这群老成精的人物受他诱惑,可是都染上了嘴瘾,已经各自私存了不少稀罕货,谁那儿都不止他手上这点才对。
这半年每天漫山遍野地跑,脚力是练出来了,可到底分量不轻,徐讳林又是自认为最珍惜粮食的好少年,只好忍着手酸慢慢下山。
萧瑟寒风中,许恕之眯眼望去,竟然有两人正从荒芜小道上往这边走来。
一人年纪四十余岁,留有寸长卷曲胡须,稀疏的头发别了根簪子扎在顶端,这扮相比起师父当年怕是也好不到哪儿去。旁边一位年岁不大,看着十七八岁,粗看有些土气,可眉目都算清秀,其实是个耐看的少年。
年长那位紧了紧风衣,眼看着就要到了,便嘱咐道:“你师兄先天残缺不能练武,这担子就落到了你身上,怪师父我没本事,你有怨气师父理解。不过甭管你愿不愿意,若是能上山,你便上山去。不许耍性子,知道不?”
少年闷不吭声,只是埋头走路。
中年男子抬高声音喝道:“陈喜训,听到没!”
倔强的少年依旧没肯吱声,不过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中年男子神色这才缓和下来,慢慢道:“山上都是腾云驾雾的高人,本事顶天,吩咐你什么只管照做,必定有他的道理。只是这些神仙人物久居深山,自然性子也未必如常,你可别轻易得罪。还有,若是哪位前辈看中了要收你为徒,你只管拜他为师,这可是天大的机缘,求都求不来。你这犟脾气,到时候可千万别胡说,这次上山,我以叔叔名义替你求一次机会,别不当回事。”
喋喋不休的中年人,就像是关照即将出门远行的子女,大事小事琐事,既有期许也有担忧,总有说不完的话操不完的心。
少年烦闷地深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叹了口气。
中年男子从怀中小心摸索出一个锦囊,塞给少年后,低声道:“这块养魂玉,对上三境的宗师们用处不小,届时你找个机会献给某位有意照拂你的前辈,这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在师父灼热眼神下,少年只好装作郑重收下,塞进怀中内袋。
养魂玉这等物件,任谁都不会想到,会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中年人手中。“鼎元金行”在前年拍卖过一次养魂玉的玉胚原石,重六两,最后落入了三大派之一无极殿的手中,成交额是两千万两黄金,加上长安街后的三套联排别院。
少年怀里这枚养魂玉虽说只有小拇指大小,对上三境的武道宗师,也已经有足够的诱惑力。
修为只需苦修总有成效,可心境高低与神识强弱,却不是付出就能有收获的。所以养魂玉这种可以温养精神与魂力的逆天宝物,才如此弥足珍贵。
中年男子还想说些什么,少年突然不耐烦道:“既然你也觉得希望不大,干嘛还送我过来,我根本不想拜什么师。”
39.第三十九章有缘(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