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及归隐昆仑时日不长,可在这三年内前后遇见上山求教的后生少说也有几十个,就没见过能这么吓人的。
比这年轻人速度更快的不是没有,可人家最低好歹也是还丹境甚至于温养境。
南宫及就记忆犹新,一位江湖散修过三门后,死活要向刘北辰拜师学腿法。花甲之年的那人,实则已是温养境大成的武道高人,放在一般的门派,足以被尊为供奉。可他还是说跪就跪,求武道之心迫切,当时站在一旁的南宫及百味杂陈。
看了眼面前年轻人,南宫及暗自诧异,同等年纪来比较,此人只算境界平平。毕竟江湖上新冒头的优秀后生大有人在,十几岁就入第三境的天才人物都不少,都是各派视作接班人的翘楚。
根骨也只是稀松平常、资质一般、天赋嘛……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中品三境,想来也好不到哪去。只是这年轻人吧,内力又不是一般的深厚,气机也极其雄浑,南宫及是越看越想不通。
“前辈,这封书信是家师遗笔,说是交与昆仑司马郎君前辈。”许恕之终究还是不放心徐讳林和刘诗莺,想着先把师父交代的完成就回去。
谁知吴探书与南宫及同时看向他,面色怪异。坐镇武库六楼已有十年的吴探书最清楚,司马郎君十五年前就已经归隐昆仑,世间知道他名号的人可是屈指可数。这个年轻人指名道姓是司马郎君收信,师门长辈里肯定有位不俗人物。
在散修之中,能自食其力踏足后三境就没一个简单货色,尤其是寡言少语极少露面的司马郎君。江湖人知之甚少,吴探书与他交情匪浅,自然知道此人有多可怕。
南宫及同样深有体会,武榜第七的徐图,也就是他的师兄,那条断臂可就是拜司马郎君所赐。
要不然,昆仑这么多宗师高人,为何会放心一个四十多岁的武道晚辈来坐镇顶楼?
南宫及接过信纸,疑惑道:“不知阁下师父是谁?令师可曾说过他与司马郎君是什么关系?”
吴探书见年轻人面露迟疑,淡淡道:“小兄弟大可不必顾忌,昆仑历来遗世独立,不论你是正是邪,皆不过问。”
稍稍放心的许恕之点点头以表谢意,这才低声道:“先师是陆青云。”
吴探书与南宫及面面相觑,一刹那在脸上闪过无数表情,既有恍然,也有惊骇,两人最后不约而同地叹息一声。
怪不得这个年轻人有此能耐,原来就是那陆青云的唯一传人。
虽说在当时,悬剑阁有陆青云独领风骚,压得本就实力大损的“落雨楼”成为三大派垫底;南宫及徐图他们这一辈人也曾力压群雄,将风雨楼扶上第一。各凭本事而已。
所以南宫及对陆青云这位风头最盛的晚辈,更多的还是欣赏看好。
南宫及也清楚,小落是念在徐素心的份上,才压抑许久。否则的话,怕是早就要去找陆青云算账才对。一个女子从怀胎十月到抚养孩子长大,全靠着自己一人默默付出,其中艰辛苦楚,陆青云怎能体会?
不过如今是一码归一码,既然陆青云已死,素心那苦命孩子随后又逝世,也就尘归尘土归土了。
对于小落特意关照过的陆青云后人,南宫及也不吝给予善意,递回那封信,微笑道:“原来是陆青云的高徒,想必你已经见过我徒儿陈余落了,大家也就不算外人。此信既然是陆青云遗信,还是你直接上顶楼找司马郎君妥当。”
“陆青云”这三个字,在江湖上褒贬不一,可在武库这些高人们眼中,似乎还挺管用。坐镇六楼的吴探书同样面带笑意,点点头示意他也没意见。
侥幸之余,许恕之对昆仑固有的神秘印象也有所改观,宗师之所以为宗师,气度胸襟确实不凡。
等许恕之进楼之后,南宫及感叹道:“陆青云的传人,想必是得了那传言许久的功法真传,不说那充盈丹田的内力,光是气机流转的速度,已经足够骇人听闻。”
吴探书点点头:“只是不知会不会又是一个‘陆青云’,若是如此,倒是有望再度振兴剑道。”
沉吟了片刻的南宫及指了指身后藏书楼,笑道:“你说司马郎君看到陆青云的徒弟,会说点什么?”
吴探书摇头,随后大笑道:“别说,我还真跟你想到一块儿去了。”
也是身在昆仑之后,两人才听闻山中高人说起过一事。
陆青云二十岁之前,于武道一骑绝尘,意气风发,不屑与其余门派子弟动手。独自游历时遇到了深山苦修的司马郎君,终于燃起战意,两人互生较量之心,就有了一场点到为止的切磋。
结果是两败俱伤,不过常年在深山修行的司马郎君体魄雄健,还是略胜一筹。两人结伴修行多日后大概是英雄相惜,不知不觉成了朋友,离别之时,陆青云便提议选个日子再战一场。
35.第三十五章守阁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