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许恕之并非出自本意,开始了学剑。
纵观古今,世人由普遍用刀,到如今的人人学剑,并非一朝一夕养成。
兵器中素有君子剑、霸王刀之论,随着王公贵族腰系宝剑、儒门士子佩剑负笈游学的风气,用剑渐渐风靡大陆。
何况“剑”本就在武林独树一帜,因其飘逸灵动利于施展,世人多有“刀如猛虎,剑似游凤”,“刚而不拙,柔儿不弱”之类的正面评价,以至于成了如今最受世人追捧的兵器。
剑法说来繁复,其实用剑不过是:点、崩、撩、挂、云、抹、扫、穿、拦、圈、领、劈、带,十三式就可一语概之。
徐讳林本来还兴致勃勃拿着诛刃剑想一起练练,结果听到皇甫青山那句“先每日出剑万次再说”,立马打起了退堂鼓。
许恕之向来知足常乐,能学到这种剑法已经觉得是他赚了,自然没有半点意见,认认真真出招,每日反复操练十三种最基础的出招剑式。
心经之妙就在于对心神的锤炼修行,所以如今许恕之脚踩引气诀步法、手上施展剑招,一心二用也无需担心会走火入魔。
只是这么一笔一划出剑,连着三天下来,许恕之还是忍不住有了疑惑,问道:“皇甫前辈,我这些似乎只是最基础的动作啊,这本剑谱,当真是武库评出的天下最厉害的剑谱?”
皇甫青山虽说最擅长拳法,可毕竟有着世间少有的武道造诣,境界深不可测,对剑法自然也有高屋建瓴的见解。
他倒真是言出必行,半点不藏私,边指点许恕之的出剑姿势,边慢慢解释道:“想跑就要先会走,与学习剑法要会握剑是一个道理,世间高明剑法招式万千,你学的全?倒不如踏踏实实学会如何出剑,任他剑招万般变化,皆逃不出这最基础的十三式。同是出剑,你每一剑都比别人更快,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对皇甫青山而言,这本剑谱同样高明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但以他的武道阅历,自然较为轻松就能理解。所说要点,乃是《剑经九卷》最根本的经义所在,有他这位宗师在旁提纲挈领,许恕之自然理解更快。
皇甫青山叼着草茎,斜挎酒壶,笑道:“等你什么时候无需思索就能随意变换出手招式,就算初窥门径了。这本剑谱没一页剑招,光这十三式,就有的你修炼了。”
没剑招,那算什么剑谱?徐讳林站在一旁事不关己的啃着鸡腿,听到这话哼了一声,不满道:“这剑谱的厉害是吹牛吹出来的?”
“你懂个屁。”
皇甫青山一脚将这个碍眼家伙踢上马车,掸了掸鞋面灰尘,继续对着许恕之说道:“但凡武学招式,无论多高深莫测,毕竟只是一招一式,尚有迹可寻,总能找到破绽,这洽洽也是‘剑招’的弊端。《剑经》之所以只讲剑理,便是要求习剑者忘记固有招式,对敌之时才能做到因敌变化,不拘成法。无招胜有招,懂不懂?”
许恕之认真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练剑之要,切忌停滞,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可修大道。所以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自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皇甫青山摇头晃脑喝着酒,见许恕之几句话点拨就理解其意,出手一次比一次圆润贯通,愈发满意。
这年轻人的迟钝,多半还是被陆青云那厮给摧残的,现在遇到他这么个“知音”,进步神速叹为观止呐!
其实类似皇甫青山说的道理,陆青云早年就潜移默化给徒弟念叨了很多遍,许恕之当时不以为然,等到如今真正习武,不知不觉就与师父所说相映证,大有一通百通的势头。
这位“姿容出众”的皇甫青山出现后,老唐与刘诗莺两人是更加粘着马车了,半步都舍不得离开。听这位高人说接下来继续走小道,也没半点意见,只会连连点头。
毕竟他身份特殊,“人妖”之名,足够引来一批又一批的追杀队伍。可惜这么多想要为民除害或是一战成名的江湖人,至今没一个能得偿所愿,还是前赴后继来送死。
皇甫青山惹事的本事天下有数,自然也不会怕事,可惜他正在静心参悟刚刚到手的《引气诀》,没工夫理会杂事,也懒得打杀那么多杂鱼,索性就避开人多的路线,只求个耳根清净。
学剑的一人,与观看心法的一人,各自沉浸其中,不知山中岁月。
刚开始每个动作出剑万次,当真是要了许恕之的老命。坚持一个时辰就小臂肿胀不得不换手,几乎是交替着摧残双手,一天下来除了吃饭时间都在练剑,才勉强可做到皇甫青山提出的要求。
几日下来,许恕之进步飞快,不仅出剑更准更稳,时间也缩短了足足两个时辰。
最近更是已经领悟了出剑的节奏,熟能生巧后一日千里,双手剑各自施展不同招式,照旧各显神韵且互不干涉,修长身影赏心悦目。
29.第二十九章何为剑法(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