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青山之所以被各门各派视作“头等大敌”,正是因为此人行事亦正亦邪,率性而为,叫人捉摸不透。
做事更是从不计后果,但凡被这“人妖”盯上,管你是三大派还是武学圣地,照样敢上门叫板,谁都没个安生。
昔日姑苏剑池的王传清老前辈与皇甫青山就对上过一次,两人于广陵江上桥头相遇,互相看不顺眼,一言不合当场开打。
两位宗师倾力出手,直叫江水倒掀十丈,淹没两岸田野无数。两人一路交手,滔天巨浪就自西向东一路狂奔数十里,如龙蛇缠斗。
酣战一个时辰,不分胜负,两人皆犯了酒瘾,停下来各自畅饮。年近花甲的剑道宗师王传清中气十足地朝着人妖破口大骂,面若桃花的皇甫青山也不示弱,明朝暗讽兼笑里藏刀地刺着王传清。
两代人,两位武道宗师,连战三场,不分胜负。
广陵江百里流域,尽是滔天剑气与漫天身影,旁观者本来都是追着“人妖”而来,却从始至终不敢插手。
“人妖”凶名在外,武道境界自是当世顶尖,可这也不代表所谓的姑苏剑池徒有其名。
剑道大派中,公认唯有姑苏剑池可与悬剑阁比肩。
纵观近五十年江湖剑道登顶之人,有一生只求一败的无名散修“剑魔”,姑苏剑池的上一代“剑魁”,悬剑阁“剑圣”左千秋。若非陆青云那件事,悬剑阁恐怕还要先后二十年独占剑道鳌头。
王传清不图虚名,但真实修为其实不输剑池的当代剑魁,但世人对其知之甚少。老人无非是眼看着剑道落魄不复以往兴盛气象,心灰意冷罢了。
除了甲子之前,紧接着“南刀”之后面世的“剑魔”登顶武道第一人,往后的剑修,再也没谁当上那公认的天下第一。
这么一位性情中人的老前辈,人缘自然不好。
我行我素的皇甫青山同样是真性情,两人互骂半天,反倒没有生死相向。最后两人打完停手,相距十丈各自找了个歇脚处喝酒,还不忘举杯遥遥致意。
用皇甫青山的话说就是“看你挺顺眼,那就是我辈中人,值得浮一大白!”
此时此刻,皇甫青山正笑眯眯对徐讳林道:“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一看就是我辈中人,何况又是陆青云的儿子,跟我更是渊源大了,算起来还得叫我一声叔叔。这样吧,初次见面也没什么见面礼,我教你一套绝世剑法,保你不出十年,就能打得那悬剑阁的“剑子”抱头鼠窜。”
所有后来跟皇甫青山当上朋友的人,似乎都听过类似换汤不换药的话。
徐讳林本来对这位穿着打扮比陈姨还“用心”的高人有些忌惮,看他几句话一出口,发觉跟自己好像是一个路数,顿时觉得亲切无比,感叹终于碰到了同道中人。
无利不起早的皇甫青山倒是不忘一码归一码,摆手先止住少年套近乎的举动,一副我吃亏也无妨的表情,肉疼道:“五十年前纵横天下只求一败的剑魔,知道不?我手中就有一本他亲笔写下的《剑经九卷》原稿,既然有缘,我就传给你了!”
出生在昔日风头无两的风雨楼,徐讳林的见闻自然不少,惊得嘴巴张大,咋呼道:“这剑法一直不曾有人施展过,真有这么神奇?”
即便《剑经九卷》不曾面世,仍是被武库高人们共同推举为古今剑法第一,可见其何等逆天。
自古剑分“术”“道”,剑魔握剑起便一意孤行,弃道从术,最终反而将“术”钻研到了极致,世间再无对手。
看过之后未尝没有后悔的皇甫青山感叹道:“《剑经九卷》要旨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背。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正因无招,反而遇强则强。你应该是罕见的先天剑胎资质,修炼这种考验悟性慧根的剑法,反而如鱼得水进境更快。”
徐讳林这小子脑袋瓜子到不笨,疑惑道:“这么逆天的剑法,前辈你为什么不修炼?”
皇甫青山不愧是我行我素闻名江湖的怪人,直截了当道:“我自从比剑法输给你爹后,就没花更多心思在上面。”
话锋一转,皇甫青山借着这一番铺垫,不着痕迹地说出本意:“你也不用太过感激,我传你剑法只是外力,真要对敌,还需深厚内力支撑。对了,你将陆青云自创的心法给我瞧瞧,我看看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徐讳林两手一摊:“我都没见过我爹,哪有什么内功心法,在我师兄那呢!”
28.第二十八章叫大哥(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