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循,男,现年二十三岁,单身,寓所独居,毕阳市市立一中,国学特级讲师。在看似光鲜的背后,涂渍着厌世的匿怨。性情怪僻,家贫,少即孤。
俟其长于满周,其母又疫,不得愈,乃卒。于福利院的收纳接济之下,苟全于世。因其尚幼,故生而不得双亲。
福利院内的虐杀式教育,使他寡言少语,淡漠成性。中学时期的他鸡鸣三更而起,打零工赚取生活所需。后考入上等院校,留校读研,专究中文国学一道。
自此与少年生活再无纠葛,也借机不再回首,就欲尘封于往事。与其说是独嗜于国学,不如说是尤痴于国术。
深谙于鬼神之事,又患无径可通。好于周易八卦之术,慕孙膑之道,能自推衍阵图,故尤擅之于行兵拿子一门。
亦尝闻天地虽末法,尚有练气道统匿于当世道宗,遂宣访于武当、龙虎、太上、清微。竟不可得,谓之曰:"善主受限于天地,欲遁而不可得,故求法于山门,道家难消天地因果,是不传法于善主,此其一。"
"我与善主未施缘法,前生后世并无业力纠缠,道门求清静无为,而非妄动恻隐,缘非生缘,此为无缘,是不传法于善主,此其二。"
"善主此行有意非无意,无意即天意。是特来求法,既不遂天意,则是逆天施为,此界末法,本就难渡劫难,难证长生,难得逍遥,若因此不得天眷,岂非于你我无益。是不传法于善主,此其三。"
非我不传,然天地有前授也。道士素袍裹身,须发无风自动,掌中宝剑前端轻指,左手捏个剑指。"善主,趁暮赶早,还请下山去吧,早些熄了胸中苦火,淡了心中眼尘,依世而栖吧。"
方循晒然一笑,将眼底苦色褪去,对于在道门的屡屡碰壁,他似是早已习以为常,上前一步,将供桌上的香烛一把控起,拈过鼎火后,将其竖在三清像前,神像福隆深远,受了香火之后,似笑非笑,似语非语。
甩了甩头,再度凝神望去,却是再无异样。方循只得轻叹起身,对那素袍道士拱了拱手,微微欠身。"道长,山中侍者之位可还有空缺?""已无。"已解其中真意,方循再无滞留之意,提身下山,再度前往市中古刹造访高僧。
"铛一一一铛"梵钟一时乐,乍知入佛堂。正殿已是人海如潮,方循只好暂入偏殿礼佛,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这东主寺正好位于毕阳市中心,倒显得红尘莽莽。
第一章 三生石前缓川眉 一(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