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堆满卷云,白色风帆有气无力。远处飞来一群海鸟,在帆船上空盘旋,落在横杆上休息。唐山没见过这种海鸟,爬上绳梯凑近了细瞧。海鸟大概知道来人没有恶意,也不惊慌,懒洋洋晒着太阳。
涌浪无风而起,鲣鸟疲惫不堪,都是暴风暴前兆。船把头马上警觉起来,敲响了集合钟。船工们迅速聚到甲板,开始抗击风暴前的准备。
船把头出海几十年,这片海域熟悉得像女人身体。他也不记得遇到过多少次风暴,他觉得这次自己也会很幸运。
大副扳动竖舵,海船改变航向,往香料岛开去。香料岛以富庶闻名,船把头记住她是因为那里的避风港。船把头看上去信心满满,大家都相信海船会顺利驶进避风港。
风暴比预想中来的快。天空乌云密布,海上狂风大作,汹涌澎湃。船把头站在船头,时刻关注风向和船体变化,指挥船工操控风帆和船舵。江远三个被气氛感染,守在甲板做帮手。唐山十分兴奋,他要亲眼见识海洋怒涛,记录自然壮美。天上现出一道白光,船把头噗通跪下,脸上露出欣喜。
风暴过去,沈家海船并无大碍,但还是断了根横杆,帆布卷进了海里。众人脸上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悦,一边拧干身上衣服,一边找船把头要酒喝。船把头让人搬来两桶酒,敬了天地祖先,分给众人驱寒。
天地间隐约浮现出一道海中长城,江远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船把头叼着旱烟吞云吐雾,他肯定那就是香料岛。
香料岛盛产香料,外人以香料称呼,久而久之,岛人也认了这名字。香料岛很大,只在南面开放了一处海港,所有贸易都在这里进行。海港最大宗货物是香料,价值堪比等重黄金。沈家海船不贩香料,直接开进港口船坞。彼时华夏海上贸易繁盛,无数商船穿行东南诸岛,汉语在海商中很流行。船坞老板也会说汉语,跟船把头讨价还价后,接了这单生意。
海船最快三日才能修好。横杆和风帆是岛上管制商品,需要几个衙门会签。香料岛屡受海贼侵袭,王室推行海禁,片甲不得下海。无奈外国商船来往太多,衙门只好默许民间开设船坞,但材料是严格管制的。
江远在船上待的无聊,想到城中转转。船把头提醒,官府禁止外人进入岛内。江远看看高大城墙,不以为意,向众人吹嘘他有办法破解。无论江远吹得多么神乎其神,跟他下船的也只有若非、咕噜和唐山。
海长城高三丈有余,也是为防御海贼而建。城墙与地势相融,墙头修了烽火楼、藏兵楼和箭垛,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城门对着香料港,守卫看四人不是本国衣着,上前盘问。江远不懂香料语,口中胡说八道,手上摸出两粒金子塞给士兵。士兵接了金子,叽里咕噜说了一番,去跟另外几个守卫商量。金子果真是世界语言,守卫放了四人进去,态度十分恭敬。
船把头吹嘘,香料岛遍地黄金。四人走在城中,不免失望。香料城建筑错落有致,道路也干净。街道两旁是售卖商品的摊位,摊主全然没有生气,有的干脆坐着打哈欠。行走路人大多矮小瘦弱,肤色黝黑,不少人打着赤脚,衣不遮体。人流堵在十字路口,半天也不见动弹。四个人挤到最前面,见两个男人互相扯着头发,原地转圈圈,嘴上骂骂咧咧。围观众人满面笑容,也有叫好的。
江远笑道:“这香料国杂耍倒是与别处不同。”
唐山道:“只怕不是杂耍,两人像是在打架。”
两个男人只顾扯头发转圈圈,没留意撞倒路边一筐橙子。金黄橙子滚落一地,众人纷纷捡拾。两个男人也不拉扯了,俯身去抢地上橙子。有个人捡了一阵,停下来大呼小叫,似乎是发现地上滚落的,原来是自家橙子。
南门城楼响起一阵号角,燃起了烽烟。四人一惊,想到船上一干兄弟,急忙往城外跑。城门已经关了,只听得门外一阵喊杀声。守城官兵把城门守的死死的,不放任何人进来,也不放任何人出去。江远挣不过官兵,跃过兵士,径直上了城墙。
海港中横七竖八躺着不少尸体,海水为之变色。栈桥上躺着几具海贼尸体,二十多个海贼面目狰狞,围着一位黑衣少年。江远惊叹黑衣少年竟没有兵刃,冷光一闪,才发现他右手是柄飞刀。海贼与少年对峙,也是惧怕少年手中飞刀,要不然二十多个亡命之徒冲上去,少年也凶多吉少。
江远夺过一张弓,轻轻一拉,弓如满月。江远嫌太轻,把弓扔在地上,正要寻绳索縋城,海贼驮了同伴尸体,跳上贼船,灰溜溜逃走了。城上官兵见海贼撤了,纷纷出城。江远本想去认识下这位少年英雄,但众人把英雄拥在垓心,江远也不愿上前攀附。若非、咕噜和唐山寻见了江远,赶忙拉着他一齐往沈家海船去了。船把头见四人回来,总算舒了口气。
海贼们欺软怕硬劫掠弱小国家商船,强国自然也懒得管,久而久之,海上只剩下几支强大商队。海贼转而劫掠弱小岛国,对港口内强国商船秋毫不犯。方才这伙海贼抢掠屠戮的也都是香料国人,若不是英雄少年出手,免不了更多生灵涂炭。
船坞老板送来新鲜果菜肉蛋,答谢刚刚庇护之恩。船把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船坞老板恳求船把头,想让大儿子留在船上帮工,也表露出攒够金子,全家迁往华夏海沧城的念头。
第三章 香料海贼(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