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情况和如今不同,岂能一概而论?”韩章说道
当初先帝答应辽国增加岁币,他没有反对,一方面是他人微言轻,另一方面是他并不觉得先帝做的有错
那时候大宋和西夏交战损兵折将,正在和谈
辽国那时候陈兵边境,若是不答应,辽国真兴兵攻打北方边境,西夏也会乘机狮子大开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虽然不可一概而论,但若是辽国恼怒之下,不退兵呢?哀家也不是怕辽国,只是如今新君刚刚继位,局势尚未稳定本有内忧,如何还能添外患?”太后说道
“太后娘娘”
顾廷烨出列道:“臣听说北方常有马匪作乱,但是那些马匪并不会大肆杀戮百姓,只要百姓每個月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粮,他们就会退去一开始百姓想着虽然要交钱粮却也能活命,一直按时交了但是马匪见那伙百姓如此老实,让百姓交纳的钱粮越来越多,甚至还让村子送一些姑娘给他们
村子里不少青壮见马匪越来越过分,想要奋起反抗但是很多村民觉得这伙马匪之前一直很守信用,拿了钱粮就没有杀人,认为只要答应马匪的条件,就能继续苟活,纷纷劝说那些青壮不要反抗
辽国于大宋和那马匪有何区别?若是一味的妥协,只会让辽国气焰愈发猖獗”
“诸位相公!”
顾廷烨转身看向大殿内的其他官员,说道:“你们的文人风骨安在?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继续给了辽国增加岁币,天下百姓、士子会怎么看你们?你们想要遗臭万年么?”
“顾廷烨你放肆!”
太后拍案而起,冷冷道:“莫不是先帝说不能薄待你与顾家,伱就敢在哀家面前大放厥词了么?你说辽国是那马匪,岂不是说大宋是那村民?你说相公们赞同就要遗臭万年,哀家也赞同,是不是哀家也要遗臭万年”
“母后息怒”
赵宗全连忙起身,怒视顾廷烨喝道:“来人,顾廷烨大放厥词,触怒太后,将其拖下去重打三十大板”
“臣知罪,甘愿受罚”顾廷烨躬身一礼,跟着进来的禁军出去了
太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宗全,哪里看不出赵宗全这是在保顾廷烨
“母后,儿臣已经罚了他,您息怒”赵宗全赔笑道
“官家倒也不必罚的如此重”
太后在重字上,加重了几分语气
“他惹怒母后自然要严惩”赵宗全说道
“哼”
太后冷哼一声坐了下来,说道:“诸位相公说说吧,这件事该如何决定?”
“太后,老臣还是认为岁币不能增加,应谴使拖延时间,同时往北方增兵”韩章说道
其余人则目光微垂,没有说话
不说话也意味着他们赞同韩章的话
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本就赞同韩章的话,即便没有顾廷烨刚刚那番话,他们也不会答应
上次增币,民间就没少骂当时的几个相公是奸佞
古代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皇帝只要不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出来,百姓和那些读书人是不会骂皇帝的
他们骂的都是那些大臣,说什么奸佞当道,未能劝阻皇帝
他们可不想也被人骂成奸佞之臣
“好,好得很!”
太后见众人沉默,哪里还不知道众人的心思,起身指着中人,说完直接带着怒气,拂袖而去
她虽然是太后,如今更是垂帘听政,但是朝堂重臣和皇帝都是一个想法,她又能改变什么
这一刻,太后突然意识到,这个从入宫开始,就一直表现出一副孝顺模样的赵宗全,并没有外表看着那么简答
“恭送母后”
赵宗全对着太后的背影躬身一礼,等太后的脚步声消失,才直起身来
“英国公,威北侯!”
“臣在!”
英国公和沈从兴两人出列躬身道
“以英国公为主帅,威北侯沈从兴为副将,领兵十万驰援北方边境抵达后,北方战事以英国公为主”赵宗全说道
“臣领旨!”英国公和沈从兴应道
“礼部右侍郎丁亦民何在?”
“臣在!”
“你为主使,从礼部和翰林院挑选几个官员随行,前往辽军大营质问辽国撕毁盟约陈兵边境之事告诉辽国,现在辽国单方面撕毁盟约,若是不退兵,今年的岁币就不要想了”赵宗全说道
“陛下,态度如此强硬,万一…”
“怎么?丁爱卿怕死?”赵宗全淡淡道
“臣不敢!”
丁亦民连忙说道:“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更何况臣深受皇恩,若是能为朝廷效死,臣死得其所臣就是怕激怒了辽国,辽国在援兵未到前发兵攻打北疆城池”
“你只管照朕说的去做,北疆城池又不是纸糊的,难不成辽国一打就破了?”赵宗全淡淡道
他根本不担心辽国会动兵,辽国要是动兵,早就打了
“臣遵旨!”
丁亦民虽然万分不情愿,但是赵宗全都这么说了,他也不敢继续说什么了
“户部和枢密院,务必要保障粮草和器械的调拨,不能耽误大军开拔时间”赵宗全说道
“是!”枢密院和户部的官员连忙应道
“时间不早了,都回去准备吧大相公留下,朕有事和大相公说”赵宗全摆手道
“臣等告退!”
其余人闻言行礼退了出去
“来人给大相公赐坐”赵宗全说道
“谢陛下”韩章谢恩道
等太监搬上软凳,赵宗全把殿内伺候的人都打发了下去后,说道:“大相公,今日之事你都看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