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鬼雨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法显与《佛国记》(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元411年,法显乘商船东归。下海两日便遇大风,船只在暴风与海浪中迷航,七十多日后水断粮绝,仅以海水为食。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九月间,漂到了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东北崂山)登陆。法显本欲前往长安,因得知宝云等受到长安僧界的排斥而赴建康(今南京),到了建康道场寺。

    法显自东晋隆安三年从长安出发,义熙八年由山东登陆回归,前后经历十四年,行程四万余里,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到达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而归的名僧。他在建康翻译《摩河僧祗众律》、《大般泥洹经》等佛经、戒律达百万余字,填补了译经事业中缺少戒律的空白,为翻译佛教经典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还把游历天竺及所到三十余国的见闻写成《法显传》(即《佛国记》,国外有英、法、日文译本),为研究当时西域和东南亚各国的历史、地理和丝绸之路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法显在建康住了约五年时间,然后到荆州(今湖北江陵),86岁时死于辛寺。作为古代的名僧和旅行家,法显的历史功绩和开拓精神是可贵的。

    ——转自《大话西游丝路情》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