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87章朱元璋的无力

    一直忙碌到过年,才终于制定出大致的计划框架。

    看着这份长达十四万字的工作计划,陈景恪长长的舒了口气,然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玩意儿放到前世,肯定会被领导打回来。

    写的什么玩意儿,不清不楚的也能用?

    但放在明初,就是划时代的东西。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向陈景恪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

    作为朱标的核心团队成员,未来必然身居高位。

    他们心中是非常骄傲和自信的。

    可是自从陈景恪出现,他们的认知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以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国家,将来走到关键岗位,必然能干出一番成就。

    朱元璋严肃的道:“过了年你就是皇帝了,以后这种东西就不要再拿给咱看了。”

    “看你爹的笑话是不?”

    上辈子他就是个医生,很多东西都是网上冲浪看到的,了解并不深。

    以前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基本都是借鉴了前世现成的方案。

    “哈哈……你这臭小子,就见不得咱歇着。”

    这一世从政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去理解前世看到的各种信息。

    他把自认为有用的信息挑出来,说给大家听,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去解读并应用。

    可时间太短,能力有限,能被解读的信息并不多。

    就算会教几个弟子,那也是有所保留的。

    实际上,他对未来该如何走,心中也没有底。

    可以说,这次的工作计划,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了一次重塑。

    除了要坚定走工业化,别的其实他也很迷茫。

    “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不能被咱的意见干扰了想法,况且这东西咱也看不懂。”

    对他自己来说,这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朱元璋心下很是欣慰,儿子还是很尊敬他这個当爹的。

    陈景恪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完全是倾囊相授。

    这套体系眼下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是否可行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朱标心下莞尔,说道:“我哪敢啊,就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和您商量一下。”

    一套借鉴了前世的见识,又能适应当前时代,且具有前瞻性的施政体系。

    朱标认真的道:“景恪以前和我说过,让我当您的魏征。”

    “当然,以前您是皇帝,咱们有分歧了,以您的意见为主。”

    而带领他们完成这一切的陈景恪,今年才刚满二十岁。

    做完这份计划,他们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并对治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

    强行套前世的路,走资本主义?走兔子的道路?

    “以后我当了皇帝,咱们有分歧了就得听我的。”

    这种学识,这种胸襟,让他们为之心折。

    如果他们拥有这么高深的学问,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

    什么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带领华夏文明攀向更高峰。

    ——

    朱标拿到这份计划后叹为观止,然后呈送给了朱元璋。

    这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其实陈景恪也同样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对眼前这群人非常佩服。

    “现在不过是情况反过来了,您帮我查漏补缺。”

    老朱只是瞅了一眼,就嫌弃的扔了回来:

    可陈景恪始终保持着谦虚,哪怕是授课也是以商讨的语气,而不是用必须如此的命令方式。

    他不知道。

    大明注定要走一条与前世不同的路。

    现在他知道了。

    可不管怎么说,对陈景恪自己来说,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消化了许多前世的知识。

    而且这种经验,换成他们肯定会藏起来,传给自己的子孙。

    更让他们感激和敬佩的,是他的谦虚和无私。

    “行行行,就依你说的办,以后咱当你的魏征。”

    朱标这才放下心来,不过还是解释道:

    “不是我不想让您歇着,实在是这份计划牵扯的面太多。”

    “以现在大明的行政管理体系,不足以推行这个计划。”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们必须对这套体系做出改革,重建一套全新的,能够适应新要求的管理系统。”

    “但这个新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谁都不知道,我们只能一点点摸索。”

    “这期间会出现一些混乱,有您在既能震慑宵小,又可以帮我查漏补缺。”

    “我们父子携手,重新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为后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表情也凝重了许多,说道:“陈景恪呢,他没有什么建议?”

    朱标叹道:“他有想法,但心有顾虑不敢说。”

    朱元璋气道:“混账东西,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藏着掖着的。”

    “将他叫过来,咱好好骂他一顿。”

    朱标苦笑道:“其实此事也不怪他,该如何改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只是遵守约定,不和您对着来。”

    朱元璋表情一僵,过了一会儿长叹一声道:

    “罢了罢了,分吧。”

    “这么多计划靠咱们爷俩……爷仨累死也忙不过来。”

    “不过有个前提,不能再出现丞相。”

    朱标心中一喜,说道:“您放心,我知道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不会走前人的老路。”

    “但这份工作计划,又要求朝廷必须有能力调动全国资源……”

    “用景恪的话来说,就是举国体制。”

    “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朝廷。”

    “正如您所顾虑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我的想法是加强内阁,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内阁学士,由内阁统领六部等衙门。”

    “内阁学士七人,相互协作共同处理政务。”

    “又相互制约,防止某个人权力过大。”

    “君主掌握决策权,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

    “而且,军队不归内阁管,五军都督府只效忠于皇帝。”

    “决策权和军权在手,也不怕内阁出什么乱子。”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然后他又疑惑的道:“你不是准备给内阁票拟之权吗?还不够吗?”

    朱标正色道:“不够,拥有票拟权的内阁,实际上依然只是君主的幕僚机构。”

    “执行,监督执行,跟进计划的进展……这些事情依然落在了君主一个人身上。”
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