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本还想好奇的想问,但祝大娘却阴脸说道,“什么都别问,跟我走。”
转了好一会儿又回到了祝大娘的住所,才进屋子,她便叫丫头送了茶上来,她端着茶杯便灌了一大杯,“今天果真是触了大霉头了,幸亏退的及时不然又要被殃及池鱼了。”
邓氏很是疑惑,“祝大嫂,大夫人为何发如此大脾气。希望不是因我而起,今日里连累你了真过意不去,不过我要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来投奔你。
春儿她家家道衰落,父母双亡,三姐妹放于我家寄养。但我夫不过是种地为生的农夫,无力养这么多口人。再加上今年收成不好,实在是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想着到贾家来借点救济。可话还没开口……”
祝大娘连忙招呼邓氏坐下,并命人摆了碗筷,招呼邓氏和李春儿上桌吃饭。今日里赶了半日的路,着实饿了,李春儿也不客气,大口朵颐的吃起来。
饭桌上祝大娘又说,“大夫人发火不管你我的事,那是久来的怨气。大夫人就是看二姨娘生的蔗大少爷不顺眼,不是她亲生的做多错多。我还是少谈为妙。
薛家嫂子你且坐下听我告诉你。方才的情形你也看见了,怕是今日再跟大夫人提接济的事定会惹她生气。
你就算不说,我都知道你的来意。但我不过是贾府的一个家仆做不了主,能帮也就只能帮你到这。
借银两这事怕是如不得你意了,或许你们可以改日再来,不过我可以将家里的上等布匹匀给你。”
这会儿又有一个丫头走了进来,对祝大娘说,“祝妈妈,今日贾老太太对送去的饭菜一点都没动。私厨里的多管事让我来问你,可否给他打听打听最近的老太太中意的菜式?”
朱大娘忍不住皱着眉头,“哎,怎么这么多事?如今的大夫都是庸医吗?像这种小病都治不好,害的老太太白遭了罪。”
李春儿这么一听倒是好奇的很,忍不住问了一句,“祝大娘,老太太为何胃口不好?”
“还不是为了贾老太的膳食发愁,老太太已经好几日体热上火,长了口疮。什么山珍海味到她嘴里都味如嚼蜡。贾老爷出了名的孝顺,请了很多名医开了方子,但都不见好。
这几日里一到开膳厨子们都愁眉不展。
我记得前几日有厨子就触了霉头,竟在一碗鱼头豆腐里加了调味的胡椒面,痛的老太太直接摔了碗筷。那小厨子也当场就被推出去罚了二十个板子。
现在厨子都在为准备什么菜给老太太发愁呢?”
李春儿在一旁听完后,思绪急速的飞转,贾老太这是上火引起的口疮,所以吃不下有刺激的食物。
她倒是知道民间的一个土方法,对治口疮上火很有效果,于是自告奋勇的毛遂自荐。
“祝大娘,我倒是有一个土方子,不妨让我一试。
祝大娘半信半疑的回头望着这瘦弱的约莫十几岁的姑娘,“你?那你倒是说说。”
“用莲子心煲汤,在加些茄蒂进去,对治疗口疮很有效果。”
祝大娘连连的摇头,她听都未听过此偏方,而膳食不是传给别人,而是要传给连贾老爷都敬畏三分的贾老太太,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小侄女,你诚心帮忙,心意我倒是领了,但这方子我闻所未闻。先别管不起作用,那也倒罢了,再说了那茄蒂都是切下来扔掉的。若是给贾老太太吃出个好歹来,我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其实在现代这并不算是一个很偏门的方子,所以李春儿很有把握。她走近福了福,“春儿从来不敢妄言,绝不是瞎说。这偏方我自小娘亲亲自喂我吃的。一上火生口疮,便用这法子效果很好。
并且我用自己的人头担保,决不会害了贾老太太。祝大娘姑且就让春儿一试吧。”
祝大娘思索了好一会儿,在这偌大的侯府中想有一席之地,那都是得想尽法子依附主子,拍主子们的马屁。办得好也不失是个立功的好机会。
“成!”祝大娘一拍大腿,“那就依你的。那我立马就去请厨子来按照你的方子做。”
第十二章 药膳(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