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说起每个人的来历,人们习惯用“城市”和“农村”这俩个词汇来定义。这个人,我也不知道他应该属于农村?还是属于城市?准确的说,他的父母来自农村,而他出生和成长在城市,而如今他又生活在农村,生活在那个他父母曾经一起成长,一起读书,一起离开的村庄——白义村。
这是1994年夏天的七月份,这时他回到故乡已三个月有余。在白义村前门沟(村里人命名的地名)的山坡下,有一块儿属于他的田地。他正在地里拿着锄头锄地。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时不时停下来,抬起头眺望远方。
在半山腰另一块儿田地里劳作的一位老农民,居高临下,看到他双臂倚靠着锄把儿,在平视着远方,发出一阵冷笑,不屑地说:“要么就抬起头好好做人,要么就低下头好好种地,种个地还不老实。”说完接着打理自己的庄稼。
看热闹的还不止这一位,在这一大片山坡上,还有不少劳作的身影。村子里田挨着田,地挨着地,人们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他。有的说:“咱三六省首富的儿子如今也落魄到种田的份儿上。”有的说:“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看人家这打扮,下地干活时穿的衣裳都比你娶媳妇儿时穿的敞亮;人家开的是日本进口的三菱越野车,你连个破自行车都骑不上。”也有人说:“人家这是体验生活,整个闻阳乡,你见过这么潇洒的农民吗?”还有人说:“听说他在美国上过学,是不是学的种地专业?种地还用去美国学吗?肯定是国内不让有地主了,又跑去美国当地主去了!”……
“不要理会他们,唾沫星子咽不死人,你必须要抗住他们的风言风语,最起码把这一轮地给踏踏实实种完。”他暗自在心里鼓舞自己。这么近的距离,那番冷嘲热讽他是听见了。
过了一会儿,山坡上的田地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他看了看手表。
“才上午十点多,他们怎么都回家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怎么上午总是早退?下午也总是迟到呢?”他心里想。觉得这个村里的人们不太靠谱,没有一点锄禾日当午的精神。都说农民兄弟最是勤劳,可他们这作业时间,一天也就四五个小时,城里人一天标准工作时间是八个小时,加个班就是十个小时,村里人整整给打了半个折扣。还天天叫穷,瞧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果然是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于是乎,他骄傲的低下头继续砍杀田间疯狂的野草,暴晒的烈日成就了他汗滴禾下土的英雄气概。
这时一个老汉从田边的羊肠小道走了过来,他听到了脚步声,抬起头发现是他家隔壁邻居白文青,他也要早退了。白文青在田边驻足,问道:“建章,天都这么热了还不回啊?”这下大家都知道这位英雄的名字了吧,他叫白建章。
“老青叔,你先回吧!”说完,他低下头继续劳动。
白文青迈着缓慢的步子准备离开,没走两步,又停了下来。回过身来跟他说:“建章,明天早点出来。”
第一章 初回故乡的农耕生活(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