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徵是特意记得要过来看看梁和的。
在太子去后,宋承徵一方面对子女越发疼爱,虽然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
一方面对梁和有一种很柔软的怜惜和寄托。
自己的日子过的不好的时候,宋承徵会希望他宠爱的小姑娘,依旧明媚天真。
宋承徵过来的时候,梁和还没有睡。
梁和也没有在做任何事情,平和安宁,内室里陪着的是南珠,梁和安静地坐着。
这时候就看出宋谌竫究竟像谁了。
宋承徵换了衣服坐到梁和身边,梁和也没说话,只是轻轻靠过去。
半天,梁和轻轻说,“您来了。”
宋承徵摸摸小姑娘的头。
感觉一下就回来了。
梁和抱住他,“我很想您。”
梁和蹭蹭,“您很久没来了。”
梁和坐起来,看着他,“我就知道您还记得我。”
梁和眼睛里明亮,有剔透的水光,“您是特意过来的么。”
梁和很感动,“您真好。”
宋承徵把人重新拢进怀里,“小姑娘……”
宋承徵叹息一般,“你要好好的。”
宋承徵抱住梁和,“太子……有个女儿。”
梁和记得东宫的这个可怜的小郡主,不过可能也不算可怜,毕竟东宫就活下她一个,这份运道,日后千娇百宠当是少不了的。
宋承徵听上去已经很平静,能平常地议论东宫,梁和又感到心疼。
“你想不想养着她?”
梁和真没想过。
梁和有想过自己什么时候再生一个孩子,或许是个可爱的女孩儿,也可能是个不怎么调皮的男孩子。偶尔抱着谌竫的时候梁和会开玩笑一样问他,是喜欢弟弟还是喜欢妹妹。
谌竫不假思索地回答她,“无所谓啊。”
“因为我是哥哥。”
梁和很少会认真思考自己的儿子,可能是始终没有太多的真实感,虽然她怀孕生子,但梁和并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梁和是个依旧明媚可爱的少女,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梁和看宋谌竫一直是以一种相对平等疏离的态度,对于梁和来说,宋谌竫是个很可爱讨喜的孩子,安静没存在感,不会天天粘着她烦她,梁和知道自己对谌竫的心态有问题,但梁和不愿意细想。
宋承徵其实已经打定主意,“只当谌竫多个妹妹好了,不然这宫里只他一个落单。”
梁和应下来,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小郡主是个烫手的香馍馍,梁和心底隐隐的抗拒只是来自于和谌竫之间不很正常的母子关系。
陆照临属于赶鸭子上架,他是鸭子来着。
但陆照临做什么都很认真,都要做到最好。
所以陆照临要逼皇上废太子,宋承徵一时都被逼的只能拖延。
王朗一直不怎么服气陆照临。陆照临在先帝一朝,多少有点幸臣的意思,运气太好就难免让人若有若无地忽略了他本身的才华。
陆照临是毫无疑问的世家第一人。
倒不是资历什么的,两朝重臣,陆照临是活在终点线上的男人。
陆照临平素是不戳人痛点的,但戳起来是真准,也真疼。
比如王朗就不懂太子已经死了,为什么一定要逼皇上承认太子无德失政,要废太子呢。
东宫案轰轰烈烈,到现在还在一家一家下狱,陆照临求一个明旨废太子,无异于火上浇油。
也是釜底抽薪。
激怒的是皇上,制冷的是局势。
如今建康的局势眼看就要失控了。
说到底东宫案这么朝野震惊四下哗然,是因为踩在了所有人的痛点上。
以下凌上,以卑欺尊,剑指东宫与谋逆何异。
如今定的是谢怀瑾并陈烬彦,但世人只知宣城谢,这么大逆不道的罪名,有陆照临在,是绝不肯让世家背了的。
建康这么大的乱子,封禅后丢的脸面,锅总要有人去背,陆照临想想还是甩给太子好了。
这是一个比较委婉,不是很引人注意的方法。
太子并不是完美的。
下对上,臣对君,子对父,这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好用的借口,太子使君父蒙羞,往后一步是失政,往前一步是不孝。
陆照临没有把这些写进折本,本子里有的只是内政不修,私德不谨。陆照临习惯留下底牌,这还是跟先帝学的。
只要陆照临想,总是能逼死太子的。
别说追封太子一个皇位,陆照临是要让皇上承认,废黜太子。
第112章 砌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