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没有停歇,继续在黑板上画出复杂的逻辑框图,“核心运算单元采用高速晶体管电路,而存储系统,则采用磁芯与磁鼓混合的模式,兼顾速度与容量。最关键的,是接口部分……”
他开始深入讲解技术细节,从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到时钟同步信号的分配,再到数据总线的抗干扰策略。他讲得深入浅出,原本一些困扰了大家许久的难题,在他的讲解下,仿佛都变得豁然开朗。
“关于指令集的设计,我倾向于采用精简指令集,虽然对编译组的同志们要求更高,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我们‘大脑’的运算效率……”
“在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环节,我建议采用逐次比较法,精度高,速度也相对较快……”
王教授和费伟教授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什么,他们发现,李峰提出的许多思路,都极具前瞻性,甚至有些想法,比他们看到的国外最新期刊上的研究还要大胆和精妙。
“李总工”存储系统组的刘副教授举起了手,随后他有些困惑地问道,“您刚才提到,磁芯存储器的读写控制电路,打算采用微程序控制的方式,这个想法非常新颖,但是……我们目前缺少高速的只读存储器来固化这些微指令,这要怎么实现?”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尖锐的问题,也是目前项目的一个技术瓶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峰身上。
李峰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会有人问这个,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了一张电路图:“刘副教授问得很好。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用二极管矩阵来构建一个简易的固化只读存储器,虽然工艺复杂一些,但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稳定可靠,成本也低。”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着电路原理。
刘副教授的眼睛越瞪越大,从一开始的疑惑,到恍然大悟,最后变成了彻底的钦佩,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来代表0和1,这……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这个问题,他们小组之前讨论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没想到被李峰用一张图,几句话就轻松化解了。
这一刻,李峰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已经从一个“背景深厚的年轻领导”,彻底转变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技术大神”。
讲解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李峰几乎没有喝过一口水。当他放下粉笔,台下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服。
“好了,同志们,蓝图已经画好,剩下的,就是我们一起把它变成现实!”李峰用手擦了擦额头的微汗,目光炯炯地扫过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大家忘掉自己的单位、级别和过去的荣誉,在这里,我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战士!一场硬仗,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希望大家能拿出全部的精力,跟我一起,打赢它!”
“保证完成任务!”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紧接着,整个会议室里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应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