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开局进入陶瓷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5章 收服众人!(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渐渐地,提问的声音越来越少,而围观的人群,看向李峰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种眼神,不再是质疑,不再是不解,而是变成了纯粹的敬佩和叹服。

    就像是小学生在仰望一位大学教授。

    不,甚至比那更甚。因为李峰所展现出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终于,当最后一个问题被完美解答后,整个大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

    “啪!”

    清脆的掌声,打破了寂静。

    紧接着,“啪啪啪啪……”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越来越热烈,经久不息。

    之前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的王教授,此刻满脸通红,他走到李峰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和愧疚。

    “李总工,我……我老王,服了!是老头子我有眼不识泰山,鼠目寸光了!您刚才说的,要给我们进行编程培训,我第一个报名!不,我不是报名,我是来当您的学生!”

    “王教授,您言重了。”李峰连忙扶起他,真诚地说道,“大家都是为了项目,为了国家,有疑问是正常的。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的战友,还需要您这样的老专家多多指点。”

    他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给了老教授台阶下,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王教授看着李峰那清澈而诚恳的眼神,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如此年纪,便有如此学识和胸襟,此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好!以后,我们都听李总工的!”

    “对!都听李总工的!”

    “李总工,您就说怎么干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人群中,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至此,所有人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都烟消云散。

    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总负责人,用他那渊博如海的知识,彻底征服了这群桀骜不驯的专家。

    站在一旁的郑副司长,看着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轰然落地。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无比灿烂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李峰,这个他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不仅稳住了场子,更是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为自己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这个项目,成了!

    ……

    当天下午,郑副司长就兴冲冲地回到了轻工业部。

    他连办公室都没回,直接敲开了姜部长办公室的门。

    “部长,部长!”

    姜部长正在批阅文件,看到郑国维那一脸激动得发红的表情,不由得放下了钢笔,笑问道:“国维啊,什么事这么高兴?看你这风风火火的样子,项目交接不顺利?”

    “顺利!太顺利了!”郑副司长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端起桌上的茶缸就猛灌了一口,这才喘着粗气,眉飞色舞地把下午在项目驻地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给姜部长汇报了一遍。

    从李峰一眼看出硬件组装的三个致命错误,到他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将几十个专家学者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心服口服的全过程,他都讲得是绘声绘色,精彩纷呈。

    姜部长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平静,到微微的惊讶,再到最后的赞许和欣慰。

    当听到王教授都当场鞠躬认错时,姜部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好一个李峰!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他指了指郑国维,笑骂道:“你这个郑国维啊,藏着这么一块璞玉,到现在才给我交上来!”

    “以前他在陶瓷厂当画工那实在是太可惜了,自从你提拔他之后,他主持的几个项目都非常好!”

    郑副司长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部长,我这不是也怕他太年轻,压不住场子嘛,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嗯。”姜部长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变得严肃起来,“这个年轻人,有真才实学,更有担当和气度,是个能堪大任的帅才,他既然已经把队伍整合起来了,那我们后勤保障就一定要跟上,绝对不能拖后腿。”

    他沉吟片刻,对郑国维吩咐道:“你马上再去一趟财务科和物资科,就说是我说的,计算机自动化项目所需的一切设备、人员和资金,必须以最高优先级,最快的速度调配到位!谁敢卡脖子,让他直接来找我!”

    “是!部长!”郑副司长猛地站起身,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姜部长看着他,欣慰地点了点头,最后,他拿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意有所指地笑道:“国维啊,你为国家发现和推荐了这样的人才,功劳不小。好好干,我看好你。”

    郑副司长心中一热,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他知道,姜部长这句“我看好你”,分量有多重。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请部长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好李峰同志的工作,当好他的后勤部长!”

    ……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项目驻地,都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

    在郑副司长不遗余力的协调下,在姜部长亲自过问的雷霆效率下,之前还在申请流程中的各种资源,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入了西郊的这个小院。

    一车又一车崭新的仪器设备被运了进来,从高精度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电烙铁、万用表,甚至还有几台从东德进口的超精密仪器。

    几十名从各大院校和工厂抽调来的年轻技术员和辅助人员也陆续前来报到,为原本人手紧张的项目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最重要的是,一笔数额巨大的专项资金,也直接划拨到了项目的独立账户上,由李峰全权支配。

    人、财、物,在短短三天之内,全部到位!

    手握着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资源,李峰没有丝毫的耽搁。

    在彻底摸清了所有人员的技术背景和特长后,他迅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动员大会。

    大会上,他没有讲什么空话套话,而是直接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由他亲手制定的项目整体规划和人员分工方案。

    他将原本笼统的硬件组和软件组,重新划分成了五个职能明确、分工清晰的战斗小组。

    “第一组,核心运算及控制单元组,由王教授担任组长。负责CPU逻辑电路的组装、调试和优化工作。”

    “第二组,存储系统组,由京城大学来的刘副教授担任组长。负责磁芯存储器和磁鼓存储器的安装与测试。”

    “第三组,外部设备接口组……”

    “第四组,系统软件及编译组……”

    “第五组,电源及环境保障组……”

    “费伟教授担任所有小组的总顾问!”

    李峰站在台前,沉稳而清晰地宣布着一个个任命和任务。

    他的安排,精准到了每一个人,细致到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小组的任务是什么,时间节点是什么,需要达成的技术指标是什么,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台下的所有研究员,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手中的笔在本子“沙沙”作响。

    此刻,再也没有人质疑这个年轻的领导者。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专业性和大局观。

    整个团队,就像一架原本零件散乱的精密机器,在他的手中,被迅速而高效地组装了起来,每一个齿轮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协同运转。

    一股昂扬的斗志和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悄然升腾。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关乎国家工业未来的硬仗,已经正式打响了。(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