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科技致富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3.世界小商品贸易中心(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出摊的第四天,张思明手里的溜溜球即将售罄。

    留下了最后三十个溜溜球,赵德彬和张思明在晚饭前收摊回家。

    在被赵德彬点拨过后,张思明get到了“精准广告投放”的真谛。

    他打上了附近小孩们的主意,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出去找了那些平日里比较活泼的小孩,

    那些孩子年龄不一,家住在附近的弄堂里,大多是附近几个学校的学生,邻里邻居的,张思明跟他们也熟。

    打着感谢邻居们照顾生意的旗号,每个小孩都免费得到了一个溜溜球,张思明还教会了他们怎么玩。

    作为交换,张思明让他们在课间、放学的时候,多在同学们的面前玩玩,最好让其他同学都知道溜溜球多么好玩。

    这时候的娱乐十分匮乏,拥有了一个新玩具,这些小孩巴不得让别人都知道,所以张思明的要求,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要求,并且溜溜球还是来自洪港的进口玩具,孩子们对它的热情也特别高。

    张思明这一招十分高明,就算孩子们的家长知道了,也只会以为张思明是喜欢孩子的大好人,根本就没往别处想。

    对于张思明的做法,赵德彬十分满意,这年头宣传渠道有限,这基本上是成本最低的宣传方式了,能起到效果,那是最好的。

    就算没有效果,他们也不损失什么。

    翌日。

    赵德彬和张思明一早就来到了火车站,赶上了到义屋的火车。

    在绿皮车上咣当咣当了好几个小时,两个人才到了地方。

    出了火车站,赵德彬和张思明坐上了一辆三蹦子。

    坐在摇摇晃晃的三蹦子后座,赵德彬好奇地打量这个后世的世界第一小商品贸易中心。

    这时候的义屋,城区的样子和普通长三角包邮区的县城没什么太大区别。

    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小县城的商业气息特别浓郁。

    沿街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市场,路边摆摊卖货的人随处可见,也有不少人在摊位上选购东西。

    张思明介绍说,原先义屋就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破落小城,种地是义屋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奈何这边土地贫瘠,靠种地实在难以糊口,大家穷得实在无米下锅,只得另谋出路。

    改开之后,为了温饱,不少义屋人挑起了货郎的担子,开始用鸡毛鸭毛去换江边甘蔗熬出来的红糖。

    第一批鸡毛换糖的行商很是艰苦。

    他们挑着货郎担,一走就是几个月,期间风餐露宿,担子里面装着红糖和头绳、发卡等常见的小商品,一路摇着拨浪鼓,纯靠步行走到周围省份,再将当地的特产带回来贩卖。

    听了张思明的叙述,赵德彬不禁感叹:“这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啊。”

    张思明虽然不太明白赵德彬的意思,却不耽误他觉得这句话b格满满,反正赵德彬经常会说一些他听不懂的话,他也已经习惯了。

    赵德彬问道:“那些行脚商人在早些年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的吗?”
43.世界小商品贸易中心(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