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1章 初唐四杰,骆宾王。(求订阅)(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div  class="contentadv">        这首诗一出,直播间一众粉丝便大叫一声好字。

    “好,好一首咏鹅。”

    “7岁就能作出如此好诗,这个神童当之无愧。”

    “虽然是7岁写的,但这样的好诗,哪怕一些才子也未必作得出来。”

    是的。

    虽然这一首咏鹅很简单。

    但越是简单的诗作,他作起来越难。

    虽然大家也不见得就对诗有很强的欣赏眼光。

    但自小就学诗。

    而且这一段时间一直呆在江宁直播间,受江宁的薰陶,不自觉水平也长了不少。

    “好诗。”

    一边的董雨也是鼓掌:“真不敢相信,这一首诗竟然是一位7岁小男孩写的。”

    “其实我们现在想有些不可能,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未必不可能。”

    江宁解释说道:“唐朝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也是一个诗人的国度。在那个时代里,唐诗不只是属于他们的文化,也属于他们的一种流行审美。所以,那个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基本上都会写诗。而有一些才思敏捷的少年,他们受其影响,便写出了这样的经典之作。”

    ……

    “江宁老师,骆宾王七岁成诗,按理来说,他的前途应该很好才对。”

    两人继续向前,董雨一边继续问道。

    江宁点头:“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在古代,寒门就是寒门。寒门很难成为人上人,虽然骆宾王自小就是神童,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不过骆宾王确实非常有才华,也得到一些贵人的推荐,从而令他步入朝堂。只是骆宾王生性耿直,多次上书弹劾官员,随后便被诬入狱。虽然后来出狱,但也没人敢再用骆宾王。也因此,骆宾王对于自己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怀。”

    “有一次,他在幽燕一带送别友人。临行的时候,他给友人写了一首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以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叫做《易水送别》。

    与之骆宾王第一首写的《咏鹅》不一样。

    咏鹅因为比较简单。

    虽然他确实写得很经典,但未必所有人都能体会得到。

    但这一首《易水送别》,那就不一样了。

    这一首诗只是一读,便感觉有一股慷慨激昂之意。

    “江宁老师,这首诗写得好大气。”

    一众粉丝在公频上不断的说道:“好像有种舍身赴死的感觉。”

    “确实如此。”

    江宁点头:“这里有个典,他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被秦国就要灭亡。燕太子丹便找了一位刺客荆轲,想刺杀秦始皇,以此阻止秦国攻击燕国。这里的易水,就是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而在送别之时,荆轲也知道,他这一次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死。所以,在与太子丹作别之即,荆轲大声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江宁简单的说了这一个典。

    但哪怕只是简单的说,那一个视死如归的刺客荆轲,却是如慧星流过,无比的明亮。

    “荆轲,荆轲,春秋战国时竟然有如此的刺客。”

    众人眼睛里面无比的震惊。

    同时。

    他们也被荆轲这样的人物给惊艳到了。

    “历史当中有许多很精彩的人物,甚至是一些小人物。可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是小人物,他们太渺小太渺了,渺小到连史官都不想去记载。所以,如果没有史官去记载他们的事迹,那他们也将会被埋没。”

    事实上正是如此。

    很多时候。

    史书上是不会去记载像荆轲这样的小人物的。

    前世如果没有司马迁大人,又有多少人知道荆轲?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感觉来了。”

    “我也是,一下子便非常的有感觉。”

    听着这一首诗。

    再联想到荆轲这样的一位惊艳的人物,众人眼睛里一眨也不眨,声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江宁老师,荆轲后来刺杀秦始皇成功了吗?”

    有粉丝在公频上无比关心的问道。

    这一个问题一出,江宁差点没在城墙上摔下去。

    一众网友也是乐了:“哥们,您这问题问得。”

    “您看,差点都将江宁老师给摔到城墙底下。”

    “还要问吗,这要是将秦始皇都给杀了,那哪里还有秦朝,哪里还能一统天下?”

    自然。

    这样的一个如此让人惊艳的荆轲,他刺杀失败了。

    正如开头。

    荆轲知道。

    不管自己是失败还是成功,他都会死。

    所以。

    最后荆轲的结局,那就是死亡。

    “骆宾王引用荆轲这一个典故,其实也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后来当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时候,骆宾王便进入到了徐敬业的阵营,并为徐敬业写了一篇千古檄文。”

    说到这里。

    江宁看向了董雨:“董雨,还记得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吗?”

    “当然记得。”

    听到江宁说到滕王阁记,董雨直接就背了出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厉害,这都背下来了?”

    江宁有些惊讶。

    “据说滕王阁推出了一个背诵全文免门票的活动,为了免门票,我就背下来了。”

    “高。”

    江宁朝着董雨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想来。

    董雨背滕王阁序,可不是为了免门票。

    “滕王阁序一直被认为是千古第一骈文,而骆宾王的这一篇檄文,用的也是以骈文的方式写出。此檄文一出,据说当时武则天看到,亦是无比之震惊。认为能写出此檄文的,当大才也。后来知道是骆宾王写的,又说,如此人才竟然没有得到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

    “江宁老师,您这样说,我对这篇檄文可十分感兴趣了。”

    “既然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篇千古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要说骂人骂到一定境界的。

    骆宾王算是此中高手。

    这一篇檄文不只是文采匪然,同样将武则天骂得惊天动地。

    甚至。

    这里面的骂人之法,比之街头老百姓骂得还要恶毒。

    可就算如此。

    因为这一篇檄文骂得实在是太有文采了,所以历来亦是被无数人争相传颂,甚至是模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