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贫穷的四合院
    而四合院给何雨柱的第二个印象就是穷,那种贯穿整个记忆的穷,
    最开始的时候,何雨柱还不相信,
    四合院位于南锣鼓巷,真正的皇城根儿,住在这儿的人,怎么会穷呢?
    可仔细捋了捋,何雨柱发现还真是这样,
    其实不只是四合院穷,可以说全国的老百姓都穷,
    而这就要从旧社会说起了。
    当时,整个国家战争不断,军费开支巨大,
    而蒋校长麾下的当权者,大多数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蠹虫,
    根本不会经营和建设国家,只会不断的压榨老百姓,
    这就导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每个月一大半的工资都得用来交税,
    老百姓自然就穷了。
    当经济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就有了前面说的金圆券改革,
    只是原本寄予厚望的治国良策,
    也抵挡不住蒋校长自己带头挖墙脚,
    不到3个月的时间,金圆券改革就让这帮当权者给玩崩了。
    大洋跟金圆券之间的汇率,
    也从最开始的1:2,一夜之间就跌到了1:10,往后更是一泻千里,
    而金圆券的发行量,
    也从1948年11月的20亿限额,暴增到1949年6月的130万亿,
    半年时间贬值超6万倍。
    这下可是坑苦了老百姓了,
    原本就没几个钱,现在又被蒋校长一遭收割,彻底沦为赤贫。
    好在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了,受金圆券的荼毒还不算深,
    北平军管会也没有一上来就不管不顾的废除金圆券,
    而是以普通市民按人民币与金圆券1:10的兑换比例,
    工人阶级和劳动者按1:3的优待比例,
    用人民币限额兑换老百姓手里如同废纸的金圆券510元,
    又取消了所有的苛捐杂税,
    再加上1949年3月份就开始实行折实储蓄,
    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才渐渐好了起来,慢慢的甚至能够吃上饱饭了,
    具体到了何雨柱所在的四合院,
    就是易中海、刘海中这些收入不错的,时不时还能吃上肉,喝点小酒。
    而何大清虽然工资是四合院里最高的,
    但是架不住丰泽园闹了一年的劳资纠纷,何大清全靠给人做宴席赚钱,
    日子过得反而不如易中海几人滋润,
    比如,何大清留下来的30万块钱,就已经是何家一半的积蓄了。
    而整个四合院给何雨柱反差最大的,却是贾张氏跟易中海,
    1950年的他们,跟电视剧以及大部分网文里的形象完全不同,
    而这依然要从贾东旭他爹的死说起。
    老贾死后,贾家只剩下了贾东旭跟贾张氏母子俩相依为命,
    好在这个时候,贾东旭已经16岁了,
    被老贾教导得十分出色,堪称四合院年轻一代的第一人,
    所以最后被易中海看中,收作徒弟,带去轧钢当了学徒工,
    一开始,贾家还需要易中海时不时的帮村,
    好在半年不到,北平就和平解放了,
    轧钢厂作为北平有数的重工业企业,被北平军管会全面接管,
    贾东旭这些轧钢厂的学徒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领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学徒工工资,
    老贾家的生活才稳定了下来。
    至于贾张氏,老贾死后也一改往日的泼辣性格,变得十分收敛,
    几乎不参与四合院的是是非非,
    一心只想着让贾东旭赶紧娶媳妇儿,给老贾家开枝散叶。
    原本贾东旭今年18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结婚了,
    可是偏偏在4月的时候,
    上面颁布了新的婚姻法,把男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从18岁改到了20岁,
    贾东旭还没开始相亲呢,事情就没了下文。
    对于贾张氏的变化,何雨柱仔细想了想,倒也不觉得奇怪,
    这年头孤儿寡母的,不被人欺负就算不错了,
    哪儿来的底气四处惹是生非啊,
第3章 贫穷的四合院(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