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战,打的就是后勤。
    八路军为什么叫土八路,还不是装备太落后!
    不说别的,光谈子弹,李云龙部队最富裕的时候,也是每人十发子弹,打完就抡起大刀子冲锋。
    而其他部队,则只有三发。
    但小鬼子不一样,随身携带的就有一百五十发,还不包括手雷。
    近五十倍的差距,得用多少战士的生命来缩短这个差距?
    就像李云龙说的,若是有个几百挺机关枪,他就敢打太原。
    若是物资充足,小鬼子算什么,惹急了去东京打天皇。
    几百挺机关枪李忠是做不到,但是再加个十挺机关枪,那还是能做到的。
    只是,造完这十挺机关枪,再加上近千发子弹后,李忠游戏里的铁矿石,铜矿石也清空了。
    李云龙带了一支队伍去京东镇后,李忠则带着剩下的战士,去附近的村庄修整。
    村庄叫熊家村,据说是轩辕之后,炎黄子孙,为此,他们还曾弄过一本族谱,第一个人便是轩辕。
    “唉,”
    熊家村的村长叹了口气说道:“后辈子孙不孝,让三寸豆丁在华夏大地肆虐横行,我…无颜见列祖列宗啊!”
    “……”
    李忠很无语,说道:“我也是炎黄后人!”
    “哦?”熊家村村长问道:“你姓什么?”
    “李…”
    “那你就不是,”熊家村村长回道。
    “我怎么就不是了!”李忠急了眼,说他不是炎黄后人,这不就是在骂他嘛!
    “我族谱上记得清清楚楚,整本族谱,就没有一个姓李的,”村长指着一本薄薄的族谱说道。
    李忠撇了一眼,族谱上的字,写的歪歪扭扭,还很大,几个人的名字就占了一页字。
    “这族谱是谁编的?”
    “我编的,”
    村长十分自豪。
    能识字就了不起,会写字就更了不起,更何况他写了整整一本子的名字,在这附近十里八乡的,谁能做到?
    “你厉害…”
    李忠竖起大拇指,他也不跟这种人争辩。
    “嘿嘿嘿…”
    熊家村村长将李忠的队伍安置下来,由于没有足够的床,一些百姓还特意将自家门板拆下来,供战士们休息。
    晚饭则是地瓜。
    依旧是村长端上来。
    “那群天杀的将小麦全都收走了,也就地瓜没有被弄走,首长尝尝,可甜着呢!”村长笑着说道。
    地瓜是水煮地瓜,并不怎么好吃,但却是整个熊家村,唯一能拿的出手的食物。
    日占区的百姓,比在大山里的百姓还要苦,而且,还要随时面对小鬼子的大扫荡。
    而在山里,至少还有南瓜吃。
    “我也没有什么给你的,”李忠从怀里掏出一个罐头,递给村长,说道:“这是我们上午刚缴获的,就送给你了。”
    村长喜滋滋的将其收下。
    一盘水煮地瓜,换一个肉罐头,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啊,也不知道这群八路会住多久,若是能多弄到几个肉罐头就好了啊!
    第二天的时候,李云龙就带着数百人回来了。
    问了一下才知道,不仅仅是一个连的伪军,还有附近的区小队,民兵,人数加起来整整有三百人。
    除了伪军背着三八大盖外,其他的就是拿着长缨枪,大刀,粪衩,土炮,滑膛的汉阳造。
    李云龙担任营长,李忠担任参谋,一个民兵队长与京东镇的伪军连长,分别担任连长。
    伪军连长姓马,叫马功成。在讲武堂念过几年书,原先为东北军的连长,东北无条件东三省后,才成为伪军连长。
    对于伪军被拆分打散这件事,老马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对进攻平安县城有点信心不足。
    “团长,”
    马功成说道:“前段时间,平安县城来了一伙特殊的鬼子,武功十分高强,而且,它们拿的枪也不一样,可以连续打好多子弹,仅凭咱们一个营的兵力,是很难打下来的。”
    听见如此丧气的话,李云龙顿时瞪大了眼睛,骂骂咧咧道:“少他娘的扯淡,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怕啥!”
    马功成当即没话说了。
    李云龙见气氛有点沉重,当即笑了起来,说道:“我们在小鬼子腹地,小鬼子知道不?”
    “不知道,”
    “这不就对了,咱们打平安县城,小鬼子也绝对想不到,”李云龙抬起头说道:“咱老李看锅下米,有多大的锅,就下多大的米,咱不搞其他,就一个突袭,直奔小鬼子的武器库。”
    说到这,李云龙忽然顿了一下,然后哈哈哈大笑道:“若引爆了它们的武器库,那小鬼子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老李,咱们一个突袭,能拿下吗?”李忠也有点担心。
    李云龙最喜欢的,就是全军出击,不管是战士们,还是后勤厨师,只要是喘气的,抄起扁担就要上。
    这种人带兵,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哈哈哈,”
    李云龙掏出一张图纸,摆在桌子上,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你看,这是鬼子的布防图。”
    李忠惊了:“你哪来的这个?”
    “没有小鬼子的布防图,那我还是团长吗?”李云龙对李忠教学道:“不管你当多大的官,敌人的态势一定要掌握的一清二楚,还有各种地形,一定要熟记在心里,这样,你走到哪,都知道自己跟敌人的位置。”
    李云龙没有读过书,这些是他一边打战,一边摸索出来,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虽然不知道天时为何物,但是,地利却被他弄的一清二楚,再加上各地人民支持抗战,如此,焉有不胜之理?
    “我早就打探清楚了,整个平安县城,共有一个大队(四个中队)的鬼子,人数有一千人,有四挺重机枪,十二门迫击炮,
第二十章突袭(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