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江湖二十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5章 坟(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圆月缓缓升起来,照得山岗一线冷辉。

    奉天郊外,东北方向的羊肠小路上,两道人影走得飞快,脚步声“沙沙”作响。

    两人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省城三十里开外的龙山。

    奉天地处平原,周围也就只有这块地方,还能勉强算是一座山。

    相传,吕洞宾和铁拐李曾在山中对弈,因此民间又惯于将其称作棋盘山。

    两人从早走到晚,直到此时,方才来到山脚附近。

    夜间赶路,豺狼鬼怪倒在其次,最怕的是碰见劫道的胡匪,但老哥俩毕竟是镖师出身,能耐够硬,浑然无惧,揣着一把独角牛,绑好了腰叉子、腿叉子,便径直来了。

    月下无风,山间树影森森,静得有点邪乎。

    李群先开腔,向身边的师弟问道:“江家的坟,应该就是在这边了吧?”

    师弟姓林,名叫林智,是奉天卷烟厂的劳工,当即点点头说:“省城附近就这一座山,肯定是这没跑了。”

    李群不再吭声,只是闷头赶路。

    昨日下午,江连横在商会附近带头募捐,一时成了奉天商民口耳相传的大新闻。

    各家茶馆议论纷纷,老哥俩趁机打探到了不少消息。

    不过,令人稍显遗憾的是,但凡上点岁数的江湖老合,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嘴都闭得很死,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江家势力太大,老合都有些避讳,绝不肯妄加议论。

    反倒是那些一知半解的空子,每当谈起江家,立马滔滔不绝,说得就跟亲眼所见似的,言辞掷地有声。

    江湖传言,半真半假,老哥俩只能自行分辨。

    好在,有些事儿即便是家私,到底还是有迹可循。

    比方说,提起江家的祖辈,很多人尽管不曾见过,但却依稀记得江家老太爷出殡那天的盛况。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由大北关出发,去郊外葬于龙山脚下。

    这些年来,每逢清明时节,江家弟兄都要乘车前去上坟,阵仗不小,来来回回,难免惹人注意。

    李群和林智借此多问几句,倒也不算稀奇,若是换作平常,盯着追问人家祖业,那就难免打草惊蛇了。

    其实,关于江连横的身份,老哥俩早已猜得八九不离十,如今顺藤摸瓜,只是为了再三确认。

    山脚下的路面还算平坦,李群手中的马灯还没点亮,只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悠。

    “不会是埋在山里了吧?”他问。

    “应该不会,”林智嘟囔道,“要是埋在这荒山里,还不得让啥东西给掏了?”

    既然是有钱人家,坟茔至少也应该好好休整才对,附近必有人工留下的痕迹。

    两人放缓脚步,一边观看地势,一边四下寻找。

    如此走了半个多钟头,忽见前方不远处的山坡,隐隐有些凹陷,虽是自然形成,但周边却砌了一层砖。

    林智忙说:“师哥,我看那地方稍微有点阴宅的形势。”

    李群点点头,挥手招呼道:“走,过去看看。”

    急匆匆绕过缓坡,走进山坳内侧,果然迎面就见六座坟茔。

    坟茔底座围着一圈石砖,两侧的缓坡也都经过修整,正中间的那座坟,自然最为气派,墓碑前摆放着两只小石狮、一盏香炉和几只空盘,其后松柏长青。

    此地距离沈水不远,前有望、后有靠,明堂开阔,虽无案山,但却遥望奉天省城。

    相比于周边其他地界儿,已然算是一处阴宅宝地了。

    两人快步上前,心里毫无忌惮。

    “师哥,是这!”林智的声音有些发颤,“肯定就是这!”

    李群没有说话,默默蹲在一旁,划着洋火,点起马灯,这才起身跟了过去。

    抬手将马灯悬于墓碑上方,随着暖黄色的光亮缓慢游走,墓碑上的字迹终于映入眼帘。

    “义父江公城海之墓,子江连横、媳胡小妍叩立。”

    再看旁边几座坟茔:

    “义叔李公添威之墓”、“义叔孙公成墨之墓”、“义叔金公孝义之墓”。

    最后一座坟茔,却显得稍有不同,位置较偏,而且靠后,墓碑上写着:“先兄刘公雁声之墓——半生飘零,安心于此。”

    林智根本没心思去管其他墓碑,一见江城海的字号,便顿时心头火起,指着坟茔厉声咆哮道:

    “师哥,找着了,就是他,他拜的是江城海,当年就是他把毛子引到咱们镖局的!”

    声音在山中回荡,动静很大,惊起林间的一群飞鸟。

    李群连忙转身喝道:“老三,你小点声!”

    没想到,刚转过身,林智竟然不见了。
第765章 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