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有意思起来了”
李春芳越听越觉得精彩。
这杭州没白来,果然是有机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听到了方法,终于有了一个似乎可以遵循的操作准则来治理国家了。
在李春芳看来,倒不是儒学一定要抓着道德不放,主要是以前真没办法,任何自以为的仁政都可能适得其反,到头来除了强调道德,真的是没法操作了,怎么做都可能错。
至于为啥千年来儒生不能灵光一现诞生新学这种截然不同的学问,都寄希望于灵光一现了,儒生没想到,其他人也没想到啊。就算是独尊儒术,可其实佛道都能进庙堂的,除此之外,君主还各种网罗民间奇人异事呢。
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苛责谁都不合适了。
更何况,为了在缺少方法论指导的情况下,迅速构建或者裱糊社会秩序,儒学迅速滑入道德圣人治国的窠臼里,千年都难以脱身。
想到灵光一现,当前在杭州最考验灵光一现的就是话本了。李春芳不由自主地问了吴承恩。
“说到底还是要敢想敢干,敢于提出新的方案并逐步逻辑推导下去,并最终事实。我们儒学太畏首畏尾了,很多想法也是一厢情愿,并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要么畏缩不前,要么浅尝则之,太害怕打破当前的秩序了。导致上千年愣是没有发掘这灵光一现的想法,自然也走不出道德儒学的窠臼。汝忠,你现在专注话本,现在杭州话本上有什么有意思的?我想看看这杭州的灵光一现到底能有多敢想敢写。”
“哈哈,话本的内容确实大胆,首推的就是儿童科幻了,家家吃上白米猪肉。我想恐怕孔夫子畅想的大同社会也难以做到吧。不过一群孩子,也由得他们去想象了。万一成了呢?”
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如何灵光一现(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