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大唐,开局一把金锄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051:两万斤粮食与鱼塘(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1章051:两万斤粮食与鱼塘

    五人好不容易趟过大腿深的水,到了天福聚财居。平车上,除了被大家顶在头上的被褥与衣服,其他的都湿了。

    崔薄言庆幸自己听了马行伙计的话,没把粮食带到刘家庄,不然肯定都湿了。

    徐银莲终于踏上了干地,不由感叹!“哎,在家里没觉得,走到路上就觉得水涨得太多了,深的地方都快到大腿根了。”

    “这才到哪?你们都去屋子里看,粮食一直堆到了屋顶,才震惊呢。”崔薄言走在最前面,扯着崔母等人就往里面赶。

    两个小孩跑得最快,高高的门槛也挡不住她俩。一跨进门,两人齐齐发出一声呐喊,“哇哦!”

    粮食贴着一面墙,一层一层叠得高高的,直达屋顶。这么多的粮食,两小孩第一次见。

    “哇哦!”

    “哇哦!”

    “这得多少斤粮食?”崔卢氏惊讶问道。

    “两万多斤!”崔薄言一声长叹。

    徐银莲不由奇怪,“怎么买那么多?够吃七八年了,洪水至多一两个月吧!”

    “哦。我明白了,小兰肯定是想赚一笔。有灾有难的时候,粮食最贵了。”徐银莲忽然想到了一点,不由佩服采小兰的智慧,这也太擅长抓住机会了。

    “才不是呢。小兰说,会有遭灾的难民,她要熬粥赈灾,趁这个机会,将天福聚财居的名声,打出去。”崔薄言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的采小兰简单回答了几句,崔薄言就记得这么些了。

    “那小兰呢?”徐银莲奇怪,在屋子里看了半天,没发现人。

    徐小琴眼睛灵敏,看见屋子后面有一个深坑,里面不时有泥土飞出来,她指着后窗说:“小兰嫂嫂肯定在后面挖地。”

    几人放下东西,来到屋后,果然是采小兰在里面。

    “小兰你挖那么大坑做什么?”崔薄言好奇心又来了。

    采小兰又抛上来一块土,头也没回,“挖鱼塘。咱们要弄一个大的鱼塘,看见鱼就抓进去。”

    “这倒是个好主意,在寒秋,能有一锅鱼汤,太了不起了!”崔卢氏由衷敬佩三儿媳的头脑,她只能想到要抢着把菜园的菜收回家。而采小兰想的,却是如何创收。

    采小兰挖鱼塘,不敢离屋子地基太近,就选了菜园边上的一块地,一丈见方。

    土质松软,手握利器,一两个时辰,她便挖入半丈多了。

    “正好都来了,请大家搭把手,把周围的泥土,聚一聚,弄到堂前的院子里去。”采小兰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喊人帮忙。

    这些土,如果不管它,一会儿就会跟着水流一起流走。而采小兰刚好有个想法:把他们变成砖。万一水势过大,淹上了地基,也好用这些砖头挡一挡。

    如果有网络,让懂行的人,见到采小兰竟然用普通的土烧制砖头,肯定要笑话她了。烧砖要用专门的黏土,哪里是什么泥都行的?

    采小兰当然知道,这些泥土当然烧不成砖头。更何况,就算眼前有黏土,她也没有烧制砖头的技能。

    她只知道烧制砖块,需要专门的砖窑,并用火烧。至于砖窑怎么搭建,用多少度的火烧,一概不知。

    但随便什么东西,用火烧干里面的水分,聚在一起的挡水效果肯定比泥强。在这个连口袋都是宝贝而不常见的年代,用麻袋装沙土抗洪,不是采小兰依靠个人力量能实现的。

    不知小兰深意的崔卢氏几人,虽然觉得行为奇怪,但仍然努力照做。用平车一车一车往院子里拖。
第51章 051:两万斤粮食与鱼塘(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