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八仙,从画皮鬼开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御剑乘风去;湘子再度突破,可与真(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24章  御剑乘风去;湘子再度突破,可与真人叫板!

    众人心中诧异,能借白壁,画此佳作。

    这道士,恐非常人。

    思虑间,在场之人对吕洞宾高看不少。

    只不过,后者往日在辛氏酒肆白吃白喝,今时又这般留画在此,种种行径,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那辛氏夫妇不知吕洞宾留画何意,迟疑了一二,便上前问道:

    “道长,您这是?”

    “贫道在你这里吃喝大半个月,所欠饭钱酒账怕是不少,便画一仙鹤以来报答。”

    “日后但凡有客人来此饮酒,只需唤它一声,它自会飞下来,翩然起舞。”

    吕洞宾笑道。

    说完,吕洞宾便对那墙上的黄鹤,唤道:

    “鹤儿!”

    话音落下。

    这黄鹤果真应声,展翅飞了下来。

    落在一旁,忽得引颈朝天,口发清鸣之声,悦耳动听。

    忽而双翅扇举,轻旋跹舞,甚为妙哉,让人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一旁食客堂人见状,心中既惊且喜。

    目光已被那仙鹤的舞姿所吸引了。

    而辛氏夫妇同样满脸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看向这一幕。

    就在这时,倏有清光一闪,但见吕洞宾背后那柄长剑,骤然出鞘。

    众人听得剑吟之声,抬起头来,却看见那道人已跃至那长剑之上。

    大笑一声,便御剑离去,眨眼间就飞出了楼外。

    须臾功夫,已到了那万顷烟波洞庭湖上。

    见此情形,众人无不大骇,纷纷起身,站在那栏杆拼命远眺。

    但见,云霄之下,山峦晴空之间,此道人手托拂尘,脚踩飞剑,当空而去,甚为恣意快哉。

    如此之景,早已惊动了辛氏酒肆内外不少人。

    甚至于,岳阳城中百姓多有见闻,看一道人众目睽睽之下,兴云而起,御剑离去。

    “我的天!那道士莫不是传说之中的仙人?”

    “假不了,若非仙人,岂有如此本领!”

    “如此御剑飞天之术,真是让人生羡!”

    “……”

    待那吕洞宾已御剑远去,酒肆二楼之上,众人才缓缓回过神来,彼此对视了一眼,无不面露惊色,啧啧称奇。

    至于辛氏夫妇二人望着那吕洞宾御剑而去的背影,久久愣在原地,相顾无言。

    直到众人过来搭话,二人才如梦初醒。

    “辛店主,定是你夫妇二人善心感动了仙人,他才会来此度你!”

    “只可惜,我等不识仙家真容,之前出言诋毁,恶语中伤,现在想来心中有愧。”

    闻言,辛桂听在心中,却洒然道:

    “之前我哪里知道他是仙人?只当这道人遇到了难处,一时周转不开罢了。”

    “辛店主如此热肠,也难怪会有仙人光顾于此了。”

    “是极是极!”

    “……”

    众人觉得此话在理,便深以为然答道。

    忽得,有食客诧道:

    “辛店主,那仙鹤回到墙上去了,怎地才可以飞下来?”

    “仙长说,呼之即可!”辛桂说道。

    “鹤儿!”

    那人试着叫了一声,只可惜那黄鹤毫无动静。

    “仙鹤!”

    “黄鹤!”

    “鹤爷!”

    “……”

    一旁看热闹的众人,也经不住喊了句。

    但那黄鹤,依旧没有丝毫反应,往墙上看去,明明是活灵活现的一只,却不见有任何动作。

    “莫非是仙人走了,这法子不灵了。还是说,得辛店主才喊得动。”

    “辛店主,不妨伱喊一声?”有人在侧撺掇道。

    辛桂耐不住众人热情,只得学着先前吕洞宾的样子,对那黄鹤喊道:

    “鹤儿!”

    刚一言罢。

    那黄鹤,就展翅飞了下来,落在堂前,蹁跹跃舞。

    众人看了,无不叹为观止。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日功夫,便传遍了整个岳阳城。

    皆言岳阳城之中来了位仙人。

    就是前些时日在辛氏酒肆白吃白喝的道人!

    消息一出,满城哗然,十分轰动。

    不少人纷纷跑去那辛氏酒肆,想见那仙人留下的仙鹤。

    此后,来辛氏酒肆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哪怕辛氏夫妇想不把酒肆做大都难。

    ……

    春来秋去,眨眼间已过了一载。

    吕洞宾几次在人前显圣,一时之间,吕祖之名也在人间传开了。

    却说。

    那韩湘子来到终南山鹤岭闭关,已有一载多未曾露面了。

    楼观派的正懿真人倒不担心韩湘子的安危,在其看来,后者凝聚人花,简直是手到擒拿一事。

    近些时日,正懿真人可忙碌的很。

    时常在终南山附近州府走动,为百姓祈雨。

    再怎么说楼观派在方圆千里也是赫赫一方的大派,善信香众自然不少。

    今时大旱,久不见甘霖落下。

    地里禾苗早已干枯,为了今年收成地里庄稼,百姓们没法只得来到楼观派,请高人施法求雨。

    那正懿真人,有真人修为,呼风唤雨自然不是难事。

    但这大旱,可不是一郡之地,而是涉及大半个人间。

    一载多前,他已算出人间将有大旱,便提前命其弟子王扶风下山游历。

    饶是如此,正懿真人还是小觑了旱情。

    这压根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忙活过来的。

    偶尔求来些小雨还行,真要弄来倾盆大雨,那可够呛。

    毕竟,这司雨之事,是由天庭雷部掌管。

    人间各处,河神、水神亦有不少。

    正懿真人岂能越庖代俎,替雷部降雨?

    故而,百姓求雨求急了,他也无能为力。

    只能吩咐门人,告知百姓,回去之后要祭祀河神、水神一流,祈雨才奏效。

    此外,正懿真人也施法入梦一州刺史之流的大官,言说利害,望其能身先士卒,带领百姓,共同拜祭。

    那些得正懿真人提了醒的官员,也大多按其指示,宰羊杀猪,兴建水神、河神庙宇,供奉香火,其举倒也奏效。

    凡是酷旱大地,竟真的下起了几场瓢泼大雨,使地里的禾苗活了过来,让百姓们燃起了希望。

    但旱情,毕竟是天灾。

    即便水神、河神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也难以阻挡大势。

    一方面是受灾之地颇多,兼顾不上。

    另一方面是雷部不给法旨,也不敢擅自降雨。

    故而,如今大唐不少地方,依旧是旱灾严重,不容乐观。

    ……

    是日。

    那终南山,鹤岭之中,忽放出万千霞光来。

    未几,便有庆云升腾,彩锦当空,仙音四起。

第124章 御剑乘风去;湘子再度突破,可与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