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档之199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签约(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4章  签约

    “老苏,吃了吗?”

    “吃了,还特意跑去中心广场,也是让小方费心。”

    “呵,那肯定是看亚细亚的表演了。这几年亚细亚也是给咱中原争光,很多人来商都,都会特意跑去看一眼每天早上的队列表演。”

    “可不是嘛。”

    “苏杭,你呢,昨晚不在家,睡好没?”

    “还行,谭老师。”

    “他啊,一直看书到凌晨十二点多,五点又爬起来,说有灵感,一会儿就写了好多页,我都不明白他脑子里哪那么多东西。”

    “少年人努力是好事,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博艺总部。

    这是8月15日,星期二。

    “你确定发表的稿件已经足够我们包装炒作了,”钟长林道:“那些还不确定的,就一一和寄送的报纸杂志联系,主动撤销投稿,或者,如果他们能够确定下月刊登,且不介意我们同时结集出版,继续发表也没问题。”

    这该怎么花呢?

    三人一起看过去。

    某个少年明明得了这么大一笔钱,却还是那么无动于衷的样子,如果不是同宿舍的张晓晓提起,方薇只怕自己到现在才能知道。

    苏杭疑惑:“撤稿?”

    苏杭与父亲苏全民在方薇陪同下赶过来,《青旭》主编谭丰振已经在大厅里等待。

    钟长林再次想起《林清和许白》对《青旭》销量的提升,看了眼谭丰振:“要不,下个月,发两个短篇?”

    钟长林道:“具体说说?”

    李晴想在商都按个小窝。

    “陆游有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觉得形容写文很贴切,”苏杭道:“所以,这还真不能保证,谭老师,好文章往往需要灵光一闪,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抓住。”

    那是9月16日。

    尚骏看出了苏杭的心思,笑了下,坦然地主动解释道:“你抢了一部分本该都属于我的资源,不过,既然你是真挺不错,我们以后各凭本事。”

    李晴颇为意动,以她的收入,却只能看看。

    这可不行。

    <div  class="contentadv">        儿子开口,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的苏全民也终于回过神,连忙点头:“好,好啊。”

    “通俗经济,”尚骏抓住了一个词,微微摇头:“我没想到这里,不过,你的定义非常不错,我会好好思考一下,至于可能流俗的问题,谢谢你的提醒,我也会注意。”

    因为担心昨天只是个梦,今天起床到现在,苏全民明明记得,却一直没有向儿子问起。

    无论如何,钟长林把该列的都列了,不玩什么花样,苏杭也就果断签了名字。

    “好啊。”

    钟长林的办公室内,大家围坐在会客区沙发周围。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另辟蹊径’,”苏杭笑着道:“想要在同一类型上让人眼前一亮,这种事不容易,但,如果换一个类型,那肯定就是眼前一亮了。”

    “社长,我有个想法,”方薇道:“我觉得,苏杭已经发表的文章,如果我们直接结集出版,难免会让读者感觉重复,缺少新意。因此,就如圈子里一些短篇扩写长篇那样。虽然计划还是短篇集,但我觉得,苏杭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些文章扩写一下,更加丰富细节,也能作为将来的一个宣传要点。”

    尚骏挑眉:“说说?”

    若是飚起来,苏杭一天写一两万字都没问题,4万的差额,两三天就能搞定。

    对了,攒着,给儿子上大学用,将来还要出国!

    其他人都进入‘配角’状态,一个个心神激荡,苏杭却没让钟长林如愿。

    眼前男子针对自己,肯定是有理由的。苏杭不知道理由,却也没有示弱的意思。然而,当他以为还要再唇枪舌剑几句时,没想到,对方转眼就收敛起来。

    苏杭这次却摇头:“《林清和许白》的亮点主要在最后的那个反转,再加上本身结构已经足够巧妙紧凑,强行扩写,反而画蛇添足。”

    当然,归根结底,其实也就是四个字:‘制造噱头’。

    其实也考虑过。

    尚骏说着,终于放开了苏杭的手。

    钟长林点头,指了指茶几上一个不起眼的台历:“我早上来的时候,随手标了下。”

    这么说完,尚骏朝其他几人点头示意,没再停留,快步离开。

    按照与苏杭昨天的谈判结果,合约昨天下午已经拟好。

    主要是,这年代还没有……嗯,也不能说没有,而是互联网极其不发达。

    李晴看向上司。

    再喊一个博艺的人陪着,多了少了,也能说得清楚。

    尚骏没有立刻放开苏杭,与少年对视着,说道:“你描绘的‘青春文学’市场和‘传媒集团’版图很诱人,作为其中的‘导火线’,但愿你拥有足够的引爆能力。”

    苏杭不知道钟长林本来打算尽力扶植《商海》的事情,此时却也道:“好啊。”

    因此,只是偶尔在电视或报纸上露下脸,不会被网络长久定格,敲敲键盘就搜到的那种,这就没有太大关系。

    看着眼前茶几上的一堆钞票,钟长林的秘书李晴立刻想起这两年一直在惦记的一件事。

    这可真是10万块啊。

    扩写,多好的噱头。

    方薇闻言,幽怨地瞄了某人一眼。

    苏杭感受着眼前男子言语中的火药味,虽然不明所以,还是道:“其实我也看过最近一期的《商海》。”

    接着又是更细节的各种宣发炒作方面的具体讨论,前世见多了,苏杭可谓灵感多多。

    钟长林看过去:“小方,有话就说?”

    “你想要模仿武侠、言情那种在普通人群中接受度很高的‘通俗文学’套路,做一种‘通俗经济’,思路很不错,但我不得不说,其中尺度很难拿捏,稍不注意,就可能彻底流于庸俗,成为充斥道听途说的八卦小刊。”

    昨天……

    悄悄咽了下唾沫,谭丰振内心里又念叨,但愿这笔钱不要白花,一定要把《青旭》做起来啊。

    苏杭有些意外。

    两人说到这里,钟长林终于插话:“哈哈,你们年轻人,就该这样,有锐气,争相往上,但也该有和气,要君子之争。”

    钟长林没再拉着苏全民开宴灌酒,而是在博艺的职工食堂简单吃了一顿,便又回到办公室,继续讨论。

    “好,这个好,”钟长林听方薇说完,忍不住拍了下沙发扶手,又看向对面少年:“苏杭,你觉得呢?”

    说不熟悉道路,其实是,现场点钱是不可能的,不太好看。

    “不算今天早上那半篇的话,已经有23篇,”苏杭快速回忆整理了下,说道:“总字数,应该在16万字左右。”

    “版面腾得开,”谭丰振道:“就是……苏杭,《林清和许白》的水准,我相信你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一次两篇的话,你有信心拿出同等质量的作品吗?”

    钟长林说着,尚骏已经上前,微笑着伸手道:“你好,参商,我看过你的文章,很厉害。”

    苏杭仔细读了两遍,各种条款简单明了,没有什么文字游戏,也没有莫名其妙的临时附加。显然,钟长林虽然在谈判时斤斤计较,但既然答应了,就没再反悔。

    大家寒暄几句,一起往五楼而去。

    然而,当下碰上……

    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才120块,哪怕少一张,都相当于自家老妈白干了一月。

    钟长林问道:“怎么个另辟蹊径?”

    实在淡然不了。

第44章 签约(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