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流亡缅北的那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1章 异国他乡的小镇!(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没有搭理她,走到一处卖饼的摊前,用普通话询问怎么卖的。

    摊主是个黑黑瘦瘦的中年人,年龄大概有四十岁左右。

    当然,我只是估算,其实本地人都普遍偏老,他要是说他刚满二十,你也不要觉得奇怪。

    听到我说话,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说了两句缅语。

    大概意思就是:你说啥?

    我也用缅语向他交流:这个怎么卖的?

    他说:二百一张。

    他说的是缅币,一RMB大概相当于二百五缅币左右。

    这么大一张饼还不到一块钱,可谓相当便宜了。

    不过当我拿出钱的时候,摊主笑了,说不收这个。

    有人说RMB是缅甸的第二大通用货币,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

    在缅北,RMB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通用货币,几乎所有的商铺名字都有汉字标注。

    而且汉字还尤为的醒目。

    不过有个前提是,这些地方生活着很多国人。

    像这种国人几乎不来的地方,你掏出RMB还真花不出去!

    不过我们也没有灰心,只要有人的地方,RMB肯定是能花出去的。

    我们接着往里走,一连碰壁多个商贩后,终于碰到了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小贩。

    这家伙卖的一些家居用品,比如手电筒,打火机之类的。

    通过交谈才知道,这家伙原来是国人,老家云南的,不过他老婆是孟邦的。

    这到底是怎样一段跌宕起伏的跨国爱情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知道他在这里生活十多年了。

    他还有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好名字,他说他叫黄果树。

    真他妈是个好名字啊!

    不仅能解渴,挡饿,还能勾起烟民的欲望。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一幕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

    老黄问我们来孟邦干嘛的,我自然不会如实告诉他,我只说,来旅游的。

    从老黄那双滴溜溜的眼睛里,我读懂了他的内心潜台词:我不信。

    不过他也没有多问,只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我需要帮忙的地方多了,比如哪里有宾馆,从哪里去禅邦最近最安全等等。

    不过,我一直牢记‘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的生存法则,在不清楚老黄的秉性之前,我不敢透露太多。

    我只说了当前的小问题,想向他兑换一点缅币。

    听了我的诉求后,老黄似笑非笑的问我:你们来这边旅游,怎么不提前兑换好缅币啊?

    我则淡淡回道:花光了。

    老黄点点头,说看在都是国人的份上,可以帮我换一点。

    换了二百块钱后,他告诉我,要是换更多的话,他可以帮忙。

    还问我有多少钱。

    多少钱?

    说出来能吓死他!

    这次我们出来,至少带了几十万现金。

    我自然不会和他说这些,财不外露嘛!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点缅币,无论是吃饭住房加油,还是买东西,都需要。

    然后,我就告诉他,要是有门路的话,就帮我们换一万块钱的吧!

    一万块钱多吗?

    在园区里,两顿饭、唱个歌就能花出去。

    不过在这个贫困的小地方,还真算一笔巨款了。

    也正是我这句话,让我遇到了人生第一次.打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