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之出人头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1章 一周盖双马,南京照相馆(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回是上头的领导发了金牌,周余棠实在推脱不得。

    “那真是太好了!”

    池玉峰闻言精神一振,笑道:“我在那边认识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馆子,用当地湖羊烹制的羊肉堪称一绝,到时候你一定要尝尝。”

    世人皆知,江东大都督生平唯好美人、美食。

    池玉峰这也算是投其所好,周余棠果然来了兴致,点头赞道:“那倒是不可错过。”

    坐在一旁的陈嘟灵对吃的不感兴趣,但对年底的这场盛会,却是心驰神往。

    每年的互联网大会,业内群豪齐聚,其中又以双马为最。

    但今时不同往日,周都督登顶天朝首富,他的个人影响力如日中天,甚至隐隐的有盖压过双马之势。

    陈嘟灵几乎能预见到,自家老板现身乌镇时,将在业内掀起怎样的波澜。

    饭局在宾主尽欢中接近尾声,池玉峰做事向来周密,今晚也不例外。

    眼见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自试探着提议:“周总,时间还早,不如我们换个地方,再小酌几杯?”

    “朋友公司签了几个艺术传媒学校的姑娘,都是学舞蹈、声乐的,正好能请你给指导一下。”

    自古男人三大铁,此言诚不我欺,江东大都督既喜美色,那当然是逮着软肋猛攻。

    池老板早已为周余棠安排好了今晚的大菜。

    首都艺术类院校的几位校花级别的小美,早已经安排妥了。

    换做是刚跟周余棠的职场小白陈嘟灵,大概会天真的以为真是喝酒。

    现在腹黑版小秘书心里嗤笑,池老板果然是不太老实,但她也不觉得意外,甚至连自家老板的婉拒也在意料之中。

    “池总的美意,我心领了。”

    周余棠只是淡然一笑:“今晚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改日再聚。”

    他心里清楚,池玉峰的好意是真的。

    但他没有让小头控制大头的习惯。

    在外边参加这种局,不可控的风险太大。

    万一有人设套,事后闹到网上,那真是社死当场。

    再者,最漂亮的那一小撮妹妹都在娱乐圈里。

    池老板找的那些小美,在周都督眼里,也不过是庸脂俗粉而已。

    ……

    外界都说北电出导演,中戏产演员。

    诚然如此。

    像张毅谋、陈诗人、王小帅等出身北电的第五代导演早就扬名立万。

    现在年青一代扛旗者,首推周都督。

    然后江东三大将也全部都是北电系出身,一个个都很能打。

    除去了以上之外,江东家新人导演申奥向来是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人。

    不是谁都能在大学时候就拿到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短片奖。

    这次他亲自扛起《轮到你了》拍摄重担,待到杀青回国以后,做了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然后交到了周余棠的手里。

    另外,还包括了一份尚未成型的剧本雏形。

    来回翻了几遍,周余棠皱眉沉吟,一时间没有说话,申奥心里有些忐忑,挠头道:

    “周总,只是暂时有这个想法,目前还不太成熟。”

    “这个想法,很重要。”

    周余棠放下了剧本,身子朝后一靠,语气里略带了赞许:“以后会有机会的。”

    “这么说”

    申奥的眼睛倏地便亮如白炽灯泡:“您是答应要做这个项目了!?”

    “慢慢来,不急。”

    周余棠摇头轻笑:“先做《受益人》吧,让创作中心那边把本子再完善下。”

    同样的命题作文,交给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内容与主题。

    有人可以拍出令人齿冷的《南京!南京!》,在民族伤痛之上构筑扭曲的叙事。

    当然也有人是站在普通华夏人的视角。

    真正想通过电影这种方式,用镜头记录那段黑暗屈辱的岁月,也让后人铭记,先辈曾经遭受过何等苦难。

    陆太郎是前者。

    而申奥无疑是后者。

    这也是周余棠欣赏他的地方。

    他在霓虹拍戏,顺带着去逛了一圈。

    然后就在宫崎县看到了这八纮一宇塔。

    这塔建于1940年,也是奉行军国主义的鬼子,为纪念所谓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而建。

    塔名也有说法,源自中国古籍《列子·汤问》,但被鬼子给篡改赋予了新的可笑意义。

    即,镇压四面八方气运皆归于一方。

    该塔的基座部分,使用了370多块从各国掠夺的石块。

    其中多达238块来自中国,这些石头并非普通的建筑材料,它们很多取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泰山、武汉黄鹤楼、南京明故宫、明孝陵、中山陵等地,都是日本侵略罪行的实物证据。

    申奥心有所感,就想到了这类题材的电影。

    有想法很正常,但真要运作这样的主旋律项目,必然不可能交给没有证明过自己的新人导演身上。

    何况眼下他只是停留在鬼子带石块回霓虹的宏观叙事角度。

    “切入视角有点问题。”

    周余棠直接点了出来:“看过《屠城血证》没有?”

    “《屠城血证》?”

    申奥略一思忖,很快便想了起来:“是南京电影制片厂拍的那部。”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讲的是金陵黑暗岁月的背景下,一位中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

    电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问世,可谓轰动一时。

    作为北电科班出身,阅片积累是基本功。

    此时听周余棠一提,申奥便想了起来。

    “就是这部片子。”

    周余棠神情自若地说道:“你有没有听过华东照相馆的故事?”

    “啊?”

    申奥大脑有点过载。

    周余棠继续说道:“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为鬼子军队冲洗胶卷时,发现了记录屠杀暴行的照片,后来想办法将之传了出去,后来作为审判主犯鬼子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这类电影,用宏大的全景式叙事,就有点缺代入感了,我们可以参考《屠城血证》的叙事方式,把视角放在照相馆学徒罗瑾身上,再把故事地点限定在南京城里的一家照相馆里.”

    听到这里,申奥瞳孔地震。

    就这一瞬间。

    突然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激动到快要缺氧的感觉.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