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舍弟诸葛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 收服王朗(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陆议让自己的亲随家丁、领航水手换乘步骘带来的大海船,把陆家自己的小破船丢在嵊泗海盗岛上,又修整补给了一番。

    次日一早,水军便继续南下,直奔闽中而去。

    步骘来的时候,只带了两千丹阳兵,以及少量水手。如今加上在嵊泗海盗岛上俘虏的几百海寇,加上陆议带来的人,总兵力一下子突破了三千,比从海陵启航时还多了三四成。

    好在船只的数量本就超配,以这种大船的尺寸,两千余人绝对用不了五十艘之多。步骘启航时带那么多船,本就做好了在吴郡再搜罗一批反孙义士的准备。

    船队的物资储备也非常充足,岛上原本就有些积蓄,海盗们也会提前储备过冬的存粮。

    岛上的粮食,原本够六七百人吃到来年春荒结束,现在供三千人食用,人数涨了四倍,但至少也能吃一个多月,足够弥补步骘此前航程和滞留的消耗了。

    在嵊泗列岛补给了这一番后,步骘就不需要再在孙策控制区停靠,可以直航东冶。

    ……

    陆家祖居吴郡,而且是吴中大族,靠海吃海,陆议对于海上的事情还是挺懂的,属于天生的水军禀赋。

    而且他读了四年兵书,又早早扛起家族事务,这方面就更成熟了。

    仅仅跟随步骘航行了一两天、每天帮着引航指路,陆议对这种新式大船的性能,就渐渐熟悉起来。

    而且越亲手实操,陆议对于诸葛兄弟的敬畏佩服,就越深几分。

    “伏波将军真是无所不知,难怪陛下赐他伏波之号呢,不仅仅是效法马援南平蛮夷,更是寓意他有扫清海疆之能。这么好的船,航行如此之速,还平稳异常,亏他怎么想得出来的。”

    起航后的第三天一早,看着朝阳从左舷升起,陆议站在晨曦中朝南远眺,忍不住感慨。

    陆议感慨之际,步骘也已经洗漱起床、来到甲板上。

    他就走到陆议旁边,攀谈起来:“正所谓南人操舟,北人乘马。贤弟久在吴中,族中又有人涉猎海商、航运,不如说说,这新船与旧船相比,胜在何处。”

    陆议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那可太多了,要我说,这伏波将军所造战船,论大小,倒也不算巨大。吴郡擅造楼船的,能造出比此船更重一倍以上的大船。

    但最大的楼船,也只是跟此船长短相当,宽阔却超过此船将近一倍,而且头尾四方,难以破浪,只能多费人力划桨。便是以轻快著称的艨艟,长宽比例也不如此船修长,航速也未必赶得上此船。

    而且我看旧船的桅、帆设置,都没有在船帆底部加这根绑缚收帆的横木(飞桁),船帆全靠自重挂下来,也难以做得比船体更宽。这种新帆,越到底部越宽大,比船体都宽,吃风更多,难怪航速愈发快了。”

    历史上,三国时期最巅峰的楼船,能够运载两千士卒,大约满载排水量在七八百吨,长度能达到三十几米,宽十米左右,吃水一丈有余。

    但那都是三国末期,杜预、王濬“楼船下益州”灭吴的时候了,又经过了六七十年的技术对抗和发展。

    如今才建安初年,天下最大的楼船,大约也就运载一千二百人左右、满载折合五百吨,长不过二十五米,宽不过八米。历史上到赤壁之战、濡须之战时,楼船逐步发展到一千五百人、满载六百吨。这些技术都是在对抗中一点点升级的。

    陆议现在坐的这条船,是诸葛兄弟提前一年半潜心种田、改良设计的,是第一代带主龙骨的战船。

    如果再算上之前一年用旧船改装舭龙骨做稳定性测试,那前前后后诸葛兄弟在造船上投入的心血也有两年半了,那成果自然非同小可。

    此船长度已经超过十二丈,折二十八米,比如今最大的楼船还长一丈,平均宽度却仅有两丈,最宽的腰部也就两丈四尺。

    长宽比已经达到了一比五,比同时代楼船、斗舰的一比三要瘦长很多——

    这就是有主龙骨结构的好处之一,可以把船造得更修长,而且不用从头到尾差不多宽,可以有鱼形或者说梭型的水线面,航行阻力大大降低,也不用担心纵向结构强度不够。

    甚至不客气一点,诸葛瑾完全可以说他规划的这一型船,就是后世福船的鼻祖,或者说早期实验型号。在他造出这种船之前,汉朝原本的海船最多也就是沙船类的平底船。

    如果是在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海域航行,水浅多暗涌,平底船也不错。但是到了长江口以南的东海海域,尤其是福建近海,北方船型的适航性表现就根本无法和新出现的龙骨福船对抗了。

    可以说,大汉原本没有发展这种瘦长吃水深的船,完全只是因为对南方开发还太少,没有产生这样的需求。

    陆家人原本坐着老式船去会稽,总要三四天才能从吴县航行到句章,七八天到临海。

    现在换了新船,第三天一大早就到了句章,至少比原本节约了一整个白天,航速提升了四分之一以上。

    陆议又观察测试了一下,五天下午时,船队已经过了临海,这个提速比例也就被进一步石锤了。

    到了水更深海况更复杂的闽中,航速差距只会被拉的更大,陆议估计超过旧式战船三成以上都是轻松的。

    夷洲海峡自古被称为“黑水沟”,就是因为海峡比华夏沿海其他近海地区水深更深,以至海水颜色发黑。所以闽中地区的沿海海况是全国最复杂的。

    陆议自忖,步兄肯让他带领一队水军的话,自己虽没有把握一定击退强敌,但绝对做得到想打就打,想跑就跑。

    遇到比自己强的就躲,遇到比自己弱的就上,这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

    经过临海后,船队就彻底远离了孙策的势力范围,也没必要再离开海岸线太远,完全可以在目视瞭望得到海边群山的距离上航行。

    陆议偶尔也看到步骘拿出一个黄铜色的筒子,凑到眼前瞭望,筒子两端是两片类似东海郡特产水晶打磨的火齐珠,似乎能让目力及远,但陆议暂时还没机会体验。靠着这件东西,后续在海上索敌似乎也能赢得巨大的优势。

    (注:东汉班固的《西都赋》里,就把拥有聚光效果的、类似凸透镜的透明珠子、水晶称为“火齐”,取其能齐聚光芒引火的特征为名。但汉朝人没有尝试总结其中的光学数学原理,只是简单观察到这个现象。)

    船队又航行了七八天,终于顺利抵达东冶县附近的闽江口。

    步骘舰队的出现,让东冶守军如临大敌,王朗虽然势力孱弱,但还是强行派出了一队可怜兮兮的战船,在闽江口摆开水阵,试图拦截步骘的进攻。

    好在步骘没有恶意,让人派出哨船送上符传,亮明身份。对方小心翼翼地再三确认,最后出于谨慎,还是让步骘把船队停靠在闽江口外的某处海岸锚地中,然后派出小船来接步骘。

    步骘也不介意,就让张多、陆议带领船队,以备不测,他亲自过去与王朗军交涉。

    一番折腾后,步骘被转移到王朗水军的旗舰上,见到了一个穿着玄甲的将领,那人跟他攀谈确认几句,才礼貌地行礼:

    “原来是车骑将军帐下的步中郎,失敬。在下会稽都尉贺齐,实在是孙贼步步紧逼,残害百姓,追击府君,我军才不得不防。方才还以为是孙贼使诈、派水军浮海而来,欲趁乱登陆。”

第180章 收服王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