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丧尸:末日启示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回到原点(大结局)(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首长!丧尸!丧尸不动了!”

    闻言秦臻也激动的向窗下看去,所见果然如男人说的一般。所有的丧尸仿佛被静止一般定在了原地。

    “哈哈哈!哈哈!”

    短暂的沉默过后,秦臻突然大笑起来。

    “陈宇!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成功!”

    同一时间,三关基地也发现了尸群的异样。满身血污的张文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三关基地也已经彻底告破。

    张文如释重负一般坐在地上,呆呆的望着头顶的天空。口中喃喃道。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当末世被终结的消息传出时,所有幸存者一开始都不相信。而当他们真正走出家门之后,这才发现世界各地的丧尸已经被彻底钉在原地。

    属于海上堡垒的飞机也将陈宇两人接回到海上堡垒中,此刻世界各地的幸存者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宋新明更是亲自为陈宇接机。

    “抱歉,请为我准备一架前往滨海市的飞机。”陈宇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母体树已死,属于变异体的能力已经被全部废止。能控制世界的丧尸,借助的都是果实的力量。

    而本就刚处于复苏的母体树在果实内能量本就不足,操纵世界全世界的所有躯壳更是让他仅余的能量所剩无几。

    也就是这股能量,强撑着陈宇继续生存。

    体内的零已经随着母体树的死亡彻底陷入沉寂,留给陈宇的时间已经无多。

    “我明白了。”

    宋新明当即准备最快的飞机将陈宇送回了滨海市,刚下飞机就受到了兄弟们的迎接。

    可陈宇并没有说太多,将他们拉上后返回到了他们曾经最开始生存的北山公馆。

    故地重游,所有人也是思绪万千。此刻他们再也不用躲藏在其中,而是能光明正大的生活在别墅之内。

    “各位,在我死后。”

    “请将我葬在这里。”

    陈宇语出惊人,当即让眼前的众人彻底愣住了。

    “宇哥,你开玩笑呢吧?”王震开口试探道,可回应他的只有陈宇的微笑。

    “能和你们做兄弟,我陈宇从来都不曾后悔。如今的所有变异体都已经全部死亡,我也是靠着母体树的果实撑到现在。”

    “今后的路,也需要你们自己走下去。”

    陈宇说着,整个身形都开始摇晃起来。沈清寒感激将陈宇扶住,这才没让他栽倒在地。

    “清寒,同样作为我们家庭的一员。”

    “她,以后就拜托各位了。”

    这时陈宇才忽然回忆起来为什么母体树在死前让自己好好利用这颗果实,是想借由这枚果实最后的力量向众人做出道别。

    陈宇知道母体树一旦死亡,自己的命运也将同样迈向终点。

    因为这场浩劫,已经死了太多太多人。自己能在死亡前见到自己的兄弟们最后一面,对于陈宇来说早就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自己该守的道已经守住了,自己应行的路也已经走到尽头。

    ......

    陈宇死后,众人也根据他最后的遗愿将其葬在了北山公馆的七号别墅之内。

    数年已过。

    一个女人领着一个蹦蹦跳跳的男孩,走入到这已经荒废许久的别墅之内。

    细看之下男孩的眉眼倒是像是缩小版的陈宇,正瞪着懵懂的大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这就是你的父亲,只是在你出生他就已经去世。”

    沈清寒清扫出墓碑前的一片土地,将男孩抱在怀中。用手轻轻拂去墓碑之上的灰烬。

    “那...父亲他为什么会死?”

    “为了你,也同样是为了这个世界。他可是拯救整个世界大英雄哦!”

    “虽然他现在不在,但他却一直都在默默保护着我们。”沈清寒对怀中的男孩悉心解释道。

    当时最后一次相见时,沈清寒没来得及将自己已经怀孕的消息告知陈宇。而当陈宇带人重新返回别墅时,沈清寒为了让陈宇安心同样选择了隐瞒。

    “是吗!我的父亲是个大英雄!”

    “爸爸,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但我会和你一起保护妈妈,不会让她被别人欺负。”男孩似是保证一般,在墓碑前拍着胸口说道。

    落叶飘下,正巧落在沈清寒的头顶之上。

    本是无风的院落内却是突然掀起一阵暖风,将那树叶轻轻吹下。

    似是曾经的那个男人,如今正站在这对母子之前。

    【作者题外话】:从七月动笔到如今的三月,转瞬五个月的时间。关于陈宇的故事,也是时候和读者做一个告别。

    以前从来没写过这种感言单章,但算上这本书。已经是作者笔下的第二部作品。

    思考再三后,无论是对一直看到现在的读者,还是对我自己来说都算是一个交代。

    本书的创意其实就是来自高中时期的无限幻想,每次晚自习疲倦不堪时就会想起这个创意。

    偶尔动笔但不成文章,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是拘泥于想法的阶段。

    但是塑造一本纯粹的末世文,的确是长久以来扎根在作者内心里的想法,并且为此也搜集了不少相关的资料。

    大部分都没有用上,现在想来动笔之前还是思考的还是太过简单。单凭一腔激情盲目写文,等到激情退却时卡文的事情就会时常发生。

    这也就导致作品在中期时推翻了原本之后的想法和创意。

    关于本书的一切,主要也是根据两部分作出解释说明。

    一部分是作品,一部分是作者本人。

    先说作品,首先要在这和所有读者说一声抱歉。

    虽然在作品简介里打上无异能,无变异的标签。

    确实是作者在动笔前没有考虑清楚,因此在写作中途的过程中,完全写实风格的末世求生会无限趋**淡。

    无奈之下只能在作品中期引入新的概念,这也是作者笔力不足导致。但毕竟发生了挂羊头卖狗肉这种行为,所以在此还是向读者朋友们道一声抱歉!

    说回作品,作者本人非常讨厌Bad  ending(坏结局)。即便合家欢大结局会不可避免落于俗套,但大家既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一部作品。

    都会不自觉将自身带入到作品之中,坏结局终将会带来遗憾。

    可为何还要如此设定?

    主要就是想说明一个始终贯穿本书的道理。包括在前期我也借着教官楚龙也点明了这一点。

    凡是没有经过积累,而突然暴增的力量终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引用茨威格的一句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陈宇利用不属于人类的力量解决掉危机,他也将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最大代价。

    自己的生命。

    作者的确能写出合家欢的大结局,但我认为这是对于人物命运的不尊重。

    当某个人怀着必死的决心依然坚定不移地作出抉择时,身为旁观者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尊重。

    但如果说我对这个结局是否满意,说实话即便在本人心中也仅仅只有一个及格分而已。短暂的时间内作者的确已经想不到比这更好的结局,其他的原因接下再表。

    作者本人很喜欢看小说,也算是老书虫有着十多年的书龄。高中时期开始写作虽有尝试,但效果不佳。

    就连最初的签约都是不小的门槛,只能就此作罢。

    第一部签约,并且正式完本的作品起源于大二。

    疫情时期被困在家,所以开始从我最感兴趣的明朝开始动笔。

    即便成绩不佳,但也算正式踏上写作这条道路。

    我热爱阅读,同样也热爱写作。

    每当坐在电脑面前,敲打键盘时真的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写作又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当自己敲打出文字不符合内心的预期时。

    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看小说的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写作的想法。

    我们常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真正能踏过这条鸿沟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我们常骂作者进宫,但当自己成为作者时却理解了断更的这件事。当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时,结果和回报不成正比,对人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往往坐在电脑前码了一两个小时的字,看到收益才只有一两块钱。

    “兴趣-能力-价值。”

    三者之间只有形成良性的循环结构,才能支撑着每个作者在写作的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如果无法做到,其实及时抽身离开,对每个苦苦坚持的作者来说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某种方面来说,我又是幸运的。

    在大学期间不用面临来自生活的压力,只需要安心完成学业和眼下的作品。如此合适的环境恐怕往后的人生中再也不会遇到。

    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永远不会得到坏结果。

    但这样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者也即将告别大学这个象牙塔乐园走向社会。面对生活的压力,极大可能无法在写作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因此在刚刚完成的这部作品之后,很有可能再也没有写作的机会。

    如果有细心的读者,其实可以发现作者队友在永生研究所分部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压缩。

    作品其实在完结的前几天就已经完成。

    年前,母亲突然查出身体器官病变,并且具有高风险向癌变的可能。因此只能压缩结尾的故事情节,以平稳的方式落地给各位读者一个尽量满意的结局。

    作者对每一部作品都是尽心尽力地完成,这也是作者写作的初心。

    如果不能保证稳定结局,作者就不会端起写作这个饭碗。

    如今作品完结,现在的作者应该已经延期开学。在母亲旁边陪床。

    其实也是在过年的这段时间内,作者才发现母亲已经苍老太多。

    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尽量多珍惜陪在亲人身边的日子。

    真的不要等到一切失去后才潘然醒悟,子欲养而亲不待永远是人生中的最大遗憾。

    关于本书的每一条评论,作者其实都有进行过阅读。无论是批评也好,鼓励也罢。

    最后,真挚地感谢能够阅读这部作品的每一个人。

    作者已经决定毕业后回到家乡陪在父母身边,希望如果有机会。

    我们下部作品再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