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武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3章 新帝登基,开元弘光(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今陆完学,张国维,路振飞、熊汝霖四人,被称为四大督师。

    算是朝堂外,仅次于朱云飞的手握兵权的督师大将。

    除了这四人外,福建提督总兵郑芝龙,也派了他的大公子郑森,来到京城参见典礼。

    唯有桂王朱常瀛,楚国公左良玉,既没有来参加典礼,甚至连使者都没有派来。

    反倒是远在贵阳的云贵川督师王应熊,以及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

    虽然路途遥远,却依旧派出了使者入京朝贺。

    至于桂王朱常瀛,为何没有前来朝贺,朱云飞在入京的第二天,就接到南镇抚司曹阳的有关汇报。

    “大将军,根据我们的密探,掌握到的的消息。”

    “东林的钱谦益、王铎、吴伟业、方拱乾、候恂一帮朝中旧臣,应湖广巡抚何腾蛟邀约,前往衡州拜见了桂王。”

    “至今这些人,都还在衡州停留,至于他们见面谈了什么,我们的密探因为身份问题,暂时还未掌握到确切消息。”

    根据曹阳汇报的消息,再结合眼下桂王朱常瀛,楚国公左良玉,竟然无视新帝登基,不但没有前来朝贺,连使者都没有派出的表现来看。

    这帮人显然另有图谋。

    金陵的登基大典,足足举行了三天,方才落下帷幕。

    九月初九,新帝朱弘祛在金陵紫禁城,奉天殿举行了登基的第一次朝会。

    十三岁的朱弘祛,这两年来其实也吃了不少苦。

    作为前鲁王朱以派的世子,若没有建奴入侵山东,他这个王世子,生活过得自然有滋有味。

    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他父亲鲁王去世之后,他完全可以顺理成章继承鲁王爵位。

    但很不幸,当年建奴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军攻下兖州,鲁王府毁于一旦,他父亲鲁王朱以海被建奴所杀。

    他与叔叔朱以海,逃奔江南,避难浙东两年之久。

    要不是朱以海的照顾,他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但也因为这几年的吃苦,让年少的朱弘祛,理解了民间疾苦。

    磨难,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成长经历。

    年仅十三岁的朱弘祛,个头倒是不矮,就是消瘦,完全就是骨瘦嶙峋。

    不过,他的面相不错,圆圆的脸庞,浓眉大眼的,倒是让他看起来,颇有些福相。

    头戴九龙蝉翼冠,身穿五爪金龙黄袍,腰缠玉带,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弘祛,倒是有那么点帝王的威严。

    “众爱卿平身,朕虽然御极登基,然尚年少,朝中大事,还要多仰仗诸位臣工。”

    在众臣的三呼万岁之中,朱弘祛极力控制着激动的心情,挥手扬声说道。

    “自先汉以来,我汉人子民,以忠孝礼仪传家治国。”

    “今日起,加封太后为太皇太后,朝中大事,朕以为还是要太皇太后一并定夺,最起码在朕亲政之前,这个规矩不能破。”

    朱弘祛稍显稚嫩的话语一出,朝堂之下的群臣,一时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了起来。

    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

    关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一事,朱云飞是支持的。

    毕竟如今大明朝堂之上,不能出现过多的声音,要是大家各自为政,势必要乱成一锅粥。

    这事,在朱云飞的提议下,孙传庭、曾樱两个朱云飞的铁杆,是完全支持的。

    如今被朱云飞拉拢的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三人,也成为朱云飞的有力支持者。

    虽然首辅蒋德璟和倪元璐保留了意见,但这事也就定下来了。

    新晋的东阁大学士,鲁王朱以海,现在也是如履薄冰,朝中诸王皆被改封,并且担任了地方实职。

    就他一人入阁,作为一个聪明人,朱以海知道,今后他叔侄俩,要想在朝堂之上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忍让。

    最重要的是,要与朱云飞站在统一战线上。

    “陛下圣明!”随着朱云飞出班附和下,群臣纷纷附和道。

    朱弘祛坐在皇位上,深深看了眼朱云飞一眼,继续说道:“今年沿用先帝年号,来年元日始,更改为弘光元年。”

    “还望诸位爱卿,群策群力,扫平逆贼,驱逐建奴,光复中原,振兴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