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9章 朱标犹豫:答应吗?(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29章  朱标犹豫:答应吗?

    第一次谈判破裂后。

    翌日。

    朱标就收到消息。

    朱棣低调陪着朱元璋,乘坐火车南下,离开燕京,前往棉兰岛,观摩棉兰岛的橡胶产业、猛火油开采……

    朱标对此,虽然没说什么。

    可任谁都能感觉到,朱标身上的气压很低。

    对此,众人也都明白原因。

    朱棣此举,无疑表明了,对大十字铁路计划,成与不成的不在乎。

    至少,相比大明一方。

    燕华表现出了,并不迫切的态度。

    ……

    直到半月后。

    朱棣陪同朱元璋返回燕京。

    大明内阁首辅方孝孺,第一时间代表朱标,来到外务部。

    解缙官房。

    解缙亲自为方孝孺斟茶,坐下,等方孝孺小抿一口茶,放下茶杯后,才笑道:“我为希直兄感到不值。”

    “不需要你时,你说句话,都要担心人家给你扣帽子,现在这个时候,太子,怎么不自己来呢?”

    方孝孺口中苦涩。

    “我身为内阁首辅,对接谈判,肯定是我们臣子间率先对接,我来找解部长,合情合理。”

    解缙摇了摇头:“那黄子澄、齐泰这些人呢,狮子大开口的可是他们,现在想要重启谈判,他们怎么不来?”

    方希直,太想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了。

    同时,为人也太谦谦君子了。

    所以才会被人欺之以方,总是接手这种烂事。

    方孝孺笑笑,转移话题,询问:“解部长,王爷已经回来了,什么时候,可以重启谈判?”

    解缙也没有继续刚才的问题。

    他只是欣赏方希直的人品、才华,同为人臣,又替方希直感到不公罢了。

    随即说道:“只要朝廷,不,准确说,太子有诚意,大明保守派势力能摆正双方的位置,我方随时都可以重启谈判,不过,希直兄一定要转告大明的同僚同仁,类似第一次谈判中,那种不切实际的条件,以及黄子澄嚣张跋扈的态度,切不可再发生。”

    “可一不可二,如果下一次谈判,贵方态度依旧高高在上,无法认清现实,我方会彻底终止谈判。”

    “王爷想为中原修建大十字铁路,根本原因,并不是要借助这个大工程,消化燕华的庞大钢铁产能,而是为了尽孝心,希望陛下有生之年,能坐着大明自己的火车,看陛下亲手打下的江山!”

    “其他利益,只不过是这个主要出发点的捎带罢了,本质上,我们内阁是希望,在帮助王爷尽一片孝心的基础上,实现贵我双方的共赢。”

    ……

    他很清楚。

    王爷当初两年多时间,带在研究司,和研究人员,一起搞蒸汽机车。

    就是为了尽孝。

    如果没有太子后来盗取盗用、炮击土桥村、水师逼近蓬莱这些行为。

    说实话,他估摸着,这次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朝廷提出一些苛刻的,无礼的要求,王爷也会答应。

    至于消化庞大的钢铁产量。

    并非只有为朝廷建设大十字铁路这一条路。

    随着马六甲海峡被打通后。

    要去更西边进行海贸。

    根据经济研究司的预测,海商对更坚固海船的需求会迅速增加。

    全装甲铁甲船,肯定不可能。

    首先,军用技术,不可能全面放开民用。

    而且价格也太高,海商未必能承担得起。

    但半装甲低速蒸汽船,在一两年后,一定会出现井喷式需求。

    炼钢厂只要坚持一两年,处境就会发生改变。

    至于炼钢厂有没有能力坚持一两年?

    对此,燕华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

    燕华的经济形势,整体十分好,扶持三座炼钢厂坚持一两年,根本没问题。

    王爷当初在十年农村建设中,财政负担很大的情况下。

    推动第三座联合炼钢厂建设。

    其实,当时根本就不是为了满足农村建设,对钢铁的需求。

    本质原因,就是为了大十字铁路计划。

    王爷希望,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下,能在陛下离开前,建设好一条铁路!

    本质上,他们内阁都清楚,当初第三座联合炼钢厂,是强行上马的。

    当时,内阁就已经分析论证了,一旦大十字铁路计划无法实现,如何消化庞大的钢铁产量。

    并且,已经做出了应对预案。

    现在,他们内阁成员,还愿意积极推动和大明的谈判。

    并不是因为燕华已经完全没有退路。

    只是想帮王爷尽孝罢了。

    ……

    方孝孺听着解缙的话,沉默。

    ……

    两天后。

    外务殿。

    相同的谈判地点。

    双方第二次谈判再次展开。

    朱棣,朱标各领着双方臣子,隔着一张长条桌子相对而立。

    兄弟二人看着彼此。

    朱标犹豫一下,率先伸出手,朱棣也几乎同时伸手,兄弟二人握了握手,率先落座。

    众人也跟着落座。

    朱标含笑道:“老四,第一次谈判,伱们礼让我们先说我们的方案,这次,你们先说说,你们的方案吧。”

    朱棣也没推辞,笑着点头,看向坐在身边右侧的解缙。

    解缙翻开方案书,低头看着,说道:“首先,作为本次谈判,燕华谈判小组一方副组长,我要先感谢,大明一方的礼让……”

    黄子澄瞥了眼低头看着方案书的解缙,唇角抽抽。

    假惺惺!

    解缙根本不看大明一方众人的表情,感谢后,继续说道:“我们的方案,主要集中一下几点。”

    “一、未来大十字铁路建设中,我方提供地形勘探、轨道铺设的全套技术条件,以及有经验的工程师、钢铁,按照吕宋中央地区的建设经验,我方报价,每一公里建设成本,两千两白银来计算……”

    朝廷这边,黄子澄、齐泰等人,听到报价,脸都瞬间黑了。

    一公里两千两?

    大十字铁路的建设里程。

    至少都有八九千公里。

    这就意味着,朝廷要拿出,至少两万万两白银?

    是,朝廷这些年,自从完成乡土村社,自从开海后,国库充盈。

    朱皇帝又是个勤俭的皇帝。

    可国库盈余,拢共也就三千多万两白银!

    别说黄子澄。

    朱标听到这个报价,先是震惊,紧接着,手指微微蜷曲。

    有些生气。

    不过,还是压下了火气,继续听。

    ……

    “在修建大十字铁路计划中,钢铁消耗,八成由我方提供,两成由大明朝廷提供,为确保,大明一方能满足建设需求的钢铁供应量,我方将为朝廷提供,更大的冶铁高炉,初步计划,提供八座二十吨级冶铁高炉,并配套提供,三座年产钢铁一万吨小型炼钢转炉,以及配套的工程师,帮助大明一方,培养技术工人,以及,改进生产工艺。”

    ……

    “为大明修建一座,蒸汽轧钢生产线。”

    “修建一座,年生产制造,二十节车厢的车厢制造工厂。”

    “帮助大明修建一座,蒸汽机车组装工厂。”

    ……

    “上述所有援建工厂,均都配套技术支持,直到教会为止。”

    话罢。

    解缙抬头,看向朱标为首,大明一方,“这就是我方的方案,不知贵方对此方案,有什么异议?”

    方孝孺、蓝玉为首的革新派,脸上露出笑容。

    虽说每公里的造价有些太贵了。

    不过,相信造价问题,是可以商量的。

    而燕华援建的配套工厂,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有三十多项!

    单单蒸汽机车组装工厂,除了燕华提供一些,高精技术的零部件外,其他配套零部件生产工厂,就多达七八家。

    虽然,这些配套的工厂,都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厂,比如,气缸用螺丝、螺栓加工工厂、连杆铸造工厂之类。

    可也足以显示燕华的诚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那些,类似锅炉、气缸、橡胶密封环之类高精尖加工制造。

    即便燕华把技术交给他们。

    朝廷就能做好?

    还不如,先从这些技术含量低的配套加工中,锻炼培养人才,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尤其燕华郑重承诺。

    会手把手教导援建工厂的工人,掌握生产工艺流程。

    事实证明。

    生产流程过程中的工艺技术。

    也十分重要!
第529章 朱标犹豫:答应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