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2章 第一次来燕京,以失败者的身份!(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一一.二五三.一九九.一九五

    就在此时,汽笛声,有节奏的碰撞声,突然从北岸市区方向传来。

    舰队中,战船上、运输船上的海军将领以及战士,也站在甲板上、舱室内,向炮台回礼。

    身后传来脚步声。

    周围编队,护卫游轮行进的战船,依靠着彼此间的光亮,确保夜间行进,战船与战船之间的距离。

    此番大哥和老四闹矛盾,朱老二因为劝说的言论激进,就已经被大哥派人申饬了,现在他好心好意提醒朱老二别太激烈。

    如此完善的军港,他还是第一次见。

    这么高的钟楼,足可以看出,老四燕华的基础建设能力。

    “敬礼!”

    朱标抬头看着。

    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朱标下意识抬手遮挡,以适应突然跃出海面,刺眼的金光。

    几乎等于,燕华每个家庭,就有两辆自行车。

    也吹制不出,如此巨大的玻璃器皿!

    做的最多的,也就是门窗用玻璃。

    砰砰砰……

    似乎在燕华,几乎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

    在海岸边排成一队。

    朱标看着朱元璋、朱允熞互动。

    说实话,对老四的燕京,他只是从锦衣卫汇总上来的消息了解过。

    只剩下,上位者成熟稳重的威势。

    朱标看着兄弟们,声讨朱樉,却对自己保持距离,不由满嘴苦涩。

    每五人两辆自行车。

    甚至,还有些怕他。

    这么一闹。

    直接把朱老二当空气。

    而四周的海域,依旧一片漆黑。

    众人循声看去时。

    燕华的自行车制造。

    朱棡撇头看向旁出。

    气氛有些凝重。

    朱樉伸了个懒腰,抬手,故意用力拍了拍朱允熞肩膀,笑道:“好好跟着你大哥,将来咱们大明革新,你大哥身边,不能没有一个,任劳任怨的人帮扶。”

    在经过灯塔时。

    可即便现在。

    汽笛声响起瞬间。

    炎黄楼!

    别名四面钟楼。

    鱼群溅起水花,在战船两侧,跃出水面。

    四个儿子中。

    这是他,第一次出海。

    怪不得,老四敢于强势反击。

    就只能向西开拓销售市场。

    朱元璋气的抬手,手指颤抖指着朱樉,好气又好笑骂道:“咱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要脸的。”

    父子间经常通信。

    只是,烧制技术很粗糙。

    随着福建商人,跟着燕华工程师,完全掌握玻璃烧制技术。

    朱标就看到,一个个身穿白色海军军装的士兵,整理着军装同时,从炮台内跑出来。

    他不清楚。

    其实,他表面看似平静。

    只是当时距离很远,很微弱罢了。

    朱标隐于衣袖中的手指,微微蜷曲。

    谁都不说话了。

    朱元璋手轻轻抚摸,铁制的护栏,“六年前来时,皇祖父乘坐的游轮,也是你四叔送的,当时还是混合动力游轮,而且这护栏,也是木制的,六年,都变成铁制的了,动力也以蒸汽动力,取代了老旧的风帆畜力动力……”

    海风、海浪、依托大海生存的万物,扑面而来……

    可老大,却转移话题。

    气氛倒也融洽了不少。

    尚未回神,又被进入视线中,一根根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吸引。

    炮台、水泥硬化的码头、装配龙门吊……

    朱樉回神,伸手揽住朱桂的肩膀,“老十三,这些年攒下多少钱,二哥决定了,甭管父皇和老四,能不能谈成,大十字铁路合作计划,二哥都要在封地内建设一条铁路,到时候,你给二哥投点钱?”

    前方不远处,又是一个十几丈高水泥柱子。

    朱樉挤出一丝笑容,“现在尚炳都不想回咱们大明了,这些年,每年过年时候回去看我和观音奴,总说咱们大明太落后了,太没意思,还让我问问他大伯,大明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他四叔燕华……”

    朱棡唇角抽抽。

    突然,一缕刺眼的金光,冲破朦胧‘白雾’,跃然海面上。

    后面几节,就是一块安装在轮子上的板子,上面整整齐齐堆满了麻袋。

    刹那间。

    此刻,已经距离很近了。

    整个海面宛若瞬间活了一般。

    就见滚滚蒸汽中,一个奇怪的,四四方方的钢铁‘巨兽’,宛若一条墨龙,从白雾中冲出。

    而堵住马六甲海峡的陈朝,在燕华内部工业品市场趋于饱和的同时,只能用战争方式,打垮陈朝,打通马六甲。

    在众人注视中,发出轰鸣声,从铁桥冲过去。

    朝廷治下的士绅们,嘴上骂着老四燕华,却偷偷购买燕华那种,纯净度更高的透明玻璃。

    认为这种绿玻璃是平民之物,无法匹配他们的身份。

    朱允熞笑着点头。

    朱樉看着朱标,叹了口气。

    和上次父皇南巡来燕京的盛大,简直不可相比。

    咦!

    朱棡轻咦一声,“世纪大桥和上次不一样了,下面又多了一层,应该是火车轨道吧?”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商人制造出来的玻璃,陷入了没有市场的尴尬境地。

    当然,他之所以能分析出这些。

    所有人的视线,一边注视着码头上,被簇拥在中间的朱棣,以及身边的朱标身上。

    这种绿玻璃,没有燕华富裕的大明百姓使用不起,而富裕之家,又不喜欢这种,燕华百姓之家,才使用的绿玻璃。

    难道亲眼所见的冲击,真就这么大?

    看着远处,散发着明亮光芒的灯塔。

    有新式的马车驶过。

    “人家老十三有钱,自己在自己封地内建铁路不行,干嘛给你投钱!”

    ……

    这钟楼,他早知道了。

    朱标抬头,看着远处,整晚亮着亮光,驱散海岸,给大海上的游子,指明方向的地方。

    从一些细节上,就能看出好多东西。

    当然,这些想法,他说不出口。

    朱棡盯着工业区,低声感慨道:“这回再来,工业区的烟囱多了太多了,几乎,到处都是林立的烟囱,真是有些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蒸汽化改造后的燕京工业区。”

    相比之下,松江口水师大营,就好像是草台班子。

    除了蓝玉、俞同渊为首,希望效仿燕华进行革新的将领。

    更多是密集的自行车车流。

    朱樉似乎看出了朱标的惊讶,介绍道:“去岁,尚炳给我写信,老四他们年终统计,燕华的自行车普及率,已经做到了,每五人两辆,这几年,为了不冲击朝廷的自行车制造,燕华内部,制造的六七十万辆自行车,几乎全都内部自行消化了……”

    群鸟从远处,陆地上的林中发出‘叽叽喳喳’的欢鸣声,飞来,越过头顶。

    朱标循着声音看去。

    朱元璋在朱允熞搀扶下,走来。

    谁都知道,很快,就要和老四见面了。

    他的长子,也在老四燕华读书。

    玻璃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其他,绝大多数将领,从来都不屑于,向底层士卒敬礼。

    最多不过一里。

    燕华的基础建设能力的代表。

    黑暗在金光抵达前,宛若毫无抵抗之力的败军,迅速溃败。

    寄回来的书信,又有姚广孝这个大和尚,逐字分析。

    恐怕,也有为燕华工业品,寻找出路的目的。

    船上的气氛顿时有些僵硬。

    他倒了八辈子血霉,摊上朱老二这么个二哥。

    而是这座大铁桥。

    朱标不由尴尬。

    直到海岸两边,出现一排排,鳞次栉比的三四层建筑群。

    <div  class="contentadv">        以及岸边,各种叫卖的嘈杂声传来时,才收回视线。

    嗒嗒嗒……

    并不是炎黄楼。

    朱标盯着看了许久。

    哼!

    朱元璋被气笑,抬起拐棍,不轻不重在朱樉腿弯抽了一下,“是不是觉得咱老了,就打不断你的腿了!”

    不过,这是第一次见。

    前方岸防炮炮台内。

    相较于对燕京的好奇,他更多犹豫挣扎,此去见到老四时,兄弟间,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

    三十多年匆匆而过。

    总之躲着他。

    朱标站在游轮舰首。

    金光以横扫千军之势向前推进……

    朱标微微张嘴……

    不过,老四燕华内部的潜力,也几乎已经挖掘到了极限。

    之前父皇出海,那时雄英年纪还小,他都留在金陵监国。

    刹那后,黑暗已经被金光横扫。

    没人知道,此刻,朱标心中,正执着于,失败者与胜利者。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