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2章 狰狞数字,十五万吨!(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除了师傅师娘,就连他们饱受传统影响的父母,其实也更希望他们能去当官。

    “师傅也不是不让我们为官,师傅说了,三十岁之前,我们搞不出什么名堂,还可以为官,不过,我不想当官了,师公师婆,我特别喜欢现在做的事情,等不久后,俞统制带着我们,再次探险时,我还要跟着出发,到世界各地,寻找各种火山喷发形成的各种金属,天上掉下来的各种陨铁,研究其中的成分,制造出更好的钢铁……”

    <div  class="contentadv">        “之前探险,我就找到了一块特殊的钢铁,经过研究,已经有些发现了,我认为,这种火山喷发、陨石燃烧形成的特殊钢铁,能为钢铁的发展,指明方向……”

    ……

    “师公师婆,我现在都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冶金工程师了,师傅还说,将来国子监工学院,开办冶金科,还要让我结合我的研究,给我著书立说呢!”

    “还有东旭师兄研究弹道学,研究出的重力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周潮师弟研究动物标本,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假说。”

    “夏师弟和几位师弟,一起制定的工业度量标准等等……”

    ……

    靳宓开心介绍着。

    其他人,却隐隐看向朱棣。

    朱四郎学生取得的这些成就,他们都知道,有些已经验证是正确的,对朱四郎燕藩工业产生了很大助力。

    有些还尚未证实其正确性。

    以往虽然知道,却没有多想,没有过多关注。

    可此刻,从王靳宓口中,以总结的形式说出来。

    才猛然发现,朱四郎这些学生,年纪轻轻,竟然已经取得,如此多成就。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个,满脸汗水,用毛巾越擦,脸越花的大小伙子,笑着抓住靳宓黑乎乎,还有油渍的手,亲自把他的手帕,塞在靳宓口袋里,“师公这块手帕不值钱,就是师公用过,送给你,这天下,没有比你们这些小家伙,更纯粹干净的了,师公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下去。”

    靳宓腼腆笑着,重重点头。

    他知道,师公给他这块手帕,是要他不时擦拭落在心灵上的尘埃。

    是一种勉励。

    黄子澄、齐泰等人,看着靳宓,羡慕的眼睛微红。

    能让皇帝抓住脏兮兮的手,一口一个师公自称,多么大的荣幸啊!

    还有皇帝用过的手帕!这几乎等同于免死铁卷!

    怎么什么狗屎运,都让朱四郎的学生给碰到了。

    朱棣并不知,此刻黄子澄等人酸溜溜嫉妒的想法。

    若是知道,他会毫不犹豫反唇相讥。

    如果说,以前,靳宓他们这些小家伙,是因为他,而得到父皇、母后的青睐。

    是父皇母后爱屋及乌的反应。

    那么现在,靳宓他们得到的青睐,已经与他无关。

    是凭他们自己的努力,干出的成就,赢得了父皇母后的认同、欣赏!

    “小王主管,一切准备就绪!”

    就在此时,站在锅炉中间,铁制高台顶端的一名联络工人,大喊同时,挥动手中三面三色的旗子,打出旗语。

    朱元璋拍着靳宓肩膀,笑道:“你先去指挥,一会儿亲自给师公讲一讲。”

    “是师公。”

    靳宓应了一声,转身,往前小跑几步。

    抓起挂在脖颈的哨子。

    嘀——

    哨音响起,忙碌的工人,按照分工,纷纷站在各自的岗位上。

    “装填焦炭、点火、鼓风!”

    靳宓声音落下。

    片刻后,站在高台上,负责前后方联络的发号工人,一边打旗语,一边大喊:“连接鼓风机的一号阀门打开,一号气缸运转正常,鼓风机运转正常!”

    “二号阀门开启,二号气缸运转正常,焦煤铲斗运转正常!”

    ……

    “点火完成!焦煤装填完成!”

    “请求装填铁矿石!”

    靳宓同样挥舞旗子,同时大喊:“开始装填!”

    轰隆隆……

    蒸汽机气缸往复运动的轰鸣声更加嘈杂强烈。

    片刻后,众人目视中,就见高高龙门架,滑轮吊装机括连接的钢缆绷紧,一个装满铁矿石的铲斗,缓缓升高。

    “一二一!”

    当铲斗高过高炉装料口时,站在高炉附近宽大铁制平台上的工人,喊着号子,将铲斗通过水平导轨拉过来。

    轰隆!

    铲斗在装料口倾向,满满一铲斗铁矿石,倾泻倒入高炉内。

    随着铁矿石不断加入。

    高炉的温度也渐渐升高。

    大约半个小时后。

    站在高台上,负责联络的工人,打出旗语,大喊:“生铁炉、熟铁炉,装料完毕!”

    靳宓挥舞几下令旗后。

    把令旗交给旁边的工人,转身小跑来到朱元璋、马秀英面前,“师公师婆,我带你们去高炉后面看看,高炉后面,是蒸汽机区和堆料区。”

    “好!”

    朱元璋笑着从善如流点头。

    随即,众人沿着水泥砌成的人行道,跟随靳宓来到后面。

    一个十分巨大的锅炉出现在面前。

    锅炉延伸出一根大腿粗细的蒸汽管道,又分成十几根,细小的蒸汽管道,紧贴着地面,通往各处。

    有的,通往鼓风机。

    有的通往吊装轮。

    ……

    靳宓指着锅炉介绍道:“师公,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打造,最大的锅炉,这种躺着的锅炉,我们称之为卧式锅炉,这个锅炉,主要是产生强大的蒸汽。”

    “蒸汽力量,能同时带动,驱动三个鼓风机、两个矿石铲斗、两个焦煤铲斗,以及一个转炉的气缸,这一套综合炼钢炉,总共有九个大小气缸,全靠这一个大锅炉进行驱动。”

    “这条生产线,我们估算,只要有三百人就完全能运转起来,而设计的年产钢铁量为十五万吨!”

    ……

    十五万吨?!

    自觉丢脸,跟在人群后面的吕本,唇角狠狠抽搐。

    十五万吨是个什么概念!?

    大明一年,除去民间,朝廷产铁量,一年恐怕也就十五万吨左右吧?

    至于钢产量,不算锻铁的话,几乎为零。

    他已经知道,朝廷的锻铁,在质量上,和燕藩的钢差不多。

    而现在,燕藩竟然追求钢产量,达到十五万吨?!

    万吨啊!

    有嫉妒仇视之人。

    也有单纯欣赏羡慕,好奇之人。

    蓝玉等人,戴上工人送来的安全钢盔,靠近钢炉。

    看着连接鼓风机、吊装轮等机器的大小气缸。

    从后参观一圈,再次来到前面后。

    靳宓指着两座高炉中间,大腹便便的奇怪炉子介绍道:“师公,这就是转炉,生铁水和熟铁水混合流入这个转炉后,转炉就会被拉入后面的高炉中,进行混合熔炼。”

    “这个高炉,配合了两个气缸,能做到前后左右,三项摇摆,使炉子里的两种铁水,进行充分混合熔炼。”

    ……

    朱元璋故意笑问:“你介绍的这么仔细,就不怕我们这些参观的人看了,把你们这种技术偷学了去?”

    靳宓挠了挠头,看向朱棣。

    朱棣含笑抬头,看向高炉顶部。

    靳宓又挠了挠头,只能实话实说:“师公,且不说,这种新式炼钢法子能不能成,即便能成,我认为,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储备,就算是知道原理也建不出来,这座炼钢炉建设中,运用了很多技术,其中更有很多新技术。”

    “这么高的钢炉,朝廷是可以做小一点。”

    “但吊装轮运用的轴承、为产生刚强动力,我们做出来的小型气缸、两个气缸,就能实现转炉三项摇摆运动的机括……”

    “这些技术都是朝廷现在无法解决的。”

    “就连铲斗使用的钢缆,朝廷就做不出来,拇指粗细的钢缆,不是拇指粗细的钢筋,要把一根铁,先拉成一百米、乃至两百米、三百米完整的铁丝,然后再用至少五十根铁丝,用拧绳器,拧成坚实,且具有一定有软性的钢缆,单单这一项技术,朝廷现在就不具备。”

    “而这一项技术,是建造这样一座炼钢炉,所需技术中,最为寻常的技术。”

    ……

    朱元璋认真听着,默默点头。

    那种吊铲斗的钢缆,他刚才见过了。

    别说钢缆了。

    那个巨大的卧式锅炉的铸造工艺,朝廷就做不到。

    随着朝廷铸炮技术的成熟。

    他对铸造技术,也有了很大了解。

    铸造这种密闭的大型锅炉,但凡上面有一个沙眼,气密性不够,都无法使用。

    而体积越大,沙眼出现的可能性就越高!

    这也是为何,火炮越大,越难铸造的原因。

    老四当初提供了岸防炮的铸造技术,可直到现在,匠人铸造岸防炮的成品率都很低。

    更遑论这种比岸防炮更加庞大,铸造工艺更加复杂的卧式锅炉。

    ……

    三四个小时。

    临近中午。

    气温越发炎热。

    而高炉周围,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时。

    有人开始低声发牢骚抱怨,甚至恶毒揣测。

    “燕藩再好,这天气也得扣一半的分!”

    “这么久了,到底能不能成?”

    ……

    朱元璋热的满脸都是汗水,耳闻身后传来的窃窃私语,不由微微皱眉。

    一群人只是观摩,竟然还抱怨!

    大明步步落后,不是没有原因!

    “师公。”

    高台再次打出旗语时,靳宓拿着几只护目镜转身,分别递给朱元璋、马秀英等人:“两座高炉的观察员汇报,可以出铁浆了,等会转炉炼钢,如果不戴护目镜对眼睛不好。”

    朱元璋接过,用薄铁皮、绿玻璃、木头耳架做成的护目镜。

    学朱棣的动作,戴上去。

    朱棣笑着解释道:“父皇,这种绿玻璃,是一种品级差的玻璃,不过,这种玻璃,因为有这层绿色,恰好有滤光性,冶铁厂这边的工人,经常盯着高温锅炉,对眼睛伤害大,这种绿玻璃,刚好合适。”

    朱元璋笑着点头。

    这种绿玻璃虽然没有贩运回大明。

    不过他来了燕京后也见过。

    百姓家装的玻璃,全都是这种绿玻璃。

    品级差,肯定便宜。

    当然,这种便宜,也仅仅是对于老四治下的百姓。

    朝廷那边的普通百姓,恐怕还消费不起。

    大明能用玻璃装窗户,消费起的家庭,也不会使用这种绿玻璃,而是选择那种更为白净透光的玻璃。

    恐怕,这也是燕藩绿玻璃没有在大明贩卖的原因。

    朱元璋出神思考之际。

    两名工人,同时打开漏斗口。

    火红的铁浆,滚滚流出来,最终汇入一个导流槽,流入转炉中。

    “好!可以了!”

    当火红的铁浆灌满转炉三分之二处,靳宓大喊一声,导流槽铁浆溶液停止,靳宓大喊:“把转炉拉入炉火中,打开八九号阀门,开始转炉炼钢!”

    吱呀!

    有些刺耳的声音响起。

    转炉拉入后面,燃烧着滚滚火浪的焦炭炉子内。

    转炉三幅摆动。

    火红的铁浆,在炉中剧烈燃烧,火苗升腾,铁浆不时向外喷洒飞溅。

    将众人脸庞,映照的一片通红。

    恢弘的工业气象。

    惊呆了所有人。

    吕本、胡惟庸都忍不住,从后面走出来,更靠近一些,眼睛发红盯着。

    朱元璋看着靳宓举着铁皮做成的护面,靠近飞溅铁浆的转炉附近,有些担心,微微皱眉询问:“靳宓这是干什么?太危险了。”

    难道!

    朱棣张了张嘴,想到了某种可能,却不敢确定。

    朱元璋见朱棣不说话,一直耐着性子,等靳宓浑身冒着热气返回时,迫不及待询问:“靳宓,那么危险,你靠近做什么?”

    众人纷纷看向靳宓。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