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0章 一人震天下,朱棣不肯回朝(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达谢恩后,轻松坐下,陛下还能笑骂他,和他开玩笑,就证明四郎这件事做到陛下心坎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至少陛下对四郎此举,并不生气。

    朱元璋看着徐达落座,说道:“你女婿,咱那个混球儿子,发现陕西布政使司很多人和北元暗通款曲,走私,那个孟公麟虽然只是贪污,可更是该死!老四他们在前方为朝廷作战,孟公麟在后方贪腐也就罢了,还无故拘拿老四的学生,给前方将士捅刀子,这种人,咱都得杀……”

    “老四就是太冲动了,不过也能理解,大战之后,还没从战争状态中走出来,情有可原……”

    众人听闻,顿时哭笑不得。

    有些人想反驳,也不敢反驳。

    陛下摆明了是纵容燕王。

    “你们都说说,此事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看向众人。

    众人也全明白了,所谓解决,是要他们思考,如何压下外面的反对声浪。

    不是让他们思考,如何惩罚燕王。

    不能错误领会陛下的意图。

    ……

    “让开!让开!”

    于此同时,洪武门外,纪纲满脸苍白,策马奔冲而来,同时大喊:“燕王演练,六十五万大军抵达张北!”

    ……

    纪纲从读书人让开的通道,疾驰入皇宫。

    留下一群读书人愣怔。

    有人率先回神,声音颤抖:“刚才锦衣卫纪纲说多少万?”

    “六十五万!”

    “朝廷北征总兵力五十万,损失了十六七万,燕王即便夺取兵权,也小于五十万吧?”

    “怎么有六十五万!”

    “是不是搞错了?”

    ……

    一群读书人眼神闪烁,脸微微发白,面面相觑。

    ……

    御书房外。

    跪着的百官,目睹纪纲小跑进入御书房,消失在视线中。

    顿时面面相觑。

    “六十五万?”

    “朱四郎哪来这么多兵马?”

    ……

    御书房内的众人,也被震惊了。

    朱元璋眯眼看着信报,可他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震惊、好奇,直接急切询问:“四郎哪来六十五万兵马?”

    其他人,也眼巴巴盯着纪纲。

    纪纲匍匐跪地,闻言,身子微微颤抖。

    他害怕!

    更敢恐惧!

    燕王朱棣竟然能号召百万牧民相随!

    “禀皇爷,其中朝廷兵马二十五万,跟随燕王南下的北元降军、牧民兵总计四十万,除此之外,还有数百部落跟随燕王南下,据说,牧民人数多达百万之巨,牛羊、帐篷无数……”

    嘶!

    倒吸凉气声响起。

    所有人都被朱棣在草原的号召力震惊了。

    整个草原人口,也就七八百万吧?

    燕王朱棣仅凭自己威望,就能领一百多万草原人跟随效忠?

    这可将近草原两成人口了!

    “陛下……”

    赵翥突然起身,声音有些慌乱,“燕王麾下有四十万牧民兵,这部分兵马太不稳定了,臣恳请陛下传令燕王,行军演练足够了,不要进行进攻长城的模拟演练了……”

    百万牧民。

    四十万牧民兵!

    全靠燕王的个人威望领导。

    太凶险了。

    若是燕王在此期间出什么意外,极有可能引发难以收拾的乱局。

    比如,这群牧民兵冲过长城,冲入中原。

    而且,这场由仇视燕王者引发的震荡,也必须尽快收场。

    燕王妃母子出点问题。

    即便燕王控制的二十五万朝廷兵马不跟随燕王。

    四十万牧民军也会追随燕王。

    陆军第一镇的强大战斗力,只要突破长城关隘,燕王就能率领四十万骑兵冲入大明!

    若再加上燕王的领兵能力……

    赵翥越想,浑身越发寒冷,“此番,燕王劳苦功高,陆军第一镇牺牲颇大,朝廷理应派出官员,去嘉奖燕王,臣以为,应该给燕王恢复爵位了,同时,陆军第一镇为朝廷损失这么大,功劳如此卓著,抚恤、军饷都应该加倍补偿……”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其他几部尚书纷纷声音颤抖附议。

    朱元璋看着赵翥几人。

    赵翥最为中立派,此刻提出厚赏老四,倒也不习惯。

    只是没想到,就连敌视派,听闻老四在草原上的号召力,以及四十万牧民兵,百万牧民,也胆寒了。

    收敛思绪,看向刘伯温几人:“你们呢?以为赵翥提议如何?”

    刘伯温苦笑。

    制造西安血案。

    动员四十万牧民兵陈兵长城以北。

    燕王这些事情做得,一环扣一环。

    回神,抱拳:“臣以为这些奖赏对燕王来说,理所应当!”

    “臣同意!”

    “臣同意!”

    ……

    李善长、汤和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朱元璋又深深看了眼,尚书中,几个敌视朱棣的,眼中冷意一闪而逝,吩咐,“如此,你们就去和外面跪着的百官讨论一下,若是他们都同意,咱就派锦衣卫去传讯,让老四回朝受赏。”

    “遵命!”

    刘伯温领旨后,和李善长,带着六部尚书离开。

    去御书房外,和百官讲清楚朱棣的六十五万兵马由来。

    “四十万?”

    “朱四……燕王竟然能动员四十万牧民兵,百万牧民?这怎么可能!”

    ……

    刘伯温瞧着百官满脸震惊,眼中,无法遮掩的恐惧。

    成了!

    暗道一句。

    不紧不慢道:“赵尚书认为,此战燕王以及陆军第一镇劳苦功高,燕王应该恢复爵位了,同时,应当数倍补偿陆军第一镇军饷、抚恤,你们呢?以为如何,若是同意,陛下才会派遣锦衣卫去给燕王传讯。”

    “至于关中之事,锦衣卫汇报中提及,有人向北元走私,布政使孟公麟在燕王北征期间,不但贪腐,在燕王为朝廷流血北征期间,背后捅刀子……”

    百官顿时如同吃了苍蝇般难受。

    西安那么大的惨案。

    对待他们这些官员,如同奴才般宰杀。

    难道就这么算了?

    可不算如何?

    朱四郎……燕王现在控制的大军中,四十万都是受其个人威望影响的草原人!

    原本大家不害怕燕王。

    是认为,只要逼反燕王,朝廷兵马中,肯定不会有太多丘八,跟随燕王造反。

    可现在,人家根本不需要依靠朝廷兵马。

    以其统兵能力。

    四十万草原牧民兵。

    这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百万……百万牧民……’

    百官想到这个数字,就不由寒气直冒。

    “赵大人提议甚好!”

    “没想到陕西布政使孟公麟及陕西官员如此恶劣,该杀!”

    “燕王是为国锄奸,理应受到嘉奖!”

    ……

    有人开头后,瞬间,百官纷纷转变口风。

    李善长站在后面,看着这滑稽一幕,不由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开。

    燕王朱棣,手段高明啊!

    百官胆寒,不敢再闹了。

    外面的士绅、读书人还敢继续闹?

    ……

    哼!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汇禀后,冷哼一声,看着一直跪在地上的纪纲:“派出锦衣卫,去给朱棣传讯,让他统帅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燕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夺兵权,屠戮布政使司血案,震惊天下,这等大逆不道,非但没有处罚,还要受赏?’

    纪纲顿时傻眼。

    更可笑,过去一段时间,喊打喊杀的人。

    现在竟然支持厚赏燕王。

    ‘一群贱骨头!’

    纪纲暗骂一句,大声领命:“遵旨!”

    随即,匆匆离开。

    ……

    消息很快在金陵城内传开。

    “燕王六十五万大军演练!”

    “其中四十万都是草原牧民兵!”

    “听说,跟随燕王南下的部落牧民,就有百万之巨!”

    “朝廷要厚赏燕王,陛下英明啊!”

    ……

    “诸位同窗,今年的秋闱,我不准备参加了。”

    “我要去游历天下求学。”

    “同去、同去……”

    ……

    当天,无数云集金陵,等待秋闱开考的读书人,仓皇收拾东西离开金陵。

    同时离开金陵的,还有士绅、商人……

    朱元璋很快收到消息。

    哼!

    冷哼一声,看向刘伯温,“离开的考生多吗?”

    这些人,分明就是害怕老四回来秋后算账!

    刘伯温苦笑,“恐怕今年秋闱得取消,据估算,至少走了九成读书人,士绅、商贾也找各种理由离开金陵,整个金陵城,一天时间内,少了将近数万人!”

    权贵、将领、士绅、商贾,今天几乎是拖家带口离开金陵。

    当官的走不了。

    也把家人安排走了。

    这分明是怕燕王回来后,按照西安方式,一一清算!

    以一人之威,而震天下!

    没想到,他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如此一幕。

    刘伯温唏嘘感慨之际。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那就对外宣布,今年战争虽然结束,后续事情还很多,秋闱取消。”

    待刘伯温离开后。

    哈哈……

    朱元璋仰头爽朗大笑。

    经此事之后。

    只要老四活着一天,就无人敢造大明的反!

    ……

    数日后。

    蒋瓛亲自来到张北城。

    再见到朱棣。

    蒋瓛感慨万千。

    他虽然在北平,可也知道金陵的消息。

    随着西安血案以及燕王六十五万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金陵,不但喊打喊杀声没有了。

    喊打喊杀的人,都开始给燕王请功了。

    多可笑,多滑稽!

    据说,随着读书人、士绅、商贾纷纷心虚恐慌出走,整个金陵城一下子都冷清了。

    此番,金陵的闹剧,不但没给燕王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害。

    相反,还检验了天下百姓对燕王的态度。

    更让整个大明精英层,全都亲眼目睹了,燕王朱棣的手段和威压!

    ……

    蒋瓛强行收敛思绪,抱拳恭恭敬敬道:“王爷,陛下及满朝文武,请您率领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呼!

    长长吐气声,顿时接连响起。

    蓝玉、朱樉等人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松了口气,齐齐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蒋瓛,略作沉吟,吩咐:“转告朝廷,百万部落民,尚未安置,我需要时间,暂时无法回朝。”

    蒋瓛面色微微凝重。

    这是干什么!

    不愿收手?

    唇角动动,劝说的话刚到嘴边,见朱棣微微皱眉,心头一紧,忙改口道:“是,卑职马上派人将王爷的请求,转告朝廷。”

    ……

    攻守突然翻转。

    朱棣不肯回朝,继续领兵屯扎长城外的消息传开后。

    金陵百官慌了。

    开始不停上奏,为朱棣请功。

    奖赏也越来越丰厚。

    消息传到张北,朱棣依然不为所动。

    只是告诉朝廷,尚未安置好百万牧民,无法回朝。

    而朱标清醒的消息传来后。

    朱棣更是不着急了。

    直接带着四十万牧民骑兵,从张北出发,一路向西,跑到河套地区。

    吓得延安府、大同府边境大明守军战战兢兢。

    ……

    鸡笼屿。

    冶铁工坊。

    俞靖刚刚带着一群俘虏返回东番,就被蒋进忠带到冶铁工坊。

    俞靖看着差不多两丈高,由好几节铁皮卷成,直径约一丈的巨型‘铁桶’,铁桶周围,还搭建了铁制的梯子!

    这不是浪费嘛!

    知不知道,王爷治下,铁的消耗多么大!

    没好气,扭头,“老蒋,你就是要给我看这个东西,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热?”

    嘿嘿……

    蒋进忠得意一笑,冲冶铁师傅点了点头。

    工匠拿着一根铁钩子,勾住‘铁桶’底部一个拳头大小的小门。

    俞靖目视中,匠人用一根铁棍,不停往小门内捅……

    某刻,俞靖眼睛顿时瞪大。

    红色高温的粘稠液体,从捅开的小洞中,缓缓流出来。

    顺着下面的引流槽,流入一个个定型槽内。

    距离近,高温烫的俞靖脸皮微微刺痛,满面通红扭头,激动大喊:“铁!老蒋这是炼铁的东西?”

    蒋进忠点头,得意笑道:“这是咱们冶铁坊在原本泥炉基础上,新搞出来的炼铁炉子,一次性,可以炼铁一千市斤!而且,这种炉子,不会像泥炉炼铁一样,频繁损坏,能用很长时间!”

    ……

    他们东番到处要用到铁。

    冶铁坊建设的泥炉子,都赶不上烧坏的。

    “这种炉子,里面有一层陶土坩埚,十分耐高温,工匠预估,这样的高炉,用十几年都坏不了,以后,咱们需要多少铁,只要建更大、更高,更多这样的高炉就可以了!”

    “等陛下南巡的时候,来看看咱们的高炉,一定能惊呆!”

    俞靖顿时笑了。

    “蒋大人,俞统制……”

    就当俞靖要说话时,身后传来急促声。

    俞靖二人转身,就见叶茂匆匆而来。

    两人不由惊讶。

    叶茂在福建,怎么跑东番来了。

    叶茂靠近后,就气喘吁吁道:“快!王爷出事了……”

    听闻叶茂介绍福建以外,各地士绅、读书人对朱棣喊打喊杀的事情。

    蒋进忠、俞靖脸色顿时难堪。

    ……

    当天。

    三百艘海军战船,又加第一混成协,半个协兵力启程。

    同行启程的,还有毛骧统帅的军情司成员。

    在俞靖启程时。

    同时以朱棣的名义,请求福建海商同行。

    将近六百艘大小船只,不装任何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沿海岸线驶向北方。

    ……

    金陵。

    皇宫。

    坤宁宫。

    朱元璋坐在榻边,揉着膝盖,说道:“准备准备,咱带你去北平看看……”

    马秀英微微愣怔,放下手中书,“去看标儿,还是去看老四?”

    “都看!主要是老四。”朱元璋苦笑,“咱有感觉,老四肯定不会回金陵,会从河北战俘营直接出海,离开咱们大明。”

    他也是在老四第三次推辞回朝,才意识到的。

    “这一次,咱们大明有些该死的东西,真的让老四寒心了!”朱元璋手紧紧攥住,眼中寒光一闪。

    许久后,默默叹了口气,“这一走,往后恐怕再想见一面就难了!”

    老四这一走,除非他和秀英病危,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马秀英拿书的手,不由微微攥紧……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或许,除了生老病死,再能见老四,只能是重八去福建南巡时了。

    ……

    翌日。

    朱元璋南巡前,要率先北巡的消息便在金陵传开……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洪武血案,准备留给朱棣,也是本书最大一个高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