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2章 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92章  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

    脱古思帖木儿脸上笑容更胜。

    姚广孝把一切看在眼里,知道说服脱古思帖木儿了,最后总结道:“可汗,您现在是整个草原的共主,您更应该展现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怀,先祖成吉思汗的事迹,您肯定比贫僧更清楚……”

    脱古思帖木儿点点头。

    换做先祖成吉思汗。

    一定会按照道衍的计策,重点打击大明太子朱标。

    俘获、哪怕擒杀大明太子,不但能重创大明最为精锐的兵马。

    更能动摇大明国本!

    一个女人带来的耻辱,与此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脱古思帖木儿收敛思绪,担忧道:“大师,若明太子朱标被我方擒杀,朱四郎会不会继承大明?”

    话中,脱古思帖木儿眼中忧虑一闪而逝。

    接着,直言不讳道:“相较于太子朱标,我绝不希望朱四郎做大明的皇帝。”

    朱标做大明皇帝。

    即便大明体量足够大。

    他也有信心和大明抗衡周旋。

    可若换成朱四郎……

    几年前,二十万大军,合击共剿,朱四郎转战千里,扬长而去,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恐怕整个草原,都不希望,看到此人当大明皇帝。

    朱四郎做大明皇帝,草原人会本能畏惧。

    未战先怯!

    “且大师应当明白,朱四郎不光武略出众,文治相较武略,也丝毫不差。”

    姚广孝捕捉到脱古思帖木儿眼中一闪而逝的忌惮。

    暗暗感慨。

    可不嘛!

    太子朱标优不优秀?

    肯定优秀!

    这些年,协助朱皇帝处理朝政,把大明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条。

    大明可不是一个小国。

    有着复杂的人事利益斗争。

    地域间有着不同的情况。

    想要把这样一个庞大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绝非任何人都能胜任。

    从任何方面来看。

    朱标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储君继承人。

    可为何,这些年,朱标给人的感觉,略显平庸?

    其实,这都是假象。

    是因朱四郎太优秀所致。

    燕王朱四郎做成的事情,太大。

    朱四郎身上光芒太盛,所以才遮挡了太子的光芒,才让太子显得略微平庸。

    别的不说。

    在朱四郎的光芒如此刺眼情况下。

    太子朱标还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如山。

    或许,私底下应该有些布局。

    可也足以看出,太子朱标的优秀。

    至少,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太子,鲜有人做到这一点。

    “大汗放心,朱四郎不会成为大明继承人。”姚广孝含笑给脱古思帖木儿喂定心丸:“首先,通过贫僧这些年观察了解,朱四郎志不在大明。”

    ……

    “退一万步,就算朱四郎志在大明,太子朱标陨落,轮也很难轮到朱四郎,我们中原王朝的传承,讲究嫡庶、长幼,大明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更是很快就立下了立嫡立长的原则,太子有子嗣、太子下面,朱四郎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怎么轮也轮不到朱四郎……”

    ……

    这番话,他只是单纯为了让脱古思帖木儿安心。

    若太子朱标出事。

    朱四郎还真的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继承人。

    无他。

    贤!

    朱四郎这些年所做之事,无不表明,此王的贤明!

    他就不相信,朱皇帝有朱四郎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私下里,就没想过,若是把大明江山传给朱四郎会如何如何……

    是人,目睹朱四郎所做一切。

    就一定会有这种想法!

    只要有这种想法。

    太子朱标一旦出事。

    朱四郎就有六七成机会,成为大明储君!

    奈何,这位英雄气短,才雄却志短!

    本身对大明皇位没有野心。

    这些年,抚养教导太孙朱雄英,若太子朱标出事。

    此王一定会鼎力支持朱雄英。

    不过没关系。

    只要太子朱标出事。

    他以天下为棋盘的棋局,就再一次出现转机了。

    第一次转机,在朱四郎名噪天下时。

    原以为,他们能借助朱四郎的威望、名声,逼的太子自乱阵脚,失去战略定力。

    万万没想到。

    太子朱标出乎意料的优秀。

    始终没有自乱阵脚。

    棋局因此,就陷入死寂,好些年死气沉沉。

    中原的棋局,他没有任何办法。

    无奈,只能跑到草原传扬佛法。

    同时劝说引导脱古思帖木儿,以养蛊的方式,唤醒草原人血性,提振士气和战斗力。

    原本计划着,当草原的兵锋再次锋利后。

    必然对大明造成巨大威胁。

    以秦王、晋王为首的塞王们,必然成为朱皇帝的依靠。

    他通过草原弟子这条情报线,一明一暗,分别辅佐秦王、晋王在征塞中建立威望和功勋。

    为将来秦王、晋王一明一暗,挑战太子打好基础。

    就在他刚开始付诸行动两年后。

    朝中就传出消息,太子将会挂帅北征。

    ……

    无论是来草原,帮助脱古思帖木儿提振士气和战斗力。

    亦或是现在算计太子朱标。

    他都在求变!

    与太子不同。

    太子要保持战略定力。

    而他则需要求变!

    在变化中,才能寻求机会。

    大明的棋局死气沉沉,他就跳出大明这盘棋局,在草原推动变数。

    草原的变,一定会影响大明!

    如今,他想要的变数,终于来了!

    这次,他一定要,促使大明发生疾风骤雨的变化!

    “本汗想封大师为我北元国师,助我擒杀或俘虏太子朱标!”脱古思帖木儿郑重看着姚广孝。

    想法是临时产生的。

    但他格外迫切。

    若有姚广孝助力。

    他一定能擒杀或俘获大明太子朱标!

    在他手中,重现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或许就不是遥不可及,一触即碎的梦!

    “贫僧多谢可汗信任。”姚广孝双手合十,故作一副诚惶诚恐。

    接着,话锋一转,“但贫僧是出家人,不能接受可汗邀请……”

    既然大战一触即发。

    他也该离开草原,回秦王身边,隐藏起来,当幕僚,参详军事。

    若成了脱古思帖木儿任命的北元国师,大明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

    “这些年,草原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西蒙古瓦剌部的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东蒙古的鬼力赤、阿鲁台、脱欢……”

    这些年轻的草原狼王,都是这些年,养蛊过程中,血性杀戮诞生的。

    年轻、凶悍、头脑灵活!

    他们有人架空了自己软弱无能的父亲,有人亲手杀了自己贪好美色,不知进取的兄长、有人背叛了自己的部落首领,自成一系……

    在他向脱古思帖木儿提出养蛊计划后。

    脱颖而出的年轻狼王们,都把传统的草原规则和道德践踏在脚下。

    是真正的枭雄!

    可以说,这群草原狼王,都是他‘培养’出来的。

    他十分肯定。

    未来数十年内。

    草原将是这群践踏了规则和道德底线枭雄的!

    ……

    “贫僧一心只为弘扬佛法,且贫僧到底是个中原人,担任北元国师,大战在即,不利于可汗团结整个草原人心。”

    脱古思帖木儿微微皱眉。

    道衍的拒绝,让他有些不爽。

    同时,也让他想到了草原现状。

    的确,很多人对他支持道衍在草原传播佛法,已经颇有微词了。

    就是以马哈木、阿鲁台这些新冒出头的年轻部落首领为主。

    ……

    脱古思帖木儿最终打消了任命姚广孝为国师的想法。

    离开寺庙后。

    就开始传召张玉、马哈木为首的各部首领。

    一时间,还处于冰天雪地的草原,瞬间风云变色。

    ……

    大明也差不多如此。

    两个庞大的政权,都默契铆足了劲儿,要来一次,规模宏大的战略决战。

    在这种情况下。

    朱棣在年初一临近傍晚,回到金陵城。

    当天,朱元璋就派人来通传,参加明日早朝。

    徐妙云抱着金豆子,陪朱棣站在寝殿门口,目视传旨太监离开,微微惊讶:“大年初二就开朝?”

    往年过年,至少休沐七天。

    真正完全恢复节奏,至少得等元宵节后。

    今年初二就开朝?

    朱棣收回视线,“大战在即,肯定不可能向往年那样了。”

    数十万大军北上。

    至少得征召百万民夫!

    父皇肯定是不想太影响春耕。

    抓住春耕前这段时间,尽可能把军需物资向北平、大同等地转运。

    到时出塞作战,只要数十万民夫随军行动就可以了。

    徐妙云眼中忧虑一闪而逝。

    战争气息越来越浓烈了。

    低头,催促道:“雍鸣、祈婳,时间不早了,快回去休息,祈婳不准玩的太晚,雍鸣也不准看书太晚!”

    “阿爹,你哄我睡觉好……”

    小祈婳口中的‘吗’字尚未说出,徐妙云‘生气’看去,小丫头声音戛然而止,吐了吐舌头,转身小跑离开。

    “阿爹、娘亲。”雍鸣给两人请安后,转身离开。

    徐妙云看着两小家伙离开的背影,不由笑了。

    朱棣笑笑。

    知道妙云把两个小家伙打发走,是想要他早点休息。

    今夜之后,接下来,他恐怕不会再有,痛痛快快,踏踏实实休息的机会了。

    ……

    整个金陵人心躁动中。

    朱棣倒是一夜好梦。

    五更天。

    徐妙云一路从寝殿,跟着朱棣来到殿门。

    殿门打开。

    微寒阴冷的风,扑面而来,朱棣无奈转身,“你要跟着我去上朝吗?外面冷,你做完月子也没几天。”

    徐妙云笑笑,“我就在这里看着……”

    朱棣无奈摇头,伸手捏了捏徐妙云脸颊,转身大踏步,快步离开。

    整个朱府,所有人还在睡梦中。

    在徐妙云注视中。

    朱棣摸黑,披着星月骑马出府。

    整个朱紫巷已经十分热闹了。

    各府府门打开。

    文武官员,或是乘坐马车,或是骑马,从府门内走出来。

    看到朱棣,全都暗暗观察着。

    “四郎!”

    身后呼喊声传来。

    朱棣扭头……

    徐达策马赶上来。

    朱棣请安后,徐达低声道:“做好心理准备,陛下恐怕要给你压担子了。”

    “泰山听到什么风声了?”朱棣诧异询问。

    他们刚回来。

    这段时间,金陵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风声,他还真不知。

    可泰山既然这样提醒,肯定是听说了什么。

    “是有些风声……”

    “三哥。”徐达声音刚响起,身后又有声音传来。

    翁婿二人扭头,就见蓝玉、沐英、耿炳文三人骑马而来。

    “王爷。”

    “永昌侯。”

    ……

    打招呼后。

    蓝玉笑道:“最近太忙了,东旭他们成婚,没能亲自去。”

    朱棣笑笑。

    东旭三人成婚。

    除了汤二叔、叶茂。

    以及江宁县令方孝孺外。

    就没有金陵官场上的人来了。

    不过,蓝玉他们虽然没来,却也派人送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给三个小家伙。

    给足了他面子。

    洪武九年,他是怎么也没想过,他和蓝玉的关系会如此。

    朱棣笑着抱拳拱手。

    沐英看了眼耿炳文,笑问:“听蓝春他们回来宣传,苏四叔要给耿瑄和春晓盖房子?”

    他和蓝玉带着耿炳文,刻意在早朝的路上,追上老四。

    其实就是想帮耿炳文打听打听耿瑄成婚后消息。

    耿炳文竖起耳朵。

    朱棣眼神余光看了眼耿炳文,笑着点头,“是啊,连建房子的地址都选好了,苏四叔别提多高兴了,直把耿瑄当亲儿子看待……”

    苏四叔家只有两个孩子。

    一个春妮、一个春晓。

    都是女娃。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四叔、四婶就各种想办法,想生个男娃。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哪怕日子好过了。

    许是年龄大了,四婶儿倒是又给四叔生了一个。

    不过还是女娃。

    ……

    苏春妮嫁到隔壁邻村,因为在村里学了算数,本来就很受婆家重视。

    后来邻村也搞乡土村社。

    苏春妮的知识发挥了大作用。

    听村里乡亲说,苏春妮现在都是邻村乡土村社的幕后带头人。

    明面上的带头人,是苏春妮丈夫。

    春晓比苏春妮更优秀。

    这些年,整个金陵城都家喻户晓。

    ……

    两个闺女也孝顺。

    这些年,四叔、四婶儿都看开了。

    “突然间,多了耿瑄这么个上门女婿,四叔、四婶儿别提多高兴了。耿瑄成婚当天,高兴,喝醉了,还说了,将来有孩子后,至少要让一个孩子,跟着四叔姓。”

    耿炳文唇角抽抽,接着又笑了。

    他这个小儿子,打小混账是混账了点,可有个优点,本性不坏!

    看得出来。

    臭小子在苏家很受重视,没有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对他成婚不理不睬而受委屈。

    人家苏家夫妇,这么‘抬举’他。

    小夫妻两将来有孩子后,其中一个,跟着苏家姓,给苏家延续香火,又有什么不可。

    他不是那种迂腐之人。

    朱棣一直在暗暗观察耿炳文。

    见耿炳文没有生气,满意点点头。

    耿炳文的心事解决了。

    蓝玉笑道:“王爷,你要做好准备,陛下有意任命你为检校官,我和沐英做你的副手,检校陆陆续续赶到金陵,准备开赴北上的各军,另外,还要督办粮草等等……”

    怪不得泰山说,老头子要给我压担子。

    若真如蓝玉所说。

    这担子可不轻。

    他们要检校过目、监督数十万大军,以及粮草辎重。

    接下来,有的忙了。

    “老四,你那群徒弟,跟着你回来了吧?”沐英笑问。

    朱棣点点头。

    沐英道:“到时候,把这群孩子带上,当初督查百官时,我们虽然不在金陵了,可也听说过他们的事迹,有他们帮助咱们检校、监督,咱们能轻松点。”

    老四这群学生,十分善于统计核算。

    这恰恰是此番检校,最需要的技能。

    当初七八岁时,就能协助老四督查百官。

    这些年,恐怕更优秀了不起了。

    朱棣笑着点点头。

    这样的锻炼机会十分难得。

    别人家孩子,想参与还没机会呢。

    就是蓝春等人。

    虽然有蓝玉这个父亲。

    可朝廷恐怕也不敢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让蓝春这些二世祖参与。

    ……

    果如蓝玉透露的。

    当天早朝,朱棣被朱元璋任命为北征督办检校。

    蓝玉、沐英、朱樉、朱棡分别为副督办。

    特批准朱棣在朱府,成立办公点。

    期间,负责一应事务的各级官员,直接去朱府向朱棣汇报。

    督办前的第一件事。

    就是召集参加北征的各级将领,前往陆军第一镇大营,观摩新军。

    朱棣知道,老头子这是担心从外面调回来的将领,对他这个督办检校官阳奉阴违。

    也让这些人,看看陆军第一镇新军,感受一下新风气。

    ……

    早朝结束。

    百官鱼贯而出。

    看着朱棣、朱樉、朱棡等皇子们,说说笑笑走在前面。

    纷纷低语议论。

    “在朱府直接办公,这不就是开府建衙,自设班底嘛!”

    “这就是一个独立于朝廷的小朝廷!”

    “太子这个北征统帅,陛下尚未任命,朱四郎到先得重任!”

    ……

    “老四,你信不信,后面有人骂你。”朱樉往后看了眼,笑着打趣。

    朱棣笑笑。

    兄弟们纷纷打趣。

    “人不妒忌是庸才!”

    “牢骚话越多,恰恰证明他们拿四哥无可奈何!”

    ……

    朱棣笑着瞪了眼,几个嗓门最大的兄弟。

    ……

    当天。

    朱棣就在府内,搭建起了督办班子。

    随后,便正式投入忙碌中。

    别说,督办过程中,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督查匠作监准备情况,才发现,匠作监竟然还在把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制作长管身火铳。

    而火药和弹丸的准备十分不充足。

    朱棣暗暗捏了把冷汗。

第392章 父子兄弟携手,日月山河永在!(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