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0章 沸腾!愈演愈烈!(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奉天殿外。

    <div  class="contentadv">        群臣等着开朝同时,三三五五凑在一起,低语交谈。

    “听说,叶茂这个忘恩负义之辈,昨天回来,没有去东宫,直接住到了朱府。”

    “这就是摆明了告诉天下人,从今往后,他叶茂是燕王的人。”

    “恐怕,这是叶茂最后一次回朝述职了。”

    “爱回不回,我更在意,这个狼心狗肺之辈,带回什么成果,这般骄纵!”

    ……

    刘伯温站在百官序列前。

    听着后面窃窃私语声,余光看向站在前面的朱标,有些人,一副义愤填膺,恐怕更多是故意以忠臣之名,挑拨太子和燕王关系。

    太子的才智,应该能看得清楚。

    可这些声音。

    在太子心中,会不会产生影响?

    他不得而知。

    也无从判断。

    哎!

    刘伯温无奈叹了口气。

    天下间,很多事情,之所以变坏。

    就是这种搞破坏的人太多了。

    滴水穿石!

    大明的未来,以他的年纪,大概率是看不到了。

    但他不希望,这对兄弟手足相残。

    太子有大明的底蕴。

    燕王有出众优秀的才能。

    说实话,这对兄弟相争,胜负他无法判定。

    但一定是山河倾倒,日月变色!

    “朱四郎来了!”

    一声轻呼响起。

    刘伯温思绪被打断,与其他人一样,转身向后看去。

    两人,一前一后,亦步亦趋而来。

    “怎么来上朝,还穿着他们陆军第一镇的军服?他朱四郎想干什么!”

    “很明显呗,人家这次回来,时时刻刻穿着陆军第一镇军服,就是告诉天下所有人,人家自成一系!”

    ……

    刘伯温看着朱棣,身着一套完全有别于大明传统俯视的挺拔整洁军服。

    百官猜测没错。

    燕王此番回朝,时时刻刻穿陆军第一镇军服,就是告诉天下人。

    他和大明的区别。

    可百官的心态很有问题。

    燕王若是留在大明,他们忌惮痛恨。

    燕王现在摆出一副,要独立于大明之外的态度。

    这群人还不满意。

    酸溜溜。

    一副想要燕王对朝廷唯命是从的模样。

    这心态,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合着,人家燕王怎么做都不对?

    朱棣在群臣瞩目中,带着叶茂沿阶而上。

    叶茂来到对应他品级的位置停下,目视朱棣继续向上,‘在大明,王爷没办法继续向上,可出海后,王爷肯定会带着我们,这样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最辉煌!未来,朝廷都得羡慕!’

    目视中,叶茂激动,暗暗握拳。

    朱棣经过徐达身边时,给徐达请安,和刘伯温、蓝玉、沐英等人简单交谈几句,来到朱标身边,含笑道:“大哥。”

    朱标含笑看着,指了指朱棣的军服,“不要总把自己当军人看待。”

    朱棣点头,笑着解释:“大哥,我们这种军服设计,是有意图的,四海之民,部落繁多,族群也多,每个族群都有不同的服饰、发饰……”

    想把这么一个散装的群体,统合成一个族群。

    是一个十分大的课题。

    除了夹杂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理想中的中原文化。

    车同轨书同文。

    另外一件事,也必不可少。

    那就是统一服饰、发饰!

    历朝历代,新朝建立,都要对服饰、发饰做出一些改变。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的大明。

    中原的服侍、发饰经过了不断变迁迭代。

    为何?

    其实很简单。

    从肉眼可见的服侍、发饰,扫除前朝痕迹!

    “为何不用咱们大明服饰呢?”朱标看着朱棣,笑问:“你想在四海之上,扫除咱们大明的痕迹?”

    朱棣坦然笑着摇头,“强推大明服饰、发饰当然可以,可这种同化行为,太霸道,留下的后患太大……”

    太霸道的掘根。

    一定会把一些根系留在土壤中。

    留下太多隐患。

    他喜欢不动声色的掘根。

    直接在四海之上,通过他们这些精英层,引领一种服侍、发饰潮流,百姓必然效仿。

    将来,这种分体式服饰就会成为所有四海之民一种共同标识。

    一种共同身份认同的象征。

    现在是军中。

    未来,他会在文官中开始推行。

    带动商贾们。

    最终影响下面百姓。

    直到完成四海之民易俗的目的。

    ……

    说到最后,朱棣笑着摊手,“反正,就是件衣服,在服饰方面,我温和易俗,在文化方面,我强制性推行中原文化教育……”

    牺牲一下表象,温和掘了四海之根。

    完成不留隐患的同化。

    他不认为有什么不可。

    而且,随着工业化发展,大明现在的服饰,根本无法适应工业化。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一步到位呢?

    朱标深深看了眼朱棣。

    ‘真阴险!’

    竖耳偷听的百官,听完后,很多人忍不住暗骂一句。

    一直以来,朱四郎给他们最深的印象,就是霸道!

    可这掘根谋划中。

    却让他们看到了朱四郎的阴险!

    ……

    “开朝!”

    殿内突然响起的尖细声,打断所有人思绪。

    吱呀!

    沉闷威严的开门声传出。

    朱标、朱棣领衔群臣鱼贯而入。

    待群臣在殿内站好后。

    朱元璋现身。

    群臣微微愣怔。

    余光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被朱元璋牵着手,走上龙庭的雍鸣。

    眼中愕然之色,也一闪而逝。

    昨晚老头子派人传旨参加今天早朝,顺便把两个孩子接到宫中。

    说是想孙子孙女了。

    可他没想到,老头子带雍鸣上朝。

    雍鸣不是祈婳!

    朱元璋落座,百官都未回神。

    朱元璋冲朱棣笑骂:“看什么,你家闺女是个懒虫,睡的不愿起来,好好着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回神,忙山呼万岁跪安。

    朱棣也忙跟着,低头暗暗苦笑。

    他倒是知道,之前小祈婳也只跟着老头子参加午朝,甚至还在午朝时间,在龙庭睡觉。

    对小祈婳来说,别说早朝了,就是午朝,都是折磨。

    可雍鸣是皇孙!

    和祈婳不同!

    “平身!”

    “谢万岁!”

    群臣起身,看着立于御案旁,小小的身影。

    朱元璋看向朱棣,继续刚才的话题,“接下来,你们北征这一年多,雍鸣和雄英跟在咱身边学习。”

    群臣松了口气。

    饶是如此,眼神依旧暗暗抵触看着朱棣。

    朱元璋懒得理会百官想什么。

    他就是想给老四带带小雍鸣。

    这次之后,恐怕他们爷孙相处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朱元璋收敛思绪,目光巡视,“福建布政使叶茂来了吗?”

    “臣在!”

    叶茂恭敬应了一声,从文臣序列中,跨列而出,抱拳躬身。

    朱元璋笑问:“所有人都等着你汇报福建今年情况,你先汇报吧,不然,今天早朝,众人也神不思属。”

    “臣遵命!”

    叶茂领命后,默默深吸一口气,微微握拳,又松开,从袖中拿出折子,双手高捧。

    小太监接过折子,小跑转交朱元璋。

    叶茂同时汇报道:“今年一年,福建商税、田税、海贸税……等所有税种,总收入……”

    叶茂停顿一下。

    群臣唇角抽抽,一边暗骂,一边竖起耳朵。

    生怕漏掉什么。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

    叶茂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所有人瞬间呆滞。

    朱元璋翻看详细内容的动作都微微顿住。

    下一秒,也顾不得看各税种详细罗列情况,径直翻到折子最后面。

    笑意浮现,唇角渐渐向耳根咧开。

    真的?!

    百官目睹朱元璋的神色变化,这才回神。

    殿内瞬间哗然。

    “这是真的?”

    “两百万两!两百万两啊!”

    “就算按照所有税种,均税,十税一,两百万两税赋,就意味着,一年之内,福建一地创造了相当于两千万两财富!”

    “不止两千万,这个十税一不准,至少三千万!”

    “就按三千万计算,福建四百多万人丁,也就意味着,今年一年,福建平均每人创造了将近八两银子的财富!”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相当于八两银子的财富!”

    ……

    叶茂悄悄看了眼朱棣。

    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现在,特想在这些同僚面前,挺着胸膛,微微仰头。

    可惜,这是奉天殿。

    不能这么干。

    小雍鸣站在御案旁,抿唇、崇拜看着朱棣。

    他站在高处,能清晰看到,群臣看向阿爹眼神变化。

    能清晰感受到,气氛、情绪的变化。

    小家伙的小动作,没有逃脱朱元璋双眼。

    ‘有老四这个好榜样,雍鸣长不歪。’

    朱元璋笑笑,伸手揉揉小家伙小脑袋,“肃静!”

    声音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全都隐晦看着朱棣。

    朱元璋拍了拍奏折,严肃看向叶茂:“叶茂,这份折子中内容属实?你们没有为了朱棣脸上有光,对福建百姓横征暴敛吧?”

    “陛下,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叶茂掷地有声保证。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丝毫没有意识到,百官脸色瞬间十分难堪。

    等叶茂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懊悔看向朱棣。

    朱棣微微点头。

    他不怕被人仇视。

    这些事情,叶茂不说,将来南巡,又或者其他时间点,也会完完整整传到朝中百官耳中。

    朱标沉默。

    还是雇工身股制。

    “好!”

    朱元璋大赞一声,打断百官各异的思绪。

    朱元璋含笑看着叶茂,“这些年,你配合朱棣做的不错,等北征结束,咱南巡看看你们福建,若真的有你们汇报的这般好,咱会下旨,提升福建为特别行省,归属朝廷直辖,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海贸构成的福建模式,将永久保留!”

    叶茂激动抬头。

    他昨晚听王爷隐晦提过。

    可到底只是陛下私底下许诺。

    今天陛下直接当着百官说出来,只要福建建设,让陛下满意,特别行省就板上钉钉了!

    “臣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陛下,福建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昨天回朝后,臣请示王爷,准备,明年精细化发展福建乡土村社,突破现在的瓶颈!”

    朱元璋微微惊讶,看看叶茂,再看看朱棣。

    百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询问,“老四,福建还能比现在更富裕?更好?”

    朱棣抱拳,“短期内,受海贸体量、造船制约,由海贸提升福建建设,已经潜力不大,不过,福建面向咱们大明,精细化发展,只要成功,的确能让福建更上一个台阶。”

    他也不敢把话说满。

    毕竟,精细化发展不容易。

    “你还有谦虚的时候?”朱元璋打趣一句,手放在膝盖上,微微握拳。

    他激动啊!

    “叶茂!”

    “臣在!”

    “你们的精细化发展,咱准了,咱南巡时,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福建!”

    “臣遵命!”

    百官暗暗看着叶茂、朱棣。

    ‘哼!吹得震天响,南巡倒要好好看看!’

    这一刻,许多官员,生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随朱元璋南巡的念头。

    他们要去挑刺!

    特别行省,福建模式成为定制,绝不能接受!

    留着这块毒瘤。

    将来有一天,极有可能让这个脓疮,蔓延整个大明!

    ……

    随后的早朝,百官开的也神不思属。

    随着早朝结束。

    消息迅速传开。

    吕本听闻消息后,咬牙道:“备车!”

    他要马上回北平,把朱棣和乌云琪格的消息散播到草原上。

    特别行省?

    朱四郎若是死在北征途中。

    或成了北元俘虏。

    他倒要看,朱皇帝还有没有心情南巡!

    ……

    “福建今年上交朝廷两百万总税赋!”

    “听说,福建今年人均创造八两财富!”

    “这是啥意思?”

    ……

    “什么,福建一直在搞雇工身股制?已经完成了七成改造?”

    “千真万确,据说,燕王和叶布政使承诺,明年,整个福建全都要改造成雇工身股制!”

    “还有呢!还有呢!陛下说了,南巡福建若是真有汇报的这么好,福建会列为特别行省,朝廷直辖,福建模式,永久保留!”

    “凭什么,福建都能搞雇工身股制,咱们金陵作为皇都却一直没动静!”

    “凭燕王主政福建呗!”

    ……

    整个金陵瞬间被点燃,沸腾……

    事关百姓自身直观、切身福祉,沸腾程度,超过朱棣回朝,超过陆军第一镇赢得对抗演练。

    议论愈演愈烈。

    朱棣没料到。

    朱元璋没料到。

    所有人都没料到,百姓反响会如此之大。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吕本离京,北征布局开始了,情节进入下一个高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