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各方云集!(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85章  各方云集!

    胡府。

    书房。

    胡惟庸小抿一口茶后,缓缓放下茶杯,含笑看向吕本:“吕大人没去皇宫参加接风宴?我是想去而没资格啊!”

    哼!

    “不去!”吕本微哼。

    虽然现在是捧杀朱棣。

    可他不想看朱棣众星捧月,志得意满的样子!

    更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转移话题,拧眉道:“胡相,韩国公与胡相真的……”

    胡惟庸阴阳脸瞬间全阴。

    点点头。

    吕本暗暗惋惜,其实他特别想把李善长也拉入倒燕联盟。

    李善长在大明的人脉,绝非胡惟庸可比。

    只要李善长成为倒燕联盟一员,为允炆谋求那个位置的机会,势必更大。

    可惜,他也知道,李善长这个人,太狡猾。

    简直就是个老狐狸。

    据说,当初朱皇帝和郭天叙之争时,李善长都左右逢源,并非坚定不移站在朱皇帝这边。

    依着朱皇帝的小心眼儿。

    立国后能给李善长封公。

    并让李善长为文官之首。

    可见此人的能耐。

    这么一个老狐狸,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其,倒燕联盟的存在。

    本想一步步,将其拉下水。

    这等要命的事情,只要上了船,就别想下来。

    可惜,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嗅觉敏锐的很,闻到味儿不对,就马上缩回去。

    甚至,不惜大庭广众,以自损名节为代价,和胡惟庸断绝师徒关系。

    给别人留下一个重利轻义的糟糕印象。

    他询问,也并非给胡惟庸添堵。

    只是为了确定。

    “胡相,李善长肯定会后悔的。”

    仇视朱四郎的人可不少。

    倒燕联盟有很广泛的支持基础。

    以对付朱四郎为借口成立的倒燕联盟,将来必然变质,必然会诉求更多的利益。

    如果现在倒燕联盟,打出扶持允炆的旗号。

    不但会吓跑很多人。

    还会有很多人,笑他们不自量力!

    就连黄子澄、齐泰暂时都不知,他和胡惟庸组织这个联盟,所图可不止朱四郎!

    可将来,完全可以为他和胡惟庸操控。

    总之,从这个联盟成立之初。

    就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他们铲除朱四郎势力,扶持允炆继任太子爷的皇位。

    要么,他们被铲除。

    最后一种可能吗?

    将来的倒燕联盟,会是一个涉及数万、十数万人,完全由官员、士绅、商贾等精英层组成的联盟。

    除了朱皇帝这种开国之君。

    谁有铁腕手段,铲除他们?

    太子爷?

    太子爷恐怕没有这种魄力。

    老朱家,有这种魄力的,恐怕只剩最像朱皇帝的朱四郎了。

    可他,将来会离开大明!

    ……

    胡惟庸听着吕本畅想未来,不由笑了。

    这样的未来,的确很美好。

    “吕大人今天来了,我正好与吕大人商议一下倒燕联盟的制度纲领、组织……”

    吕本微微愣怔。

    胡惟庸眼底鄙夷一闪而逝,脸上却堆满笑容,“这件事情,必须吕大人亲自来决定……”

    ……

    “这段时间做生意,接触乡土村社,在胡氏商行搞雇工身股制,以及今天观察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我深受启发,不知吕大人有没有察觉,朱四郎所搞得这一切,核心是什么?”

    吕本拧眉,一时不知胡惟庸想说什么,随即笑道:“胡相但说无妨!”

    “组织力!纲领目标!”

    胡惟庸掷地有声道:“乡土村社之所以能迸发出这么大的力量,就在于,朱四郎以村庄为单位,把百姓组织起来了。”

    ……

    “无论是乡土村社,还是雇工身股制,纲领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在内容上宣扬所有人应该一起好!”

    ……

    “咱们倒燕联盟的纲领目标自然不用说,就是搞垮朱四郎,正本清源,为大明,为太子扼杀隐患!”

    “可咱们现在这个联盟太松散了,动员力跟不上,打击朱四郎的战斗力就无法发挥出来,同时,宽进宽出的松散状态,也很容易被锦衣卫察觉……”

    现在之所以没有被察觉。

    主要是人还少。

    以及他运作得当。

    可随着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后。

    有些人喜欢招摇,喜欢逛青楼,喝三两猫尿,喜欢吹嘘胡说,倒燕联盟势必败露!

    他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冒这么大风险干这件事。

    他不是为了招摇,是为报仇!为权力!

    所以必须有个章程。

    必须组织起来,确保动员力、战斗力的同时,尽可能隐秘!

    ……

    吕本略微琢磨,问:“胡相准备如何做?效仿朱四郎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可怎么效仿?”

    他当然希望倒燕联盟战斗力强了。

    可胡惟庸提及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组织力,但他没有发现,这种组织力,到底如何运行。

    胡惟庸笑而摇头,“吕大人,朱四郎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组织力度并不强,他是用一种经济的方式,把人组织起来,他这样搞,倒也能理解……”

    用经济把百姓串在一起、动员起来,经济的运行中,百姓逐步适应相互协助,分工合作。

    最终,让百姓形成组织度较高的群体。

    一改以往,农村一盘散沙的松散现状。

    他可以十分肯定。

    一旦大明完全完成乡土村社,运行几年后。

    北元即便破关冲入中原,也绝对讨不了半点好处。

    无他。

    朝廷一声令下,已经习惯了相互协助、分工合作的百姓,动员速度会快的惊人!

    可以迅速提供大量粮草。

    就算是被征召从军,也比以往的百姓,更快适应军队,适应战斗。

    军队,说白了就是个相互协助,分工合作的群体罢了。

    一群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训练的,适应协助、分工、合作的百姓,能更快速适应战争!

    朱四郎的身份,不敢用行政式,命令的方式,构建农村的组织力。

    他要这样干。

    恐怕就不是被朱皇帝当做心头肉。

    可能,现在都被朱皇帝猜忌!

    朱棣如果听到胡惟庸这番分析。

    也会竖大拇指。

    有些人,无论好坏,才能都是无法否定。

    工业文明为何能碾压农业文明。

    绝不是单纯的武器原因。

    即便给两种文明,同样代差的武器。

    工业文明都能碾压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以家庭为单位,一盘散沙,散装的文明。

    工业文明,以工厂、大农场为骨架,构建的经济运行中,即便不教百姓读书识字。

    百姓都在日常的分工合作中,潜移默化完成了训导。

    朱棣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除了想要经济利益外。

    更寄希望,借经济行为,训练百姓。

    让所有百姓一下子读书识字,根本是天方夜谭。

    可广泛的乡土村社,能以一种,不用读书,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完成百姓对分工、合作的初级训练。

    既能让大明亿兆子民,更从容主动推动、拥抱工业化。

    也隐形提高了大明,除财富之外,另外一种国强因素。

    ……

    “胡相,你就说,准备怎么组织倒燕联盟吧。”吕本迫不及待询问。

    胡惟庸解释的越是清楚,他就越发急切。

    胡惟庸看向吕本,笑笑,“很简单,从今天开始,我们倒燕联盟要做到组织度十分严密,不能什么人都吸收,要有一个外围组织,就以胡氏商行作掩护,当做外围组织吧。”

    通过和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生意往来接触,打好关系同时。

    观察其对朱四郎的态度,对朱四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态度。

    观察其品性等方方面面。

    ……

    “一些反对朱四郎不坚定的,一些大嘴巴,喜欢夸夸其谈的,就留在外围,绝不吸收到倒燕联盟核心,一些对朱四郎咬牙切齿,且低调、能保守住秘密的人,吸收进我们的核心,所有核心成员,都要留下加入倒燕联盟的签字画押……”

    ……

    吕本瞪大眼。

    这……

    这也太……

    他不知该说什么了。

    胡惟庸分明还参考了锦衣卫体系。

    “胡相,如此,我们倒燕联盟就很难壮大啊。”

    胡惟庸笑了,“我们还有外围,也会笼络好和外围的关系,当我们倒燕联盟核心发起对朱四郎的攻击时,同样可以策动人数更多的外围成员……”

    这些人只是不可靠。

    但能把他们吸纳到外围观察的。

    肯定是对朱四郎、以及朱四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存有反感的人。

    ……

    哈哈……

    吕本听完后,顿时仰头爽朗大笑。

    笑过后,凑到胡惟庸身边,压低声,激动冷笑:“胡相,若如此,只要我等,等朱皇帝驾崩后,谁能奈何我们倒燕联盟!”

    胡惟庸阴阳脸顿时露出笑容。

    朱皇帝驾崩后,倒燕联盟就没有对手!

    ……

    于此同时。

    皇宫的接风宴,也已经接近尾声。

    众人都有些微微酒酣。

    很多人去和朱棣说话。

    朱棣礼貌应付着。

    “四哥。”

    长公主朱镜静带着两个小家伙,从隔壁女眷的宴殿走来,笑着喊了声,对跟在身边,好奇打量朱棣的小家伙说道:“阿道,这是四舅。”

    李道往朱镜静身后缩了缩,露出半边脸,怯生生叫道:“四舅。”

    朱棣不由被逗笑,弯腰抱起这个外甥。

    洪武九年。

    他们自己还都是孩子。

    眨眼时间,他们都开始做父母、做长辈了。

    朱家的第三代也越来越多了。

    “怎么,怕我?”朱棣笑问逗弄。

    朱镜静不由笑了,“今天带他去看四哥回朝,他还激动喊着,要见四舅,真见了,反而拘着了。”

    朱镜静打量着朱棣。

    她四哥变化可真大。

    一身肩头点缀着明黄的墨黑新式军服穿在身上。

    哪怕是笑着。

    能真切察觉四哥的亲切。

    可依旧让人很有压力。

    越来越像父皇了。

    朱镜静收起思绪,看看左右,低语:“四哥,有时间吗?我想和你单独说说话。”

    朱棣微微愣怔。

    然后点点头,抱着外甥李道,往殿外走去。

    有人注意到,也只是看了眼,并未在意。

    兄妹二人走出殿外后,周围很僻静,朱棣见朱镜静神色有些严肃,笑道:“你是我妹妹,伱有什么话,可以和我直说。”

    朱镜静轻松了不少,笑笑,“四哥,今天你们回朝结束后,我公公,就是韩国公,就把我和李琪找去书房,提出,要我们和四哥、四嫂走动勤快些,还叮嘱我们,如果能征求四哥和父皇同意,就让我们夫妇跟着四哥出海……”

    朱棣认真听着。

    微微皱眉。

    李善长这老狐狸,嗅到了什么事?

    分明就是担心临安一家,留在大明,遭遇不测。

    并且,看好他。

    认为他肯定能保护临安一家?

    可……能有什么事?

    如今、雄英的命运改变了。

    武勋们也老实了。

    以刘伯温为首的文臣,不说兢兢业业吧,至少从推行乡土村社来看,也不错。

    至少合格。

    大哥这些年做事风格也有所改变。

    压力没有以往那么大。

    ……

    父皇极为自信。

    有信心,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矛盾。

    大概率,是不会做历史后期,政治无法解决,就用消灭肉体的方式铲除问题。

    李善长还担心什么?

    朱镜静见朱棣琢磨,自身也十分不解,补充道,“四哥,今天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我也不知道重不重要,我公公和胡惟庸做了切割……”

    朱棣眉头微挑。

    有些惊讶。

    用这种自损方式切割。

    李善长到底害怕什么?

    这就好像是后世的大企业,经济寒冬时,不惜自身流血,自砍触手。

    李善长认为,未来大明还会有翻天覆地,足以把很多人,卷入其中,碾压粉身碎骨的大变动?

    胡惟庸吗?

    他很想问一问李善长,到底嗅到了什么。

    可他的身份。

    以及在金陵城。

    不适合私下接触李善长这种人。

    而且,恐怕李善长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李善长这种老狐狸,危机对他来说,其实就是机遇!

    机遇面前,却开始收缩,一副安排后事的样子。

    大概率,这只老狐狸也不清楚,只是,天性狡猾,嗅到了危机。

    “你没问,韩国公为何如此吗?”

    “问了。”朱镜静摇头,“可我公公说,若他能预料到未来,就不会这样安排。”

    朱棣默默点头。

    和他判断的一样。

    片刻后,扭头笑道:“你们夫妻若是愿意跟我出海,我当然没问题。”

    自家妹妹,照应一下又有什么。

    李琪能力中平。

    可只要踏踏实实的,对于缺乏治理型人才的他来说,也是帮手。

    “谢谢四哥。”朱镜静高兴笑着点头,“等再过几年,两孩子大点,我们就去投奔四哥。”

    朱棣点点头。

    ……

    李善长见朱棣一个人走进来。

    等其他官员去和朱棣寒暄后,也跟着走过去。

    一直等到朱棣身边没什么人后,才靠近朱棣,抱拳道:“恭喜燕王在海外创下一番基业。”

    “还希望韩国公能多指点。”

    李善长笑容微微凝滞,从朱棣一语双关的话,他就明白,朱棣想要他指点什么。

    苦笑。

    儿媳恐怕什么都跟朱老四说了。

    略微犹豫,说道:“王爷为大明带来了新气象,王爷也通过巧妙高明的手段,温和的推动这一切,没有出现,历朝历代,普遍会发生的新旧猛烈碰撞,不过,我认为,新与旧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需要大智慧者,用时间换空间来实现新旧交替……”

    胡惟庸想干什么。

    他真的不知道。

    只是胡惟庸这么痛恨朱老四的人,却突然搞雇工身股制。

    他可不认为胡惟庸转性。

    他没有证据,不想提及胡惟庸。

    也不用他提醒。

    等朱老四知道胡惟庸搞雇工身股制后,肯定也会对胡惟庸产生怀疑。

    何况,就像他说的。

    新与旧的矛盾冲突一直都存在。

    需要大智慧者,用时间换空间来实现新旧温和平稳过渡。

    朱皇帝是开国马背皇帝。

    朱皇帝在位时,有朱皇帝压着,新旧矛盾不可能爆发。

    可朱皇帝走后。

    太子的威望、手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他很悲观。

    即便他对胡惟庸的判断出错。

    未来,也必然要爆发一场新旧之间的冲突。

    朱老四如果还支持太子,这场冲突还能控制。

    所以,把长子一家托付给朱老四,是最正确的选择。

    怎么也不吃亏!

    何况,朱老四海外创业,人才缺少。

    长子的才智,搁在大明,若是没有他李善长这个爹,什么都不是。

    可出海,能得到朱四郎重用。

    加上彼此的关系,不说成为朱四郎麾下的领军人物。

    至少也可以混个中等位置。

    若朱四郎能指点培养一番,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那个蒋进忠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没遇到朱四郎。

    蒋进忠就是个贪慕虚荣,碌碌无为的平庸官员。

    可看看现在。

    听说,如今的蒋进忠,都成了朱四郎的大管家。

    大管家这个位置可不好当。

    能辅佐朱四郎,几年时间,攒下两百艘火炮战船,一个镇,又一个混成协陆军,这能力很了不得了。

    今天的蒋进忠。

    和江宁时的蒋进忠,完全是脱胎换骨的两个人!

    他若是早知道,朱四郎走这样一条路。

    或许,早把长子托付给朱四郎了。

    以前让临安公主多和朱四郎夫妇走动,步子还是迈的太小了。

    ……

    朱棣深深看了眼李善长。

    他能判断,李善长这番话是肺腑之言。

    新旧矛盾,确如李善长分析,确实存在。

    可洪武年之后,大哥还解决不了新旧矛盾吗?

    李善长是不是对大哥太悲观了?

    父皇在位期间。

    新势力茁壮发展。

    稳稳压制旧有。

    大哥继任后,还处理不了新旧矛盾?

    人多嘴杂,此时也不是深入想此事的时机,朱棣暂时把此事压了下去。

    决定先观察观察。

    ……

    接风宴结束。

    朱元璋当着群臣的面,勉励谭渊、周浪、张武等人,要他们在后天的检阅和对练中,拿出真本事。

    勉励结束,众人要离开时。

    朱元璋当众让朱棣单独留下。

    引得百官纷纷侧目。

    灯烛映照下。

    朱棣陪朱元璋从宴殿出来,只父子二人,沿着走廊漫步。

    挂在走廊的宫灯散发出柔和光晕。

    在风吹拂下,轻轻摇晃。

    朱元璋余光看着,比他都身形高大的儿子,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临安和李善长,找你谈了什么?”

    朱棣也不藏着。

    把二人的话,转述给朱元璋。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老狐狸!”

    “新旧矛盾!”朱元璋突然感慨一声,“知道爹,为何不推动雇工身股制吗?”

    不等朱棣回答,自言自语道:“爹不敢折腾的太厉害,现在刚刚好,我再坚持十几年,你大哥就能接过一个,欣欣向荣的大明,如果咱推动雇工身股制,烽火遍地咱不怕,可新旧矛盾迅速堆积,咱活着时,若是解决不了,你大哥这个皇位恐怕会很艰难,依靠你,咱相信,你们兄弟联手,肯定能解决新旧矛盾。”

    “可你在施政、带兵打仗中,形成的威望太大太大了,你还是咱的嫡四子,咱要是这样做,就是对你不负责任。”

    ……

    朱棣默默认真听着。

    近些年,身边人,以及外人,都说他成了老头子心头肉。

    身边人替他高兴。

    外人或是羡慕,或是咬牙切齿。

    可他多少还有点不相信。
第385章 各方云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