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7章 海陆文武,三班人,共议回朝!(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阿姐。”

    这时,李渔开口,“我先回府了。”

    徐妙云刚准备说话,常氏便笑道:“陛下说了,你回来,也一起入宫,辉祖这些年在闽县做的不错,而且,魏国公府一家人,也都在宫内等着呢。”

    随即,跟随徐妙云回来的亲兵兄弟,被宫内朱元璋派出来的人带走安置。

    <div  class="contentadv">        徐妙云母女和李渔,则随着常氏入宫。

    ……

    坤宁宫宫院内。

    徐妙云见到了朱元璋、马秀英。

    “拜见父皇母后。”

    “祈婳给皇祖父、皇祖母请安”

    哈哈……

    朱元璋爽朗大笑,迫不及待一把抱起小祈婳,“让皇祖父看看咱宝贝孙女……”

    马秀英站在旁边,看着朱元璋高兴溢于言表,笑笑。

    重八是个传统的男人。

    皇家现在也有两个孙女了。

    一个是王美人生的。

    一个就是祈婳了。

    王美人只是标儿的一个侍选。

    重八对这个孙女并未太多关注。

    可祈婳却是老朱家嫡出的长孙女。

    加之,重八感觉亏欠了老四,又无法弥补,对小祈婳这份喜爱,就格外多了点。

    “大哥。”在马秀英、朱元璋逗弄小祈婳时,徐妙云给朱标请安。

    余光看了眼,站在朱标身边,被朱标牵着手的小男孩。

    不用猜,她都知道,这是太子侧妃之子,皇孙允炆。

    今天这个场合,朱允炆之母都没资格参与。

    太子大哥却把朱允炆带在身边。

    徐妙云眼底担忧一闪而逝。

    这几年,金陵城的消息,他们也有所耳闻。

    比如,大哥十分疼爱朱允炆。

    不过,大哥是个理智的人,喜爱是喜爱,应该不会做糊涂事。

    徐妙云急思转念后,收敛思绪。

    朱标笑着点头,“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吧,快去和徐叔他们打个招呼,你们休息一下,咱们就开饭。”

    ……

    当晚。

    朱允炆回到太子侧妃吕氏宫院。

    吕氏蹲在朱允炆面前,迫不及待打听,“允炆,今天晚上,你皇祖父他们都说了什么……”

    朱允炆到底只三岁多,口齿不清道:“皇祖父……十分喜欢那个朱祈婳,还嗦,还嗦要朱祈婳在宫内住着……”

    “还有呢?还有呢?”

    吕氏急切询问,朱允炆摇头。

    能记住这件事,也是羡慕朱祈婳。

    皇祖父对他都从未如此疼爱。

    尽管没问出更多消息。

    吕氏脸上,依旧不由浮现嫉妒之色。

    父皇对允炆也就那样。

    毕竟父皇也很忙。

    可朱祈婳一个皇孙女罢了。

    回来后,父皇竟然要把朱祈婳留在身边!

    凭什么这么不公平!

    ……

    翌日午朝。

    朝臣们在等朱元璋抵达时,惊讶注意到,朱元璋手牵着一个精致可爱的小丫头出现在龙庭。

    小丫头起先还怯生生,乖巧在一旁站着。

    不过,很显然,朱老四家这个长女,是个古灵精怪好动的。

    很快就不老实起来。

    偷偷玩起了御案上的朱笔、折子……

    又过了一会儿,似乎失去兴趣,直接坐在御案旁,靠着御案睡着了。

    更令人惊掉眼睛的事情发生了。

    皇帝一边听取大伙儿汇报。

    一边起身,轻轻抱起朱老四家小丫头,让小丫头直接睡在龙椅上!

    没规矩!

    朱老四怎么教育闺女的,这么没规矩!

    许多朝臣暗暗腹语。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更没规矩的事。

    往后一段日子,徐妙云在徐府养胎。

    祈婳被朱元璋、马秀英留在宫里。

    除了去大本堂学习的时间,宫内还算安静外。

    只要小祈婳不去大本堂学习的时候。

    宫内总有个‘小疯子’,不是嘻嘻哈哈,在一群宫女紧张看护下放爆竹。

    就是牵着一只,大本堂皇子皇女们养的羊,在各个嫔妃宫院的花圃中到处霍霍。

    徐妙云听闻小祈婳把皇宫闹得鸡飞狗跳,入宫接人,朱元璋大手一挥,“这是咱允许的。”

    “咱们皇宫内,虽然没有海滩让她玩耍,但可玩的也很多。”

    朱元璋早从祈婳口中,打听到,这群孩子们,除了学习,日常在鸡笼屿都做什么。

    学习、练武、去军营。

    剩下的时间,可以放开了玩。

    去海滩捡贝壳捉鱼。

    跟着明霞、明月去海湾附近山上摘野果。

    ……

    小祈婳在皇宫这些天,学习时就有板有眼认真学,玩耍时,就疯玩。

    可比她那些小叔叔、小姑姑们强多了。

    ……

    自此,朱棣尚未回来。

    小祈婳先倒是出名了。

    ……

    鸡笼屿。

    临近五月。

    朱棣从巴拉望岛返回。

    蒋进忠第一时间向朱棣坦白。

    造船厂。

    朱棣仰头看着高达四丈的战船,满脸震惊。

    上面三层船舱,之前糊弄他,伪装的射击口,已经拆除伪装。

    一门门黑乎乎火炮,从射击口探出来。

    连带甲板。

    一侧船舷就八十门火炮。

    朱棣有些呆滞,‘这个时代,就能造出这种级别的战船?’

    这艘战船肯定没宝船大。

    可宝船那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

    而且,即便是宝船也没有配置这么多门火炮!

    历史上,即便是明朝末年,大明的火炮战船,最多也就配置三四十门火炮。

    或许,西班牙、葡萄牙的顶尖级火炮战船,有配置这么多门火炮。

    可现在整整提前了两百多年!

    他有种不切实际感。

    在他的设想中。

    未来二三十年内。

    现在改装的二十四门火炮战船,不断改进,更适合航海就不错了。

    朱棣转头,看着身后谨小慎微三人,顿时气笑。

    胆大包天,背着他,搞出这么大艘战船。

    现在装什么可怜!

    “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

    俞靖三人顿时笑了。

    朱棣询问:“确定,这艘战船的建构,能承受一百六十门火炮同时齐射的力量?确定,能航行?”

    俞靖当即震天响拍着胸脯,保证:“王爷,你回来前,我带着兄弟们已经进行海试了,还专门挑选恶劣天气……”

    一艘战船不算火炮都花了八万两。

    这笔钱,足够武装一个陆军镇了。

    这么大一笔钱砸进去,要是造个样子货。

    他就先杀设计这艘船的工匠,然后在自裁。

    沈至笑着解释:“王爷,这艘船综合了咱们海军海上行军作战的经验,同时,这艘船的图纸,也不是凭空想象的……”

    他和俞靖从江浙,绑票绑来的船工中,祖上在宋朝的造船厂当监工。

    后来,又给元朝造船。

    元朝征讨占城、倭国,遭受巨大失败后。

    其祖上就开始根据失败经验,结合原有中原造船技术,设计适合大海作战的战船。

    可惜元朝后来放弃海军投入。

    “王爷,我们使用的造船图纸,就是这名船工祖上留下来的图纸,经过修改……”

    朱棣这才有些信心。

    这艘船是有传承的。

    不是这三个混账,好大喜功,凭空想象出来的。

    有传承,至少一定程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据说,陈祖义的旗舰,就是当初元朝的战船。

    那艘旗舰,比这艘战船都要大。

    “带我去里面看看。”

    随后,朱棣一行人登上战船。

    从甲板的三幅巨大风帆,一直参观到底层船舱。

    底层船舱分为水密舱、压舱、动力舱。

    动力舱引起了朱棣重视。

    三头牛拴在动力舱的巨大转盘。

    就像农村的石磨。

    牛拉着转盘转动。

    “王爷,刚开始,这艘船最初设计,也是按照咱们现有的战船,船尾后面增加了数个旋转撸,无风时,人力驱动,可我们考虑不周,建成时才发现,想驱动这么大一艘战船,至少需要一百个人同时发力,才勉强能驱动旋转撸……”

    而且还不持久。

    最终,他们想到了蓄力。

    只要让牛适应海上风浪,完全可以取代人力。

    而且,三头牛的牵引力,可比一百人大多了。

    朱棣好奇询问:“旋转撸在水下是半旋转,人在船舱内前后摇摆撸就行,可这艘船,牛是转圈,如何实现旋转撸在水下半旋转?”

    俞靖得意笑了,“王爷英明,一下就看到了咱们这艘战船,最核心的发明,重新改装后,这艘战船使用的不是旋转撸,是铁铸的三片扇叶,力量更强,不借助风力,完全蓄力的情况下,别看这艘船大,但速度完全能跟上咱们现在使用的战船!”

    其实,之所以用了两年多才竣工。

    就是被卡在这个问题上。

    使用蓄力。

    让牛转圈可以。

    让牛像人一样,前后摇摆撸就不现实。

    可旋转撸的特征,又决定了,只能在水下半旋转。

    当时可把他和沈至差点愁死。

    如果一艘战船,失去风力,就动弹不得。

    那根本就是个残次品!

    总不能,真的用一百多人,将近两百人,只负责摇撸吧?

    海军远行、商船远行。

    船上的人越少越好,每个人的使用,都要发挥到最大价值。

    ……

    好在最终,那群工匠争气。

    从小雍鸣、小祈婳玩竹蜻蜓受到启发,搞出了这个三叶扇。

    朱棣微微愣怔,张了张嘴,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

    这不就是螺旋桨嘛!

    这的确是个技术性突破。

    但这次的突破,巧合性太多了!

    “牛能适应海上颠簸?”朱棣询问。

    “能能能!”俞靖忙不迭点头,“这两年,我们一直背着王爷,偷偷把牛装在一艘海军战船船舱内饲养,已经培训出十几头能适应海上颠簸的牛。”

    朱棣没好气瞪了眼,“这次你们能成功,有太多巧合了,就说这扇叶桨,可能就卡你们好几年,我准许你们积极创新,但不要太好高骛远,一步步来。”

    他不喜欢一口吃个大胖子。

    小步慢跑,跑的才稳,取得成就才扎实。

    俞靖三人忙点头。

    记住就行。

    不管怎么说,三个混账都立了大功。

    有这类战船。

    他麾下的海军,就能独立行驶到更远地方!

    或许,等控制吕宋后,继续向南,探索澳洲也不是不可能。

    “愣着干什么,带我出海,感受感受这艘战船。”

    “遵命!”

    俞靖咧嘴笑着领命后,转身就往顶层甲板跑去。

    呜呜呜……

    很快,号角声响起。

    长三十三丈的巨型战船,从船坞内驶出,驶入海湾内……

    ……

    随后。

    朱棣一边在鸡笼屿继续训练第一镇、第一混成协。

    同时密切关注着朝廷方面消息。

    海军则在俞靖率领下,积极训练相互配合战术。

    六月份。

    朱棣收到了辽东战起的消息。

    随后,好消息接二连三开始传来。

    九月份。

    鸡笼屿,府中议事厅。

    海陆以及蒋进忠为首的文官,三班人马济济一堂。

    “俞靖,朝廷在辽东大捷的消息不断传来,看样子,王爷此番来,就是决议回朝,你们海军训练的怎么样?行不行啊?”

    “老谭,你就放一百个心!保管把你们第一镇,风风光光送到金陵!”

    “喂喂喂,你们两个能不能考虑一下,我这种无法回去的人!小心以后,一个铜钱也不给你们!”

    哈哈……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